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录
封面页 0
书名页 0
版权页 0
前言页 0
目录页 0
前言 0
第一章 概述 0
第一节 “我”从哪里来 0
第二节 檀君神话的启示 0
第三节 巫舞畅想 0
第四节 分道扬镳 0
第五节 兼容并蓄 0
第六节 流向他方 0
第七节 以我为本 0
第八节 新舞创生 0
第九节 在水这方 0
第二章 三国前乐舞 0
第一节 异彩纷呈格局 0
第二节 同源异流沿革 0
第三节 祭天娱人同体 0
第四节 农业文明趋势 0
第三章 高句丽乐舞 0
第一节 舞源与原型 0
第二节 变异与成型 0
第三节 分类与风貌 0
一、高句丽的民间自娱性乐舞 0
二、高句丽的祭祀性乐舞 0
三、高句丽的表演性乐舞 0
第四节 接受与流传 0
第四章 百济乐舞 0
第一节 百济的舞源 0
第二节 百济乐舞文化的形成 0
第三节 百济的几种乐舞 0
一、民俗乐舞 0
二、宫廷乐舞 0
三、民间艺人乐舞 0
第四节 百济乐舞的流传 0
第五章 新罗乐舞 0
第一节 统一三国前的新罗乐舞 0
一、舞源与原型 0
二、变异与成型 0
三、种类与特点 0
四、吸收与并置 0
第二节 统一三国后的新罗乐舞 0
一、交流景观 0
二、处容问世 0
三、并存与融会 0
四、同质趋势 0
第六章 高丽乐舞 0
第一节 唐、乡之乐与唐乐的输入 0
第二节 唐乐、乡乐形态述略 0
一、唐乐呈才 0
二、乡乐呈才 0
第三节 唐、乡乐舞的比较 0
一、形制比较见差异 0
二、功能比较见差异 0
三、风格比较见差异 0
第四节 唐乐与乡乐并存的原因 0
一、朝鲜民族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乡乐唐乐能够并存 0
二、时代所为 0
三、统治阶层的心态 0
第五节 八关会与燃灯会 0
第六节 民间舞蹈 0
一、功能角度三大类 0
二、承传角度三大类 0
第七章 朝鲜朝乐舞 0
第一节 朝鲜朝初期乐舞 0
一、唐乐创作 0
二、乡乐创作 0
三、祭祀乐舞创作 0
四、祠堂牌及其乐舞活动 0
第二节 朝鲜朝中后期乐舞 0
一、导入唐乐呈才样式的乐舞创作 0
二、乡乐呈才创作 0
第三节 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0
一、农乐舞 0
二、假面舞 0
三、羌羌水越来 0
四、长鼓舞 0
五、扇子舞 0
第四节 妓房舞蹈的发展 0
第五节 佛教仪式舞的延续 0
第六节 乐舞著述 0
一、《高丽史·乐志》 0
二、《乐学轨范》 0
第八章 新舞蹈运动时期 0
第一节 传统舞蹈舞台化与韩成俊 0
第二节 新舞蹈及缘起、沿革 0
第三节 新舞蹈运动的开拓者 0
一、崔承喜 0
二、赵泽元 0
第九章 新中国成立前朝鲜族舞蹈 0
第一节 民间舞蹈的承传与发展 0
第二节 革命战争时期的舞蹈 0
第三节 朝鲜舞蹈家们在中国的公演活动 0
第十章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朝鲜族舞蹈 0
第一节 专业歌舞团整理、改编、创作舞蹈 0
第二节 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 0
第三节 朝鲜族舞蹈教育 0
第四节 舞蹈家简论 0
一、舞蹈艺术家赵得贤 0
二、朝鲜族舞蹈教育家朴容嫒 0
三、朝鲜族舞蹈表演艺术家崔美善 0
四、其他朝鲜族舞蹈艺术家 0
第五节 论著简述 0
第十一章 “文革”时期朝鲜族舞蹈 0
第一节 困境中的舞蹈创作 0
第二节 舞蹈教育重新起步 0
第十二章 新时期以来朝鲜族舞蹈的发展 0
第一节 繁荣的舞蹈创作 0
一、拓展题材和利用传统舞蹈 0
二、探索的足迹 0
三、舞剧创作与《春香传》 0
四、群众舞蹈活动 0
第二节 舞蹈教育 0
一、专业舞蹈教育 0
二、师范舞蹈教育 0
第三节 舞蹈理论研究 0
一、机构与队伍 0
二、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 0
三、舞蹈史研究 0
四、民间舞蹈集成与著书 0
五、重要研讨会 0
第四节 舞蹈家述略 0
一、编舞家 0
二、表演家 0
三、教育家 0
四、理论家 0
朝鲜族舞蹈历史大事记 0
主要参考书目 0
后记 0
附录页 0
