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4”选录了李耳的《老子》、孔丘的《论语》、列御寇的《列子》、庄周的《庄子》、荀况的《荀子》和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老子》一书行文古奥,造句离奇,许多高深的哲理,都蕴藏在这种古奥与离奇之内。《论语》主要是记录孔丘言行的一部书,也附带记录他的弟子的言行。在《列子》里面,有先秦各家的思想、有秦汉时代的名物,甚至还有一点儿佛书故事,很是驳杂,但它的主调还是老庄思路。《庄子》哲学的特色是它的“出世主义”; 就文体而言,《庄子》的文字极为优美波谲,是古文中的珍品。《荀子》是记录荀子思想的主要著作,全书一共32篇。《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食客为他编的书,有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万字,内容是把先秦各家的思想综合,变成一套拼盘式的学说系统。
目录
老子
导读 / 002
一章 / 003
二章 / 004
三章 / 005
四章 / 006
五章 / 006
六章 / 007
七章 / 007
八章 / 008
九章 / 008
十章 / 009
十一章 / 010
十二章 / 010
十三章 / 011
十四章 / 012
十五章 / 012
十六章 / 013
十七章 / 014
十八章 / 015
十九章 / 015
二十章 / 016
二十一章 / 017
二十二章 / 018
二十三章 / 018
二十四章 / 019
二十五章 / 020
二十六章 / 021
二十七章 / 021
二十八章 / 022
二十九章 / 023
三十章 / 024
三十一章 / 024
三十二章 / 025
三十三章 / 026
三十四章 / 026
三十五章 / 027
三十六章 / 028
三十七章 / 028
三十八章 / 029
三十九章 / 029
四十章 / 030
四十一章 / 031
四十二章 / 032
四十三章 / 032
四十四章 / 033
四十五章 / 033
四十六章 / 034
四十七章 / 034
四十八章 / 035
四十九章 / 035
五十章 / 036
五十一章 / 037
五十二章 / 038
五十三章 / 038
五十四章 / 039
五十五章 / 040
五十六章 / 041
五十七章 / 041
五十八章 / 042
五十九章 / 043
六十章 / 043
六十一章 / 044
六十二章 / 045
六十三章 / 045
六十四章 / 046
六十五章 / 047
六十六章 / 048
六十七章 / 048
六十八章 / 049
六十九章 / 050
七十章 / 051
七十一章 / 051
七十二章 / 052
七十三章 / 052
七十四章 / 053
七十五章 / 053
七十六章 / 054
七十七章 / 055
七十八章 / 055
七十九章 / 056
八十章 / 056
八十一章 / 057
论语
导读 / 060
学而 / 061
为政 / 064
八佾 / 070
里仁 / 075
公冶长 / 079
雍也 / 083
述而 / 087
泰伯 / 091
子罕 / 093
先进 / 097
颜渊 / 100
子路 / 104
宪问 / 109
卫灵公 / 113
季氏 / 118
阳货 / 122
尧曰 / 127
列子
导读 / 130
序 / 132
天瑞 / 134
黄帝 / 147
周穆王 / 165
仲尼 / 174
汤问 / 187
力命 / 203
杨朱 / 212
说符 / 222
庄子
导读 / 236
逍遥游 / 237
齐物论 / 242
大宗师 / 260
胠箧 / 267
秋水 / 276
至乐 / 293
知北游 / 295
天下 / 311
荀子
导读 / 326
劝学 / 327
非十二子 / 337
王制 / 342
富国 / 365
天论 / 387
礼论 / 398
解蔽 / 407
正名 / 426
性恶 / 444
吕氏春秋
导读 / 460
本生 / 461
重己 / 465
贵公 / 469
贵生 / 472
尽数 / 477
用众 / 481
大乐 / 484
有始 / 488
应同 / 492
察今 / 496
不二 / 501
别类 / 503
上农 / 507
【书摘与插画】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为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 文】
事物还稳定时,它的稳定容易维持;事物还没有显出变化的迹象时,容易打主意;事物还脆弱时,容易消融;事物还微细时,容易打散;要在事情还未发生之前,先做安排;要在事情还未混乱之前,进行治理。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萌芽产生;九层的高台,从一堆泥土筑起;千里的远行,在脚下第一步开始。谁勉强,谁就把事情搞坏;谁把持,谁就遭到损失。因此,“圣人”“无为”,所以不会把事情搞坏;不把持,所以不会遭到损失。人们所做的事,经常是在快成功的时候搞坏的。若结束时的慎重能像开始,就没有败事。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不欲,不重视稀有的货物。〔“圣人”〕的学问就是不学,不犯众人所犯的过错。〔“圣人”〕辅助万物自然发展,不敢勉强去做。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 文】
从来善于为“道”的人,不是用“道”来教人聪明,而是用“道”来教人淳朴。人民所以难统治,因为他们知识太多。所以用才智治国,是国家的灾害;不用才智治国,是国家的福气。认识这两者(用智和不用智)也还是一个公式。经常认识这一公式,就叫作深远的“德”。这深远的“德”,又深,又远,与一般事物的性质相反,然后得到最大的通顺。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 文】
