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udy o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al value assessment of forest park:a case study on Huangshui forest park in Chongqing Shizhu
副标题:无
作 者:雷莹著
分类号:
ISBN:978750961457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森林公园旅游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新兴旅游,与其他的旅游形式存在
着一些独特的联系。一方面,同其他旅游形式一样,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
会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造成各种正面、负面的影响;另一
方面,作为一种环境资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又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和服
务,具有典型的准公共品特性。正确地评价森林公园的价值和环境承受能
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森林公园高效运营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同时也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森
林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受到诸如景
区自然环境特征和组成结构、景区经济环境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旅游者
的行为特征及人口学特征等诸多指标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景区的
季节性波动。面对如此广泛的影响因素,《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
环境价值计量研究――以重庆石柱黄水森林公园为例》选取黄水国家森林
公园作为典型案例,运用动态改进层次分析法(ADIHP)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
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实现对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估。
《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价值计量研究――以重庆石柱黄
水森林公园为例》作者雷莹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实地调研、游客问卷
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环境价值。将重庆黄水
国家森林公园环境价值划分为生态价值、社会效益和旅游游憩价值三个部
分。使用ZTCM模型评估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游憩价值,分析了景
区的主要客源结构和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采用线性函数、幂函数、指
数函数和自变量为对数的函数形式,依据上述分析确定的相关参数回归分
析了景区游憩价值和旅游消费者剩余,并进行了统计学检验。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2 森林公园旅游及其旅游资源
2.1 旅游的定义和分类
2.1.1 旅游的定义
2.1.2 旅游的分类
2.2 旅游产生的影响
2.2.1 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2.2.2 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2.2.3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2.2.4 一些成功的规划案例
2.3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3.1 旅游资源的定义
2.3.2 旅游资源的分类
2.3.3 国家森林公园
2.4 旅游资源的特性
2.4.1 国家森林公园的外部性
2.4.2 国家森林公园是准公共物品
2.4.3 国家森林公园的有效供给
2.4.4 国家森林公园的产权
2.5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消耗与最优配置
2.5.1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消耗
2.5.2 可再生资源的最优消耗
3 森林公园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
3.1 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
3.1.1 国外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相关研究
3.1.2 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相关研究
3.1.3 小结
3.2 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2 系统论与自组织理论
3.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2.4 门槛理论
4 森林公园旅游地的价值评估
4.1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4.2 旅游资源价值计量的基本概念
4.2.1 环境价值计量理论
4.2.2 环境价值计量技术
4.2.3 旅游费用法
4.2.4 条件价值法
5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环境承载力分析
5.1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情况
5.1.1 自然地理概况
5.1.2 社会经济概况
5.2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5.2.1 自然景观资源
5.2.2 人文景观资源
5.2.3 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5.3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5.3.1 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承载力测算
5.3.2 森林公园的资源空间承载力测算
5.3.3 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测算
5.3.4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设施承载力测算
5.3.5 森林公园社会环境承载力测算
5.3.6 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测算
5.4 本章小结
6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环境价值计量分析
6.1 森林公园的生态价值
6.1.1 水源涵养效益
6.1.2 释放氧气、固碳功能效益
6.1.3 净化大气功能效益
6.1.4 保健功能
6.2 森林公园的社会效益
6.2.1 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6.2.2 有利于提高石柱县的知名度
6.2.3 拉动地域经济的综合发展
6.2.4 促进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6.3 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
6.3.1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分析
6.3.2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旅行特征
6.3.3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运营管理设计
7.1 景区景点与游览线路
7.1.1 景区划分
7.1.2 景区景点
