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黏土矿物学和土质学为基础,从岩土的物质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微观结构特征等出发,论述了它们和某些特殊岩土的物理性指标、工程力学特性间的关系。书中详细阐述了膨胀岩、土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等对其胀缩性能的影响,膨胀力、胀缩变形及力学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作者提出的以渗透吸力势理论为基础的胀缩机理等;论述了以含有游离氧化铁胶结作用为特征的高含水量、高塑性、高孔隙比红黏土的似软黏土物理性质与良好的工程力学性能相矛盾的原因;胶结物质对红黏土工程力学特性的影响;红黏土结构强度起因及胶结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等;讨论了与具有水稳性较差的微结构为特征的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与其土体中粒状颗粒间的相互排列结构及作者提出的临界孔隙半径间的关系、湿陷机理等。 本书可供关心特殊岩土研究与发展状况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 岩土中的黏土矿物
1.1 黏土矿物的晶体学基础与理想结构
1.1.1 黏土矿物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
1.1.2 黏土矿物的晶体结构的构型与同晶替代
1.2 岩土中常见的黏土矿物类型
1.2.1 蒙脱石类的晶体结构与化学结构
1.2.2 蛭石矿物的晶体构造与化学结构式
1.2.3 伊利石类矿物的晶体构造与化学结构式
1.2.4 高岭石类矿物的晶体构造与化学结构式
1.2.5 绿泥石类矿物的晶体构造与化学结构式
1.2.6 混层矿物
1.2.7 其他黏土矿物
参考文献
第2章 矿物成分鉴定与定量(半定量)分析
2.1 矿物鉴定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2.1.1 X射线衍射法
2.1.2 差热分析法
2.1.3 电子显微镜形貌鉴定方法
2.1.4 其他方法
2.2 矿物鉴定(物相分析)
2.2.1 蒙脱石的鉴定
2.2.2 高岭石矿物的鉴定
2.2.3 伊利石矿物的鉴定
2.2.4 蛭石矿物和鉴定
2.2.5 绿泥石的鉴定
2.2.6 混层矿物的鉴定
2.2.7 黏土矿物鉴定的特殊方法
2.2.8 非黏土矿物鉴定
2.3 黏土矿物的定量分析
2.3.1 标准矿物定比定量分析法
2.3.2 联立方程解析法
2.3.3 解析法与定比法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岩土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3.1 岩土的离子交换特性
3.1.1 交换性离子的产生原因
3.1.2 阳离子交换量
3.1.3 离子交换速度
3.1.4 交换性阳离子的代换性能
3.1.5 阴离子交换
3.1.6 离子交换量测定
3.2 岩土的比表面积
3.2.1 黏土矿物的表面积
3.2.2 表面积测定
3.3 岩土材料颗粒表面的带电性质
3.4 土壤胶体的动电性质
3.4.1 胶体双电层的基本概念
3.4.2 双电层公式及典型黏土矿物的ζ值
3.4.3 土体的动电性质与ζ电位的测算
参考文献
第4章 岩土体结构
4.1 引言
4.2 土体微观结构
4.2.1 土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及结构单元间的接触与联结
4.2.2 微结构特征分类
4.3 微结构的研究方法及其量化
4.3.1 电子显微镜
4.3.2 偏光显微镜
4.3.3 X射线衍射仪
4.3.4 动态微结构特征的研究
4.4 土体的孔隙结构
参考文献
第5章 膨胀土
5.1 膨胀土的典型工程灾害
5.2 膨胀土的土质学特征
5.2.1 物理性指标与粒度组成特性
5.2.2 膨胀土的矿物组成及物理化学特性
5.3 膨胀土的微结构特征
5.3.1 电子显微照片反映的微结构特征
5.3.2 膨胀土的孔隙结构
5.4 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方法
5.4.1 膨胀土的初判
5.4.2 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特性指标及其选取原则
