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全书.2版

副标题:无

作   者:钟敬文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3371488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近些年来,民族传统文化研讨的热潮长盛不衰,蔚成大观。对此,出版单位自是不肯落后,于是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著述和我们见面。这情景或对于反思、或对于前瞻,都是十分秘要的,也正是学术文化繁荣的一种表现。   三年前,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两位总编来京,提出了他们编撰、出版一部中国礼仪专著的设想,我主其事。科技类出版社能有此识见和魅力,自当感佩;诚心盛意,亦令人难却。如此,这部最后定名为《中国礼仪全书》的著作就开始了她的孕育历程。...   本书目录简介:第一章、日常起居;第二章、社交往来;第三章、人生历程;第四章、岁时节令;第五章、生产与行业仪俗等。

目录

二、礼服
一、都城规制
(四)窑洞
(四)作揖
(六)长跪
(二)拜
二、帝王居住建筑
(三)拱手
(三)士相见礼
(六)仕女见男子礼俗
(一)干栏式住宅
(五)足衣
上篇 传统礼仪第一章 日常起居
(四)睡觉的礼节
四、其他
(一)士大夫庶人见君之礼
三、朝官相见礼
(二)士和大夫相见礼
三、民间居住建筑
(二)夫妻之礼
二、民间相见礼
(一)民居建筑的等级
(七)妇女服饰
(三)魏晋南北朝礼服
二、赏赐
(五)唱喏
(四)卑幼见尊长之礼
第二节 居住礼俗
(三)服色
(四)纹饰
(六)佩饰
(一)趋
(七)鞠躬
四、少数民族的民居风尚
第一节 日常应对
(八)寒暄
(九)叉手
(二)竹楼
(七)明代礼服
六、少数民族服饰风尚
(三)走路的礼节
(七)少数民族相见礼
(六)仙人柱
(九)近代礼服
第一节 礼宾待客
二、待客
一、常服
(一)头衣
五、罪徒之服
三、闺媛之礼
一、迎送
第三章 人生历程
一、一般行为准则
(七)雕房
(十)黎族
(十一)高山族
(一)官方的供奉礼仪活动
(三)人寿俗信
(一)恋爱进程
(一)坐的礼节
(二)站立的礼节
(二)聚族而居和宗祠建筑
三、军服
七、标志性装饰
(一)男女有别
第二章 社交往来
(五)百姓逢官吏礼俗
(八)阿以旺住宅
(二)面料
(四)维吾尔族
(一)祖孙之礼
(一)迎客
第四节 馈赠赏赐
(三)长房
(二)蒙古族
(三)回族
(十二)满族
(三)孝亲持家
三、乡社之间的宴饮
(二)馈赠礼仪活动的方式
(五)蒙古包
第三节 服饰
(五)哈萨克族
二、慰问吊唁
一、个人之间的宴饮
(四)满月礼
(一)寿礼的基础
(一)先秦礼服
(六)辽金元礼服
(七)壮族
(八)傣族
一、祖孙、父子、婆媳之礼
二、兄弟、夫妻之礼
(二)仪态规范
(二)秦汉礼服
(一)藏族
(九)苗族
第四节 家礼
四、主仆之礼
一、拜贺庆祝
一、馈赠
(四)隋唐礼服
(三)婆媳之礼
(一)官宦缙绅士大夫的饮宴
(二)民间的家庆饮宴与家筵
(一)纳采
(三)纳吉
(四)成服
(五)宋代礼服
(八)清代礼服
(六)彝族
(二)送客
一、婚恋仪俗
(二)拜堂
第二节 夏日
四、丧服
(一)慰问之礼
(三)婚嫁礼俗