书名页 0
版权页 0
前言页 0
目录页 0
前言 0
第一章 概述 0
第一节 “我”从哪里来 0
第二节 檀君神话的启示 0
第三节 巫舞畅想 0
第四节 分道扬镳 0
第五节 兼容并蓄 0
第六节 流向他方 0
第七节 以我为本 0
第八节 新舞创生 0
第九节 在水这方 0
第二章 三国前乐舞 0
第一节 异彩纷呈格局 0
第二节 同源异流沿革 0
第三节 祭天娱人同体 0
第四节 农业文明趋势 0
第三章 高句丽乐舞 0
第一节 舞源与原型 0
第二节 变异与成型 0
第三节 分类与风貌 0
一、高句丽的民间自娱性乐舞 0
二、高句丽的祭祀性乐舞 0
三、高句丽的表演性乐舞 0
第四节 接受与流传 0
第四章 百济乐舞 0
第一节 百济的舞源 0
第二节 百济乐舞文化的形成 0
第三节 百济的几种乐舞 0
一、民俗乐舞 0
二、宫廷乐舞 0
三、民间艺人乐舞 0
第四节 百济乐舞的流传 0
第五章 新罗乐舞 0
第一节 统一三国前的新罗乐舞 0
一、舞源与原型 0
二、变异与成型 0
三、种类与特点 0
四、吸收与并置 0
第二节 统一三国后的新罗乐舞 0
一、交流景观 0
二、处容问世 0
三、并存与融会 0
四、同质趋势 0
第六章 高丽乐舞 0
第一节 唐、乡之乐与唐乐的输入 0
第二节 唐乐、乡乐形态述略 0
一、唐乐呈才 0
二、乡乐呈才 0
第三节 唐、乡乐舞的比较 0
一、形制比较见差异 0
二、功能比较见差异 0
三、风格比较见差异 0
第四节 唐乐与乡乐并存的原因 0
一、朝鲜民族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乡乐唐乐能够并存 0
二、时代所为 0
三、统治阶层的心态 0
第五节 八关会与燃灯会 0
第六节 民间舞蹈 0
一、功能角度三大类 0
二、承传角度三大类 0
第七章 朝鲜朝乐舞 0
第一节 朝鲜朝初期乐舞 0
一、唐乐创作 0
二、乡乐创作 0
三、祭祀乐舞创作 0
四、祠堂牌及其乐舞活动 0
第二节 朝鲜朝中后期乐舞 0
一、导入唐乐呈才样式的乐舞创作 0
二、乡乐呈才创作 0
第三节 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0
一、农乐舞 0
二、假面舞 0
三、羌羌水越来 0
四、长鼓舞 0
五、扇子舞 0
第四节 妓房舞蹈的发展 0
第五节 佛教仪式舞的延续 0
第六节 乐舞著述 0
一、《高丽史·乐志》 0
二、《乐学轨范》 0
第八章 新舞蹈运动时期 0
第一节 传统舞蹈舞台化与韩成俊 0
第二节 新舞蹈及缘起、沿革 0
第三节 新舞蹈运动的开拓者 0
一、崔承喜 0
二、赵泽元 0
第九章 新中国成立前朝鲜族舞蹈 0
第一节 民间舞蹈的承传与发展 0
第二节 革命战争时期的舞蹈 0
第三节 朝鲜舞蹈家们在中国的公演活动 0
第十章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朝鲜族舞蹈 0
第一节 专业歌舞团整理、改编、创作舞蹈 0
第二节 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 0
第三节 朝鲜族舞蹈教育 0
第四节 舞蹈家简论 0
一、舞蹈艺术家赵得贤 0
二、朝鲜族舞蹈教育家朴容嫒 0
三、朝鲜族舞蹈表演艺术家崔美善 0
四、其他朝鲜族舞蹈艺术家 0
第五节 论著简述 0
第十一章 “文革”时期朝鲜族舞蹈 0
第一节 困境中的舞蹈创作 0
第二节 舞蹈教育重新起步 0
第十二章 新时期以来朝鲜族舞蹈的发展 0
第一节 繁荣的舞蹈创作 0
一、拓展题材和利用传统舞蹈 0
二、探索的足迹 0
三、舞剧创作与《春香传》 0
四、群众舞蹈活动 0
第二节 舞蹈教育 0
一、专业舞蹈教育 0
二、师范舞蹈教育 0
第三节 舞蹈理论研究 0
一、机构与队伍 0
二、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 0
三、舞蹈史研究 0
四、民间舞蹈集成与著书 0
五、重要研讨会 0
第四节 舞蹈家述略 0
一、编舞家 0
二、表演家 0
三、教育家 0
四、理论家 0
朝鲜族舞蹈历史大事记 0
主要参考书目 0
后记 0
附录页 0
朝鲜族舞蹈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