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2012年,MOOC出现了,人们不断追问,什么是MOOC?怎么做MOOC?这些问题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了13年前,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起步的时候。那时候,人们也在不断地问:什么是网络教育?怎么做网络教育?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中国网络教育试点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教训?技术与教育之间到底存在一种怎样的影响逻辑? 本书上篇分析了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脉络,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网院治理和网络课程等三方面的"有效实践"。下篇从教育的"技术"发展史、互联网影响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和互联网影响下知识产业链的变革等三方面,对互联网引起的这一场教育变革进行了全景式的分析。 研究表明,每一种媒介技术都营造出一种全新的信息"集+散"平台。这个信息"集+散"平台不仅是"社会合作的技术基础",还是"人类的社会认知工具"。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知识生产将进入基于"大数据"的模式2阶段;新的表达要素和知识"装配"结构,将带来新的知识分工和专业分工;全球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横向布局,高等教育与企业等实践机构之间的纵向关系,将发生一系列的调整。
目录
积极开展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丛书”代序1
绪论认知推动的政策变迁
上篇中国网络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第一章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脉络
第一节教育信息化建设:一个技术问题
第二节湖南大学的“试错”与“网络教育定位的变化”
第三节“有效实践”与“网络教育”
本章小结
第二章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网络教育规范管理制度
第二节公共支持服务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有限自主权下的网院办学模式
第一节网络教育学院的定位和任务
第二节面向市场的网络教育办学机制
——清华继续教育
第三节弹性学制与教学资源开发
——中国人民大学模式
第四节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四章网络课程
第一节对“网络课程”的“认知”
第二节“学生自主”的网络课程有效实践
第三节北大参与式网络课程的概念体系
第四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培训课程
本章小结
下篇互联网: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
第五章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第一节技术:理论上“未表达”的影响变量
第二节媒介“技术”定义
第三节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本章小结
第六章互联网影响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信息技术:“世界3”的容身之处
第二节互联网:社会合作的技术基础
第三节媒介技术:社会认知工具
本章小结
第七章互联网影响下知识产业链的变革
第一节知识生产: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生产模式2
第二节知识流通与传播
第三节互联网影响下的教育变革
本章小结
总结迎接新一轮网络教育探索
附录一教育部批准的网络教育试点院校
附录二主要网络教育政策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丛书”代序1
绪论认知推动的政策变迁
上篇中国网络教育的政策与实践
第一章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脉络
第一节教育信息化建设:一个技术问题
第二节湖南大学的“试错”与“网络教育定位的变化”
第三节“有效实践”与“网络教育”
本章小结
第二章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网络教育规范管理制度
第二节公共支持服务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有限自主权下的网院办学模式
第一节网络教育学院的定位和任务
第二节面向市场的网络教育办学机制
——清华继续教育
第三节弹性学制与教学资源开发
——中国人民大学模式
第四节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四章网络课程
第一节对“网络课程”的“认知”
第二节“学生自主”的网络课程有效实践
第三节北大参与式网络课程的概念体系
第四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培训课程
本章小结
下篇互联网:一个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
第五章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第一节技术:理论上“未表达”的影响变量
第二节媒介“技术”定义
第三节教育的“技术”发展史
本章小结
第六章互联网影响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信息技术:“世界3”的容身之处
第二节互联网:社会合作的技术基础
第三节媒介技术:社会认知工具
本章小结
第七章互联网影响下知识产业链的变革
第一节知识生产: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生产模式2
第二节知识流通与传播
第三节互联网影响下的教育变革
本章小结
总结迎接新一轮网络教育探索
附录一教育部批准的网络教育试点院校
附录二主要网络教育政策
参考文献
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