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与发展

副标题:无

作   者:朴钟锦 著

分类号:

ISBN:978751302475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赋诗言志”是中国传统的诗学活动,更是独特的外交话语方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外交场合通过吟诗作赋表达立场、传递信息即“诗赋外交”的传统。这一外交话语方式源于西周,盛于春秋,相承千载,贯穿古今,其间,“赋诗”方法、诗歌内容等都发生变化,但以诗代言、赋诗明志的独特外交话语方式却始终没有消失,相反,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发挥着独特的外交艺术魅力和公共外交作用。

目录

第一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西周、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
第一节 “诗赋外交”:源于西周的外交话语方式  
一、赋诗言志:起源于西周燕享礼的外交话语方式  
二、西周“燕享礼”的赋诗、用乐礼仪模式  
三、燕享礼中乐章之义的失落与词章之义的兴起:赋诗言志兴起  
四、西周时期的“诗赋外交”故事  

第二节 “诗赋外交”: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外交话语方式  
一、“赋诗言志”盛行于春秋时期的各国外交活动中  
二、从赋诗的目的看,“赋诗言志”是外交应对的基本功  
三、从赋诗的主体来看,赋诗言志是一种职业性外交手段  

第三节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一、用歌乐诗的方式:歌诗、诵诗、赋诗  
二、信息交流模式:共时双向互动  
三、诗的选取方式:“断章取义”  
四、诗的选取内容:《诗经》为主  
五、赋诗的原则:“歌诗必类”  

第四节 春秋“诗赋外交”的作用与影响  
一、以古比今,以示友好  
二、借古讽今,暗示立场  
三、含蓄、委婉进谏、劝告和表达意愿  
四、“诗可以观”,即观赋者之志,也可“别贤不肖而观盛衰”  
五、化干戈为玉帛  
六、春秋“赋诗言志”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发展: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第一节 唐代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唐代中朝两国关系  
二、朝鲜半岛汉字、汉文化的传入与发展  
三、唐与新罗间的“诗赋外交”活动  

第二节 宋元时期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宋与高丽之间的“诗赋外交”  
二、辽、金与高丽的“诗赋外交”活动  
三、元与高丽之间的“诗赋外交”  

第三节 明朝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  
一、明代中朝两国的文化、外交  
二、明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活动  

第四节 清代中朝两国的“诗赋外交”  
一、清代中朝两国的文化、外交  
二、清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活动  


第五节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朝两国“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一、“诗赋外交”的基础  
二、对“诗赋外交”重要性的认识  
三、“诗赋外交”的主体  
四、交流的工具与方式、诗的创作方式  
五、诗歌的主题  
六、“诗赋外交”的作用  


第三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发展: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第一节 中日“诗赋外交”溯源:最早的涉日诗歌  
一、宝志的《邪马台诗》  
二、江淹的涉日诗歌  

第二节 唐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唐代中日两国的文化、外交关系  
二、唐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活动  
三、唐代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三节 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宋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  
二、元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  
三、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四节 明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明代的中日关系  
二、明朝皇帝的对日“诗赋外交”活动  
三、明朝文人名士的赋诗赠答  
四、日本方面的赋诗赠答  
五、明朝时期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五节 清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  
一、清代的中日关系  
二、清代中日文化交流  
三、清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活动  
四、清代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  


第四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变化:百年国难与抗战诗歌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赋诗言志”  
二、中法战争时期的“赋诗言志”  
三、甲午战争时期的“赋诗言志”  
四、“庚子事变”诗歌  
五、“二十一条”国难诗歌  
六、“五卅”国难诗歌  
七、“九一八”国难诗歌  
八、“七七”国难诗歌  
九、抗日诗歌  

第五章 “赋诗言志”:独特的外交话语方式及其当代公共外交作用  
第一节 “赋诗言志”:源远流长的外交话语方式  
一、“赋诗言志”:起源于西周早期的外交话语方式  
二、“赋诗言志”: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外交话语方式  
三、“赋诗言志”盛行于唐宋元明清的外交活动  
四、“赋诗言志”成为百年国难与八年抗战时期反帝反侵略的声声战鼓  

第二节 “赋诗言志”:独特的外交话语方式  

第三节 “赋诗言志”: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的作用  
一、“微言相感”:心灵沟通、精神共鸣的作用  
二、抒怀言志:表达友好,借古讽今,暗示立场,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与发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