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

副标题:无

作   者:钟大年,雷建军著

分类号:

ISBN:978730307888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伴随着跨入新世纪的步伐,中国传媒业也进入了剧烈的变革期。媒体集团、资本运作、产业化、新媒体……这些词汇不断地进入传媒操作和传媒研究的视野。而首当其:中的中国电视更显得生机勃勃和伤痕累累,其生机勃勃表现在电视不断地被品牌化、频道专业化、经营模式、媒介产品等等新生概念裹挟着去寻求创新;其伤痕累累则表现在白热化的竞争、收视率的压力、盈利指标等等将电视逼入了寻求生存的茫然境地,   这种变革,为电视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加多维的思考取向。   我们将电视研究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沿研究,它着眼于变革时期的中国电视。对其间出现的新的电视现象、电视形态以及新问题和新趋势进行理论的探讨,这是一种功能性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不稳定性。二是实用理论研究,它侧重于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规律和操作规则等等的研究,这是一种本体论的研究,它具有相对的实用性和稳定性。三是基础理论研究,它侧重从一个宏观的哲学视角来对电视的传播属性和功能作研究,这是一种学理性的研究,通常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对于电视研究而言打破这些层次之间的界限。使前沿研究更有基础理论的指引,又使基础理论研究有更多的实用性,一直是电视研究与教学在不断尝试的。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影像成为意义
一 作为媒介的影像
二 画面——指意场
三 镜头——指意链
第二章 作为支配性指意的语言
一 纪录片的语言风格
二 语言的陈述性特征
三 语言的作用
第三章 影像语言的特点
一 直观视听形象系统
二 体验式的感性认知
三 多义性的语意
第四章 呈现:自然的“表达”
一 影像的意义生成
二 指示意义:“呈现”
三 自然表达的语意群
四 语意成分配置
第五章 内涵意义:“呈现”的超越
一 可视的影像背后
二 表现过程与创造象征
第六章 审美意义:诗化的精神品格
一 创作思维:从现实中感悟美
二 影像操作:创造艺术化的屏幕形象
三 个案——张以庆的心灵象征
第七章 从“现实的意义”到“影像的意义”
一 真实是什么
二 纪录片的真实观
三 影像与再现的真实
第八章 纪录片的叙事
一 叙事视点
二 叙述行为
三 叙事类型
第九章 叙事的深层结构
一 动机——内容核心
二 模式——结构核心
第十章 叙事中的文化侵入
一 纪录片的多重价值取向
二 “仁者人也”的人生境界
三 “爱人修己”的道德完善
四 “中庸和谐”的宽容品格
结论
/ y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纪录片:影像意义系统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