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为了用一种比较通俗的方式——即以更直观的效果——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历史,也就是说,让美术走向更多的读者,本书采用了图文相照的方式,而且作品也是按创作年代排列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在一个工作、生活节奏都越来越快的年代,能让那些没时间、没耐心看很多深奥文字的人,像看连环画式的大致把握中国近代美术史的主要线索。实际上,我们这样的做法在艺术史上也不是创造,许多专家都知道,在西方,一些艺术家在撰写艺术史之前,一个必要工作就是要给重要的艺术作品排序。我们只不过是把这种排序规范化了。
《新中国美术经典》涉及的时间段原来定为1949年至1999年,后因出版社的编辑感到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在时间上离我们太近,有此作品恐怕难以称为经典,所以又将下限定在了1989年。应该说,这样的做法是负责任的、慎重的。
本社在编辑本丛书时,努力做的便是在充分保持学术水准的情况下,尽力适应他们的文化需要,从而达到他们了解美术创作情况、提高艺术修养、增强审美感知能力的目的。《新中国美术经典》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4本。每本都集中发表了在不同时段里重要艺术家创作的重要作品。该丛书采用了一页文字与一页作品置安排的方式,共有200多位艺术家他作的320幅作品入册。我们认为,在“读图时代”,这的确不失为一种适应各方面人士文化需求的有效出版方式。此外,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了解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每本书还分别配发了专论文章。相信这对广大读者理解艺术家们的追求会有所帮助。
目录
第一章 政治儒学与当代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
第一节 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
(一)当代新儒学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未能开出新外王
(二)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严重后果
(三)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原因
(四)当代新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是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
(五)结语:政治儒学的时代使命
第二节 当代新儒学在“外王”问题上的缺失
(一)当代新儒学的外王观
(二)当代新儒学外王观存在的问题
(三)现代儒学开新外王所欲凭借的传统思想资源
(四)结语:正确认识儒学传统与西方民主
第三节 王阳明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比较及“新外王”评议
(一)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
(二)王阳明良知学说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同异
(三)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定位及“新外王”评议
(四)结语:良知只可呈现而不可坎陷第二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儒学传统
第一节 政治儒学的渊源、特征及与西学的关系
(一)儒学两大传统的消长
(二)政治儒学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传统
(三)政治儒学的基本特征
(四)政治儒学与政治化的儒学
(五)政治儒学与西方学术的关系
(六)结语:政治儒学的历史使命是创造中国式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政治儒学中的责任伦理资源
(一)韦伯与责任伦理
(二)生命儒学与政治儒学
(三)政治儒学传统中的责任伦理资源
(四)结语:正确理解责任伦理的性质与两大儒学传统
第三节 重建“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
(一)复兴经学与“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系统
(二)“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以今文“家法”建构制度创造历史
(三)“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举例
(四)重建政治儒学“以制说经”传统之学术意义与时代价值
第四节 儒教的社会、文化与历史观
(一)儒教的政治观——王道政治的外王理想与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三重基础
(二)儒教的法律观——无讼去刑的法律理想与德主刑辅的治国原则
(三)儒教的婚姻观——本天继后的嫁娶观、男女有别的婚义观与正夫妇之始的政教观
(四)儒教的群己观——尽其在我的人伦观与互为义务的名分观
(五)儒教的教化观——六艺之教的王化观与人格之教的德化观
(六)儒教的历史观——自作天命的未济观、世乱文治的三世观与文质再复的变易观第三章 政治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
第一节 超越西方民主回归儒家本源
第二节 儒家文化:建构中国式市民社会的深厚资源
第三节 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智慧与中国政治文化的重建
第四节 从中国儒家立场对“全球伦理”的几点看法第四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及东亚政治文明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重建第五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民族主义
第一节 中国无根的民族主义之缺失及其对治之道
第二节 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
第三节 评亨廷顿教授的文明冲突观
第四节 《春秋》书法下的戊戌变法出版后记
第一节 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
(一)当代新儒学面临的最大危机是未能开出新外王
(二)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严重后果
(三)当代新儒学未能开出新外王的原因
(四)当代新儒学的另一发展路向是从心性儒学走向政治儒学
(五)结语:政治儒学的时代使命
第二节 当代新儒学在“外王”问题上的缺失
(一)当代新儒学的外王观
(二)当代新儒学外王观存在的问题
(三)现代儒学开新外王所欲凭借的传统思想资源
(四)结语:正确认识儒学传统与西方民主
第三节 王阳明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比较及“新外王”评议
(一)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
(二)王阳明良知学说与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同异
(三)牟宗三良知学说之定位及“新外王”评议
(四)结语:良知只可呈现而不可坎陷第二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儒学传统
第一节 政治儒学的渊源、特征及与西学的关系
(一)儒学两大传统的消长
(二)政治儒学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传统
(三)政治儒学的基本特征
(四)政治儒学与政治化的儒学
(五)政治儒学与西方学术的关系
(六)结语:政治儒学的历史使命是创造中国式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政治儒学中的责任伦理资源
(一)韦伯与责任伦理
(二)生命儒学与政治儒学
(三)政治儒学传统中的责任伦理资源
(四)结语:正确理解责任伦理的性质与两大儒学传统
第三节 重建“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
(一)复兴经学与“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系统
(二)“以制说经”的政治解经学以今文“家法”建构制度创造历史
(三)“以制说经”的政治儒学传统举例
(四)重建政治儒学“以制说经”传统之学术意义与时代价值
第四节 儒教的社会、文化与历史观
(一)儒教的政治观——王道政治的外王理想与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三重基础
(二)儒教的法律观——无讼去刑的法律理想与德主刑辅的治国原则
(三)儒教的婚姻观——本天继后的嫁娶观、男女有别的婚义观与正夫妇之始的政教观
(四)儒教的群己观——尽其在我的人伦观与互为义务的名分观
(五)儒教的教化观——六艺之教的王化观与人格之教的德化观
(六)儒教的历史观——自作天命的未济观、世乱文治的三世观与文质再复的变易观第三章 政治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
第一节 超越西方民主回归儒家本源
第二节 儒家文化:建构中国式市民社会的深厚资源
第三节 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智慧与中国政治文化的重建
第四节 从中国儒家立场对“全球伦理”的几点看法第四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及东亚政治文明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第二节 后冷战时代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重建第五章 政治儒学与中国民族主义
第一节 中国无根的民族主义之缺失及其对治之道
第二节 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
第三节 评亨廷顿教授的文明冲突观
第四节 《春秋》书法下的戊戌变法出版后记
题名取自版权页,书名页题:新中国美术经典60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