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航空航天生理学》,全书共分11章(含绪论),系统介绍了航空航天特殊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规律与机制及其防护原理与措施,也反应了航空航天生理学最新进展。内容包括:地球大气环境的特征;在航空活动中,气体环境变化(低气压与缺氧)、辐射、温度、座舱微小环境(毒物)与时差效应对机体的影响及其防护与对抗措施;在航天活动中,失重、辐射和隔离环境对机体的影响与对抗措施。这些系统知识对保障航空航天活动的安全、维护机组人员和乘客的健康与舒适及提高飞行劳动效率均有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地球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第二节 大气的分层
一、对流层
二、平流层
三、电离层
第三节 大气的特性与标准大气
一、大气压力
二、大气密度
三、大气温度
四、大气湿度
五、标准大气
六、气压高度
第四节 大气的功能
第五节 气体定律
第二章 低气压的物理性影响
第一节 高空胃肠胀气
一、原因
二、主要影响
三、防护原则
第二节 高空减压病
一、病因
二、影响高空减压病发病率的因素
三、症状与体征
四、诊断与处置原则
五、治疗
六、后遗症
七、预防措施
第三节 体液沸腾
一、机制
二、影响
三、防护原则
第四节 迅速减压——肺损伤
一、肺内压一过性升高的机制
二、影响肺内压升高的因素
三、对肺的物理性影响及其机制
四、机体对迅速减压的耐受限度
五、防护原则
第五节 中耳及鼻窦的气压性损伤
一、中耳的气压性损伤
二、鼻窦的气压性损伤
三、航空性牙痛
第六节 增压座舱的压力制度
一、通风式密封增压座舱
二、再生式增压座舱
第三章 高空缺氧与过度通气
第一节 体内气体运输的规律
一、呼吸气体的分压
二、溶解气体的分压(张力)
三、血液的气体运输功能
第二节 高空缺氧的分类与意义
一、高空缺氧的分类
二、高空缺氧在航空航天中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急性高空缺氧
一、症状、体征及其意义
二、体内气体分压的变化
三、主要代偿反应
四、主要机能障碍
五、缺氧耐力及其影响因素
六、防护原则
第四节 过度通气
一、过度通气的原因
二、决定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因素
三、过度通气的影响
四、症状和体征
五、过度通气与缺氧的合并影响及其鉴别
六、防治原则
第五节 暴发性高空缺氧
一、有效意识时间
二、肺内气体交换的特点
三、一过性脑功能障碍
四、安全暴露时间
五、应急防护原则
第四章 航空供氧
第一节 航空供氧原理
一、一般供氧
二、加压供氧
第二节 加压呼吸的生理影响
一、加压呼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二、加压呼吸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三、加压呼吸对头颈部的影响
四、体表对抗压力不均匀的影响
第三节 航空供氧系统
一、航空供氧系统的分类
二、航空供氧装备
三、航空供氧系统的选择
第四节 航空供氧装备的生理学要求
一、一般供氧装备
二、加压供氧装备
第五节 使用航空供氧装备的卫生指导工作
一、航空用氧的卫生学检查
二、加压供氧服装装具的选配
三、苏-27战斗机供氧与抗荷的航卫保障
四、地面加压呼吸训练
五、模拟飞行条件下的加压呼吸训练
第五章 高压氧医学基础
第一节 高压氧医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高压氧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原理
一、基本概念
二、高压氧作用原理
第三节 高压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一、高压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高压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三、高压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高压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五、高压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六、高压氧对内分泌系统影响
七、高压氧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八、高压氧对酶活性与新陈代谢的影响
第四节 高压氧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一、高压氧对人体移植器官的保护作用
二、高压氧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三、高压氧的抗微生物特性
四、高压氧条件下自由基的生成与效应
第五节 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
二、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
第六节 氧中毒
一、中毒机制
二、氧中毒分型与临床表现
三、氧中毒的治疗
四、氧中毒的预防
第六章 辐射环境与防护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电磁辐射与粒子辐射
二、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三、电磁波谱
四、电离辐射的种类
五、电离辐射的剂量及其单位
第二节 航空航天活动中辐射的来源
一、太阳辐射
二、银河系宇宙辐射
三、地球辐射带
四、人工辐射源
五、微波辐射与短波辐射
第三节 辐射的生物效应
一、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
二、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三、非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第四节 航空航天活动的辐射防护