7.1.3 游览线路规划
7.2 生物景观
7.2.1 植物景观规划
7.2.2 动物景观规划
7.3 保护工程
7.3.1 规划原则与措施
7.3.2 景观资源保护
7.3.3 森林保护
7.3.4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7.3.5 防洪及水体保护
7.3.6 环境污染源的防治
7.3.7 旅游安全保护
7.4 旅游服务设施
7.4.1 规划原则
7.4.2 导游设施配套
7.5 基础设施
7.5.1 规划原则
7.5.2 景区交通基础设施
7.5.3 给水、排水基础设施
7.5.4 供电基础设施
7.5.5 能源基础设施
7.6 组织机构与管理
7.6.1 管理体制
7.6.2 组织机构
7.7 保障措施
7.7.1 制定公园管理办法细则
7.7.2 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7.7.3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7.7.4 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公园开发建设
7.7.5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
7.7.6 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7.7.7 提高职工素质
7.7.8 加强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8 研究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2 森林公园旅游及其旅游资源
2.1 旅游的定义和分类
2.1.1 旅游的定义
2.1.2 旅游的分类
2.2 旅游产生的影响
2.2.1 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2.2.2 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2.2.3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2.2.4 一些成功的规划案例
2.3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3.1 旅游资源的定义
2.3.2 旅游资源的分类
2.3.3 国家森林公园
2.4 旅游资源的特性
2.4.1 国家森林公园的外部性
2.4.2 国家森林公园是准公共物品
2.4.3 国家森林公园的有效供给
2.4.4 国家森林公园的产权
2.5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消耗与最优配置
2.5.1 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消耗
2.5.2 可再生资源的最优消耗
3 森林公园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
3.1 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
3.1.1 国外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相关研究
3.1.2 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相关研究
3.1.3 小结
3.2 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2 系统论与自组织理论
3.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2.4 门槛理论
4 森林公园旅游地的价值评估
4.1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4.2 旅游资源价值计量的基本概念
4.2.1 环境价值计量理论
4.2.2 环境价值计量技术
4.2.3 旅游费用法
4.2.4 条件价值法
5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环境承载力分析
5.1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情况
5.1.1 自然地理概况
5.1.2 社会经济概况
5.2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5.2.1 自然景观资源
5.2.2 人文景观资源
5.2.3 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5.3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5.3.1 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承载力测算
5.3.2 森林公园的资源空间承载力测算
5.3.3 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测算
5.3.4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设施承载力测算
5.3.5 森林公园社会环境承载力测算
5.3.6 森林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测算
5.4 本章小结
6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环境价值计量分析
6.1 森林公园的生态价值
6.1.1 水源涵养效益
6.1.2 释放氧气、固碳功能效益
6.1.3 净化大气功能效益
6.1.4 保健功能
6.2 森林公园的社会效益
6.2.1 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6.2.2 有利于提高石柱县的知名度
6.2.3 拉动地域经济的综合发展
6.2.4 促进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6.3 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
6.3.1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分析
6.3.2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旅行特征
6.3.3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重庆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运营管理设计
7.1 景区景点与游览线路
7.1.1 景区划分
7.1.2 景区景点
7.1.3 游览线路规划
7.2 生物景观
7.2.1 植物景观规划
7.2.2 动物景观规划
7.3 保护工程
7.3.1 规划原则与措施
7.3.2 景观资源保护
7.3.3 森林保护
7.3.4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7.3.5 防洪及水体保护
7.3.6 环境污染源的防治
7.3.7 旅游安全保护
7.4 旅游服务设施
7.4.1 规划原则
7.4.2 导游设施配套
7.5 基础设施
7.5.1 规划原则
7.5.2 景区交通基础设施
7.5.3 给水、排水基础设施
7.5.4 供电基础设施
7.5.5 能源基础设施
7.6 组织机构与管理
7.6.1 管理体制
7.6.2 组织机构
7.7 保障措施
7.7.1 制定公园管理办法细则
7.7.2 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7.7.3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7.7.4 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公园开发建设
7.7.5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
7.7.6 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7.7.7 提高职工素质
7.7.8 加强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
8 研究结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Study o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al value assessment of forest park:a case study on Huangshui forest park in Chongqing Shizhu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