江海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的领袖,因为它善于处在一切小河流的下游,所以能做一切小河流的领袖。因此,要统治人民,必先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虚;要领导人民,必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因此,“圣人”在人民之上统治,而人民不感到有负担;在人民之前领导,而人民不认为有妨碍。因此,天下人民对他爱戴而不厌弃。因为他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争得赢他。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 文】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广大,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正因为它广大,所以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若它像什么具体的东西,它早就渺小得很了!我有三种法宝,我掌握着并保存着它:第一是“柔慈”,第二是“啬俭”,第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柔慈,所以能勇敢;啬俭,所以能宽广;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做事物的首长。现在舍去柔慈,只求勇敢,舍去啬俭,只求宽广,舍去退让,只求抢先,结果只有死亡。柔慈,把它用于战争,就能胜利,把它用于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拯救谁,就用柔慈来保卫谁。
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①;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注 释】
① “与”即“应付”“对付”。《史记·白起传》:“廉颇易与。”《淮阴侯传》:“吾生平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译 文】
善于做“士”的,不逞他的勇武;善于作战的,不靠他的愤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在于跟敌人对付;善于用人的,态度对人谦虚。这就叫作不与人争的“德”,这就叫作利用别人的力,这就是与天道符合,从来就有的真理。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①,哀者胜矣。
【注 释】
①?“加”字应是“如”字写错的。敦煌唐写本作“如”,敦煌另外一个写本及唐代李荣、成玄英的本子都作“相若”,“若”字就是“如”字。意思是说双方兵力差不多时,悲愤的一方得胜。
【译 文】
用兵的说得好:“我不敢取攻势而要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就是说〔要做到〕没有阵势可以摆,没有臂膊可以举,没有敌人可以对,没有兵器可以执。祸害之大莫过于低估了敌人的力量,低估了敌人的力量,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势力相当时,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译 文】
我的话很容易听懂,很容易实行。天下没有人能听懂,没有人能实行。议论要有纲领,做事要有主宰。由于人们的无知,他们不能懂得我。能懂得我的稀少,能效法我的难得。因此,“圣人”的不被认识,恰是外面穿着粗衣,怀内揣着美玉。
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 文】
知道自己不知道,最好;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就是病。正因为把病当作病,所以不病。“圣人”是不病的。因为他把病当作病,所以他不病。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 文】
人民不怕〔统治者的〕威力的时候,更可怕的事就要发生了。不要逼迫得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了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对人民不压迫,人民才会不感到压迫。因此,“圣人”但求自知,而不自求表现,但求自爱,而不自居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而保持前者。
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注 释】
① 这一句可能是古代的注解误入正文。
【译 文】
勇敢到一切不顾,就会死;勇敢到“不敢”,就会活。这两种勇敢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它的缘故?(因此“圣人”也难于说得明白。)天的“道”不斗争而善于获胜,不说话而善于回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虽迟缓而善于谋划。天网极为广大,网孔虽稀,而从没有漏失。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 文】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用死来威吓他?如果人民真怕死,对那些捣乱的人,我把他们抓来杀掉,谁还敢再捣乱?经常有专管杀人的去杀。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正如同代替木匠砍木头。代替木匠砍木头,很少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 文】
人民所以遭到饥荒,由于统治者吞食的租税太多,因此陷于饥荒。人民所以难以统治,由于统治者喜欢有为,因此难以统治。人民所以用生命去冒险,由于统治者拼命地保养他们自己的生命,因此用生命去冒险。不过分看重生命的人,比过分看重生命的人高明。
七十六章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