一、电离辐射的防护
二、非电离辐射的防护
第七章 温度负荷及其防护
第一节 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
一、温度环境的组成因素
二、人体与环境间的热交换途径
三、热平衡方程
第二节 生理性体温调节
一、人体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体温调节机制
第三节 航空航天温度负荷的来源
一、环境因素
二、飞行器因素
三、飞行人员因素
第四节 温度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一、高温的生理影响
二、低温的生理影响
三、温度习服
第五节 人体对异常温度环境的耐受限度
一、不同温度环境的耐受限度
二、热蓄积和热债
三、水中浸泡的耐受限度
四、温度环境的综合评价
第六节 对异常温度环境的防护
一、一般性防护措施
二、座舱温度环境的卫生学要求
三、防寒服装
四、抗浸服
五、防热服装
第八章 航空航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基础
一、毒物的存在形态和剂量-反应关系
二、毒性指标和毒性分级
三、毒物代谢和中毒机制
四、毒物的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第二节 航空航天毒理学的基本问题
一、航空航天中毒物的来源
二、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三、航空航天环境中的毒理学特点
四、防护原则
第三节 航空航天中常见的毒物
一、一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
三、臭氧
四、航空燃料及其添加剂
五、高能燃料
六、杀虫剂和除莠剂等农用化学药品
第四节 航天活动中常见的毒理学问题
一、座舱空气污染事故与安全性分析
二、座舱空气污染物毒效应的研究
三、预防座舱空气化学污染的对策
第九章 似昼夜节律
第一节 生物节律
一、生理功能的似昼夜节律
二、心理功能的似昼夜节律
三、机体功能的年节律
四、似昼夜节律形成的机制
五、生物钟的实质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
第二节 似昼夜节律与航空
一、产生时差效应的原因
二、时差效应的主要表现
三、影响时差效应的因素
四、克服时差效应的措施
五、倒班作业与似昼夜节律
第三节 似昼夜节律与航天
一、航天环境的“昼夜”
二、似昼夜节律的改变及其影响
三、作息制度与睡眠
四、星际节律
第十章 航天生理学概述
第一节 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与分类
一、航天生物学
二、航天生理学
三、航天医学
四、航天医学工程学与生物技术
第二节 微重力对机体的影响
一、心血管系统
二、骨骼系统
三、骨骼肌系统
四、神经-平衡系统
五、机体的营养
六、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三节 其他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一、辐射来源
二、辐射对水与氧的电离作用以及对组织的直接电离作用
三、辐射的长期作用
四、辐射长期作用的统计学观测
第四节 对抗措施及其对抗效果
一、心血管脱适应的对抗措施
二、防止骨骼肌萎缩的对抗措施
三、骨质丧失的对抗措施
四、空间运动病的对抗措施
附录
一、常用单位的换算、常数及符号
二、常用汉英词汇对照表
参考文献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第二节 大气的分层
一、对流层
二、平流层
三、电离层
第三节 大气的特性与标准大气
一、大气压力
二、大气密度
三、大气温度
四、大气湿度
五、标准大气
六、气压高度
第四节 大气的功能
第五节 气体定律
第二章 低气压的物理性影响
第一节 高空胃肠胀气
一、原因
二、主要影响
三、防护原则
第二节 高空减压病
一、病因
二、影响高空减压病发病率的因素
三、症状与体征
四、诊断与处置原则
五、治疗
六、后遗症
七、预防措施
第三节 体液沸腾
一、机制
二、影响
三、防护原则
第四节 迅速减压——肺损伤
一、肺内压一过性升高的机制
二、影响肺内压升高的因素
三、对肺的物理性影响及其机制
四、机体对迅速减压的耐受限度
五、防护原则
第五节 中耳及鼻窦的气压性损伤
一、中耳的气压性损伤
二、鼻窦的气压性损伤
三、航空性牙痛
第六节 增压座舱的压力制度
一、通风式密封增压座舱
二、再生式增压座舱
第三章 高空缺氧与过度通气
第一节 体内气体运输的规律
一、呼吸气体的分压
二、溶解气体的分压(张力)
三、血液的气体运输功能
第二节 高空缺氧的分类与意义
一、高空缺氧的分类
二、高空缺氧在航空航天中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急性高空缺氧
一、症状、体征及其意义
二、体内气体分压的变化
三、主要代偿反应
四、主要机能障碍
五、缺氧耐力及其影响因素
六、防护原则
第四节 过度通气
一、过度通气的原因
二、决定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因素
三、过度通气的影响
四、症状和体征
五、过度通气与缺氧的合并影响及其鉴别
六、防治原则
第五节 暴发性高空缺氧
一、有效意识时间
二、肺内气体交换的特点
三、一过性脑功能障碍
四、安全暴露时间
五、应急防护原则
第四章 航空供氧
第一节 航空供氧原理
一、一般供氧
二、加压供氧
第二节 加压呼吸的生理影响
一、加压呼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二、加压呼吸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三、加压呼吸对头颈部的影响
四、体表对抗压力不均匀的影响
第三节 航空供氧系统
一、航空供氧系统的分类
二、航空供氧装备
三、航空供氧系统的选择
第四节 航空供氧装备的生理学要求
一、一般供氧装备
二、加压供氧装备
第五节 使用航空供氧装备的卫生指导工作
一、航空用氧的卫生学检查
二、加压供氧服装装具的选配
三、苏-27战斗机供氧与抗荷的航卫保障
四、地面加压呼吸训练
五、模拟飞行条件下的加压呼吸训练
第五章 高压氧医学基础