(五)婚典俗信
(三)祈祝仪俗
(一)古代的驿站及其仪规
第二节 行业仪俗
(二)父子之礼
(二)庆祝之礼
二、族党之间的宴饮
第一节 诞生及成长
(三)笄礼
五、寿礼
三、祭礼种种
(一)兄弟之礼
(一)妊娠杂仪
(三)三朝礼
(四)纳征
一、丧俗葬制
(一)祭祀的种类
(三)拜年宴饮
三、造访
第三节 酬酢宴饮
第二节 男婚女嫁
(二)问名
(六)亲迎的准备
(一)初终
第四章 岁时节令
第二节 拜贺庆吊
三、供奉
(一)催生与分娩
(二)冠礼
一、农业生产仪俗
(二)交通工具:车、轿、船及其他
(一)巫教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
(一)拜贺礼仪
(二)吊唁之礼
(二)民间的供奉礼仪活动
四、冠笄之礼
(一)成年仪式
二、婚聘六礼
(一)死的别称
(一)馈赠与馈赠礼仪
(二)胎教
(二)报喜和诞生标志
三、童蒙礼
(五)请期
(三)洞房仪俗
(四)婚后杂仪
(三)馈赠礼仪与活动类型
一、妊娠仪俗
(七)命名礼
(二)葬法
二、葬送仪程
第四节 冬令
(二)数九仪俗
二、诞生礼
(一)亲迎
(七)成主
(九)居丧
(二)祭礼的规制和原则
三、二月二
五、立春·春社·春祈
(五)百日礼
(二)家教礼俗
(四)葬制
(八)发引
(二)团年·守岁
(四)俗信
(四)忏悔
(六)周晬和抓周
(二)婚姻规制
(三)葬式
(二)装殓
一、新正拜贺
(一)张灯·观灯
(二)娱乐仪俗
(一)童蒙礼
(二)寿诞仪式
(一)腊八节
(四)狩猎
四、行商坐贾
(二)巫教的崇拜对象
(二)驱鬼巫术
三、婚典仪程
(三)报丧
(一)采集
四、祭祀仪式
(四)压胜巫术
第三节 佛教礼仪
(三)讲经与坐禅
第三节 死丧葬祭
四、寒食·清明
三、岁节·庙会·往来
二、冬至节
二、奠基·建筑·乔迁
(三)渔捞
二、师徒仪规
(五)吊唁
二、元宵观灯
四、除夕团年
三、采·樵·渔·猎
五、驿·旅·邮
(一)师徒关系
(三)行话
(六)接三
第一节 春天
三、腊月祭灶
(二)祭灶仪俗
(三)禁忌喜尚
四、行业神和礼神仪俗
(三)招魂巫术
(三)祭仪
二、六月六
第一节 生产仪俗
(二)经营规制
(三)旅舍类别及仪俗
(一)行业神的分类及其由来
(三)礼神仪俗
(一)新正气象
(二)礼神祈福
(三)踏青游玩
(二)端午节仪俗
一、七夕乞巧
四、重阳登高
一、巫教礼仪的信仰基础
(一)禁火寒食
一、端午节
五、巫术仪式
(二)斋醮仪式的基本程序
(七)居士礼仪
三、节日仪礼与佛事仪程
(五)节日礼仪
(二)扫墓奠先
一、十月朝
(五)农技
(二)道教威仪
第四节 伊斯兰教礼仪
四、其他礼仪
(一)介绍
(一)端午节源流
第三节 秋季
(一)贺冬
(一)仪俗传承
(二)拜师礼俗
(二)礼神的原因和作用
(一)生产经营习俗
二、七月半
三、中秋团圆
五、秋分·秋社·秋报
(一)占验
(三)禁忌
(二)樵薪
一、行业及其分类
(一)忙年·馈岁
第五章 生产与行业仪俗
(二)祈报
(四)出师礼俗
五、行业习俗
二、斋醮仪式
(三)水陆法会
(三)学徒生涯仪规
(二)筮及筮仪
一、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
(三)斋功
(五)朝功
下篇 现代礼仪第八章 行为
(二)凭吊
三、行会与帮派仪规
(二)行规
(二)行业禁忌
第一节 巫教礼仪
第二节 道教礼仪
(一)斋醮仪式的发展过程
(六)行游与挂搭
