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当代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正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提高实践能力、加强素质培养为主。特别要在教材方面体现这种精神。《新世纪物理学实验教程》是根据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吸取国内外精品教材的精华,在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按实验方法进行编写的。全书共分为1O章:第1章绪论、第2章基本仪器的使用、第3章比较法测量、第4章转换法测量、第5章稳态法测量、第6章放大法测量、第7章补偿法测量、第8章干涉法测量、第9章开放性实验和第10章模拟法及计算机仿真实验。附录中介绍了十大经典物理实验和百年诺贝尔物理奖与物理实验。
《普通高等院校基础课程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新世纪物理学实验教程》可作高等院校工科、各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也可供综合大学非物理专业、高等师范、成人教育和职工大学等院校作为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实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2 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程序
1.2.1 课前实验预习
1.2.2 课堂实验教学
1.2.3 课后实验报告
1.3 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1.4 物理量测量的数据处理
1.4.1 概述
1.4.2 关于测量误差
1.4.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4.4 数据处理
1.5 用Excel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习题
第2章 基本仪器的使用
2.1 力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
2.2 电磁学实验常用基本仪器简介
2.3 光学实验基本仪器简介
第3章 比较法测量
3.1 直接比较法测量
3.2 间接比较法测量
3.3 实验一 长度和(均质圆柱体)密度的测量
第4章 转换法测量
4.1 参量转换法
4.2 能量转换法
4.3 实验二 声速的测量
4.4 实验三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4.5 实验四 参量转换法驻波研究
4.6 实验五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4.7 实验六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第5章 稳态法测量
5.1 实验七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5.2 实验八 稳态法测量液体黏滞系数
5.3 实验九 PN结正向压降与温度关系
第6章 放大法测量
6.1 累积放大法
6.2 机械放大法
6.3 电磁放大法
6.4 光学放大法
6.5 实验十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6.6 实验十一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6.7 实验十二 螺线管磁场的测量
第7章 补偿法测量
7.1 补偿法
7.2 用补偿法修正系统误差
7.3 实验十三 电位差计的使用
7.4 实验十四 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测定
7.5 实验十五 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7.6 实验十六 惠斯通电桥的使用
第8章 干涉法测量
8.1 实验十七 牛顿环和劈尖实验
8.2 实验十八 测光栅常数或光波波长
8.3 实验十九 测定三棱镜的折射率
8.4 实验二十 激光全息照相
8.5 实验二十一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
第9章 开放性实验
9.1 实验二十二 电表的改装
9.2 实验二十三 数码照相技术
第10章 模拟法及计算机仿真实验
10.1 CAI1测螺线管磁场
10.2 CAI2热敏电阻
10.3 CAI3示波器
10.4 CAI4单透镜实验
10.5 CAI5用分光计测棱镜折射率
10.6 CAI6偏振光的研究
10.7 CAI7弗兰克-赫兹实验
附录1 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
附录2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物理实验
参考文献
Ec
第1章 绪论
1.1 实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2 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程序
1.2.1 课前实验预习
1.2.2 课堂实验教学
1.2.3 课后实验报告
1.3 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1.4 物理量测量的数据处理
1.4.1 概述
1.4.2 关于测量误差
1.4.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4.4 数据处理
1.5 用Excel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习题
第2章 基本仪器的使用
2.1 力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
2.2 电磁学实验常用基本仪器简介
2.3 光学实验基本仪器简介
第3章 比较法测量
3.1 直接比较法测量
3.2 间接比较法测量
3.3 实验一 长度和(均质圆柱体)密度的测量
第4章 转换法测量
4.1 参量转换法
4.2 能量转换法
4.3 实验二 声速的测量
4.4 实验三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4.5 实验四 参量转换法驻波研究
4.6 实验五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4.7 实验六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第5章 稳态法测量
5.1 实验七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5.2 实验八 稳态法测量液体黏滞系数
5.3 实验九 PN结正向压降与温度关系
第6章 放大法测量
6.1 累积放大法
6.2 机械放大法
6.3 电磁放大法
6.4 光学放大法
6.5 实验十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6.6 实验十一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6.7 实验十二 螺线管磁场的测量
第7章 补偿法测量
7.1 补偿法
7.2 用补偿法修正系统误差
7.3 实验十三 电位差计的使用
7.4 实验十四 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测定
7.5 实验十五 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7.6 实验十六 惠斯通电桥的使用
第8章 干涉法测量
8.1 实验十七 牛顿环和劈尖实验
8.2 实验十八 测光栅常数或光波波长
8.3 实验十九 测定三棱镜的折射率
8.4 实验二十 激光全息照相
8.5 实验二十一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
第9章 开放性实验
9.1 实验二十二 电表的改装
9.2 实验二十三 数码照相技术
第10章 模拟法及计算机仿真实验
10.1 CAI1测螺线管磁场
10.2 CAI2热敏电阻
10.3 CAI3示波器
10.4 CAI4单透镜实验
10.5 CAI5用分光计测棱镜折射率
10.6 CAI6偏振光的研究
10.7 CAI7弗兰克-赫兹实验
附录1 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
附录2 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物理实验
参考文献
Ec
新世纪物理学实验教程[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