第一节 高压氧医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高压氧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原理
一、基本概念
二、高压氧作用原理
第三节 高压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一、高压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二、高压氧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三、高压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高压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五、高压氧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六、高压氧对内分泌系统影响
七、高压氧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八、高压氧对酶活性与新陈代谢的影响
第四节 高压氧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一、高压氧对人体移植器官的保护作用
二、高压氧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三、高压氧的抗微生物特性
四、高压氧条件下自由基的生成与效应
第五节 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
二、高压氧治疗的禁忌证
第六节 氧中毒
一、中毒机制
二、氧中毒分型与临床表现
三、氧中毒的治疗
四、氧中毒的预防
第六章 辐射环境与防护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电磁辐射与粒子辐射
二、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三、电磁波谱
四、电离辐射的种类
五、电离辐射的剂量及其单位
第二节 航空航天活动中辐射的来源
一、太阳辐射
二、银河系宇宙辐射
三、地球辐射带
四、人工辐射源
五、微波辐射与短波辐射
第三节 辐射的生物效应
一、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
二、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三、非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第四节 航空航天活动的辐射防护
一、电离辐射的防护
二、非电离辐射的防护
第七章 温度负荷及其防护
第一节 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
一、温度环境的组成因素
二、人体与环境间的热交换途径
三、热平衡方程
第二节 生理性体温调节
一、人体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体温调节机制
第三节 航空航天温度负荷的来源
一、环境因素
二、飞行器因素
三、飞行人员因素
第四节 温度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一、高温的生理影响
二、低温的生理影响
三、温度习服
第五节 人体对异常温度环境的耐受限度
一、不同温度环境的耐受限度
二、热蓄积和热债
三、水中浸泡的耐受限度
四、温度环境的综合评价
第六节 对异常温度环境的防护
一、一般性防护措施
二、座舱温度环境的卫生学要求
三、防寒服装
四、抗浸服
五、防热服装
第八章 航空航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基础
一、毒物的存在形态和剂量-反应关系
二、毒性指标和毒性分级
三、毒物代谢和中毒机制
四、毒物的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第二节 航空航天毒理学的基本问题
一、航空航天中毒物的来源
二、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三、航空航天环境中的毒理学特点
四、防护原则
第三节 航空航天中常见的毒物
一、一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
三、臭氧
四、航空燃料及其添加剂
五、高能燃料
六、杀虫剂和除莠剂等农用化学药品
第四节 航天活动中常见的毒理学问题
一、座舱空气污染事故与安全性分析
二、座舱空气污染物毒效应的研究
三、预防座舱空气化学污染的对策
第九章 似昼夜节律
第一节 生物节律
一、生理功能的似昼夜节律
二、心理功能的似昼夜节律
三、机体功能的年节律
四、似昼夜节律形成的机制
五、生物钟的实质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
第二节 似昼夜节律与航空
一、产生时差效应的原因
二、时差效应的主要表现
三、影响时差效应的因素
四、克服时差效应的措施
五、倒班作业与似昼夜节律
第三节 似昼夜节律与航天
一、航天环境的“昼夜”
二、似昼夜节律的改变及其影响
三、作息制度与睡眠
四、星际节律
第十章 航天生理学概述
第一节 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与分类
一、航天生物学
二、航天生理学
三、航天医学
四、航天医学工程学与生物技术
第二节 微重力对机体的影响
一、心血管系统
二、骨骼系统
三、骨骼肌系统
四、神经-平衡系统
五、机体的营养
六、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三节 其他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一、辐射来源
二、辐射对水与氧的电离作用以及对组织的直接电离作用
三、辐射的长期作用
四、辐射长期作用的统计学观测
第四节 对抗措施及其对抗效果
一、心血管脱适应的对抗措施
二、防止骨骼肌萎缩的对抗措施
三、骨质丧失的对抗措施
四、空间运动病的对抗措施
附录
一、常用单位的换算、常数及符号
二、常用汉英词汇对照表
参考文献
Aerospace physiolog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