(一)行会与帮派
(一)卜及卜仪
一、宫观规制与道教威仪
(二)供养
(三)赞呗
(五)其他节仪
四、藏传佛教礼仪
第六章 宗教礼仪
(一)古代的祭祀礼仪
(一)致敬
二、入教仪式
一、祭祀天神
(二)五祀
三、凯旋献俘礼
二、巫师领神仪式
(一)祈祷巫术
一、四众弟子礼仪
(四)丧葬礼仪
第一节 吉礼
(三)马神之祭
第三节 宾礼
三、占卜仪式
(三)春秋以后卜筮仪程的简化
(二)告香、入室与请益
(六)傩礼
二、皇家婚礼
四、慰问与凭吊
(五)鼻子
(二)不同民族的祭礼
(一)皈依礼仪
(二)盂兰盆会
(四)课功
七、册命礼
二、大丧礼
二、造访与待客
(一)宫观规制
(五)闭关
二、敬佛仪规
(三)结婚礼仪
三、祭祀人神
(三)祀先圣先师
(一)蜡腊之祭
三、符·箓·咒
(一)佛诞日与浴佛行象
(四)放焰口
(一)大净和小净
(二)社稷
(三)封禅
三、宴飨礼
三、宗教义务——五功
第七章 国家重大礼典
(一)圜丘祭天
(四)地理诸神
(一)宗庙祭祖
四、其他祭祀
四、大阅礼
(一)念功
二、祭祀地神
(五)城隍之祭
一、皇家冠礼
五、约会与聚会
(三)茶话会
(二)参加比赛
(二)礼功
(四)旗纛之祭
第二节 嘉礼
六、射礼
三、家庭生活
(一)通则
(三)同事相处
(二)社交礼仪
(三)祭祀其他天神典礼
(四)祭祀其他人神之礼
(一)与服饰协调
(二)表现不同性格
(一)发饰
(一)求婚
(六)饮食礼俗
(一)方丘祭地
一、亲征礼
五、田猎礼
四、荒礼·吊礼·?礼·恤礼
(一)行路与乘车
(三)家庭外交
(二)其他祭天典礼
四、登极礼
五、朝礼
第一节 日常行为
(四)购物
(五)就医
(四)沙龙
(二)祀先代帝王
三、相见礼
二、图书馆、博物馆与画廊
三、影剧院与演奏会
(三)眼睛
一、服饰的种类
(三)颈饰
一、觐礼
一、日常应对
一、社会关系
(二)待客
三、庆贺与饯别
(一)探病与慰问
(七)手
二、聘礼
第四节 军礼
(六)嘴唇
(四)与季节、时间协调
(五)其他
(一)告别
(二)离职
二、命将礼
一、山陵规制
(二)打电话
(二)餐桌上的礼节
第一节 仪容
四、表现个性的原则
(一)表现不同风格
六、救日伐鼓礼
三、谒陵礼
(二)问候
二、日常举止
(三)吸烟
(二)家庭关系
(一)入场与退场
第五节 凶礼
第二节 交际行为
(一)庆贺
(一)约会
(一)旅途及旅馆
三、化妆协调的原则
(二)与年龄相符
(三)交谈
(一)亲友往来
(二)邻里之间
(二)舞会
(五)俱乐部
(一)选择和到达餐馆
(三)付帐
(一)造访
(一)在图书馆里
(二)观众礼节
五、旅游场所
三、常服与礼服
(三)新式婚礼服饰
一、生辰寿诞
(二)饯别
(一)皮肤
(三)表现个性美
(二)领带与围巾
(二)追悼会
(四)其他准备工作
二、学校生活
六、宴会
(三)非正式宴会
四、运动、游戏场所
(三)活动场合的协调
第三节 其他
第十一章 公务礼仪
(二)餐馆服务员
(一)中式宴会
(一)参加运动、游戏
(三)入乡随俗
(二)体型协调
(四)素服
(三)葬礼
(一)时间、地点和规模
(二)西式宴会
(二)眉毛
第二节 服饰
(四)手套
(四)葬后
(二)毕业
(五)礼仪活动
第三节 公共场所
一、餐馆
(二)在博物馆或画廊
(二)旅游场所
第九章 仪表
六、首饰
(一)诞生
(三)观看比赛
一、容貌的一般化妆
(四)面颊
二、化妆适度的原则
第二节 恋爱婚姻
一、日常工作
(二)公文
(三)与身份、职业相符
(一)色彩协调
(五)鞋袜
(四)腕饰和指饰
(一)恋爱关系的确定
(五)婚仪
三、职业生活
(五)与场合环境相协调
五、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二、服饰的原则
四、婚服与素服
(二)西式婚礼服饰
五、配件
(二)订婚
(四)个性原则
(一)传统婚礼服饰
(一)帽子与头巾
(三)腰带
第二节 服务员礼仪
(一)谈判前的准备
三、国旗、国徽和国歌
(二)耳饰
(三)寿礼
二、订婚及其后的礼仪
三、婚礼
(一)入学、开学
(一)就业
(一)开业典礼
第十章 个人经历
第一节 生与死
(三)结婚礼物
(一)售货员
(九)文艺晚会
(六)《外交官名册》
第一节 礼貌用语
(二)生日
(一)手续
第一节 办公室的工作及礼仪
(三)秘书工作
第三节 商务礼仪
(一)售前服务
四、奠基揭幕
二、死丧葬送
(二)恋爱过程
一、加入组织
(一)工作环境
二、行业规范
(二)揭幕
(十一)省市访问
一、恋爱仪俗
(二)签署过程
(二)闭幕式
(一)国旗
(十二)国宾接待
(九)新闻报道
二、情书
(三)订婚以后
(一)会务
(四)接待
一、一般标准
一、商务谈判
(二)推销
(二)售后服务
(二)邀请
(六)婚宴
(二)仪式
二、广告和推销
二、国事大典
(五)会谈
(七)婚后
(二)上、下级之间
三、售前与售后服务
附:书信客套用语
二、祝辞
二、办公室内部礼仪
四、商务仪式
第四节 公务仪式
二、开幕闭幕
(一)颁奖
(三)国歌
(二)外交特权与豁免
(三)同事之间
(三)旅馆服务员
(二)迎送
(十六)礼宾改革及其他
(八)赠礼
(三)北京外交团的礼遇
(二)谈判的进行
(二)展销会
三、颁奖授勋
(六)住房乘车安排
(四)我国国家领导人会见各国驻华使节
(七)使节离任
四、外交函电
(一)广告
第一节 国事
一、礼仪的原则和要求
(四)访问日程
(十)先遣组
(一)使节到任
第十三章 礼节性语言文字
一、签署仪式
第十二章 国事礼仪
(二)国徽
一、国宾访华
(十三)陪同团长
二、请求
第三节 柬帖
(一)准备工作
(二)授勋
(八)签字仪式
(十)参观游览
(一)出访名义
一、名片
五、礼仪电报
(三)多边签署
(二)访问日期、交通工具、路线
三、外国驻华使节礼遇
第二节 称谓
三、封包笺
(一)开幕式
(一)奠基
(二)其他节庆活动
(三)国葬
(四)会见
(十四)国宾馆
(七)送迎
(一)国庆
(三)国宴
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
附:常用称谓表
第四节 信函
第二节 外交
(一)名义
(六)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
(三)随行人员
(五)外国驻华使馆与国务院各部委之间的联系
三、感谢
四、贺卡
(七)瞻仰毛主席遗容
(十五)礼仪活动场所
一、招呼
(五)访问期间的礼仪活动
三、一般书信
一、对联
四、道歉
六、禁忌与婉言
一、通称
三、碑铭
一、题词
五、道别
二、请柬
四、业务信函
三、悼词
二、尊称
四、牌匾
三、谦称
第五节 联幛碑匾
一、家书
二、幛幕
第六节 其他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礼仪全书.2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