5.4.3 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
5.5 膨胀土的胀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5.5.1 千密度对膨胀特性的影响
5.5.2 饱和度对膨胀土胀缩特性的影响
5.5.3 含水量对膨胀、收缩特性的影响
5.5.4 小结
5.5.5 孔隙盐溶液浓度对胀缩特性的影响
5.6 膨胀土的强度特性
5.6.1 强度与含水量及干密度、饱和度的关系
5.6.2 土体结构与强度
5.6.3 有效蒙脱石含量对强度的影响
5.6.4 膨胀压力与强度间的关系
5.6.5 膨胀土基质吸力的间接确定方法
5.6.6 膨胀土的CUR强度特征与影响因素
5.7 膨胀土的胀缩机理——广义渗透压—吸力势理论
5.7.1 蒙脱石晶体的胀缩机理
5.7.2 土颗粒单元间的胀缩机理
5.7.3 小结
5.8 膨胀土的改性及改性机理
5.8.1 膨胀土的化学改性
5.8.2 膨胀上的物理改性
5.8.3 膨胀土的综合改性及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膨胀岩
6.1 膨胀岩的典型工程危害及基本特性
6.1.1 膨胀岩的工程危害性
6.1.2 膨胀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6.2 膨胀岩的土质学特征
6.2.1 膨胀岩的物质组成
6.2.2 膨胀岩的物理化学特性
6.2.3 膨胀岩的微观结构特征
6.3 膨胀岩的膨胀特性与强度特性
6.3.1 膨胀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6.3.2 膨胀岩的强度
6.4 膨胀岩的泥化与崩解
6.4.1 物质组成对膨胀岩泥化特性的影响
6.4.2 膨胀岩的崩解现象和崩解规律
6.5 膨胀岩的膨胀、泥化及崩解机理
6.5.1 黏土岩泥化机理研究
6.5.2 膨胀岩的崩解机理研究
6.5.3 泥化、崩解的渗透压—吸力势统一理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红黏土
7.1 红黏土的基本特性
7.1.1 红黏七(红上)的物理力学性指标
7.1.2 红黏土与软土的比较
7.1.3 不同母岩生成的红黏土之间的比较
7.2 红黏土的土质学特征
7.2.1 红黏土的物质组成及红土化特征
7.2.2 红黏土的物理化学特性
7.2.3 红黏土的微结构特征
7.2.4 红黏土的孔隙结构
7.3 红黏土中的胶结物质及其对工程力学特性的影响
7.3.1 游离氧化物对红黏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
7.3.2 胶结物质对红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7.4 红黏土的水理特性与不可逆特性
7.4.1 红土干燥脱水对其土性的影响
7.4.2 脱水对力学特性的影响
7.4.3 不同含水量红黏土的孔隙结构特征
7.5 红黏土中胶结物质的胶结作用
7.5.1 红黏土的结构强度
7.5.2 胶结物的赋存状态
7.5.3 胶结作用机制与有效胶结
7.5.4 红黏土的微结构胶结模型
7.6 红黏土与膨胀土
7.6.1 红黏土与膨胀土等的基本性质比较
7.6.2 红黏土的胀缩特性
7.6.3 红黏土与膨胀土在塑性图和〓-〓图上位置的比较
7.6.4 红黏土的土性分类
参考文献
第8章 中国南方某些近海沉积黏土
8.1 南方某些软土的基本特性
8.1.1 南方某些软土的物性指标与物质组成
8.1.2 南方某些软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胶结物质
8.1.3 南方软土的微结构特征
8.1.4 南方软土的孔隙结构特征
8.2 南方某些软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分类
8.2.1 湛江、琼海沉积黏土的结构强度及其表现形式
8.2.2 软土结构性的工程应用
8.2.3 结构性软土的分类讨论
8.3 南方软土的结构强度形成原因讨论
8.3.1 土体结构强度的形成机制
8.3.2 软土的结构强度起因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8.3.3 软黏土的胶结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9章 湿陷性黄土
9.1 湿陷性黄土的分布特征
9.2 湿陷性黄土的土质特征
9.2.1 湿陷性与颗粒粒度组成的关系
9.2.2 湿陷性与矿物组成的关系
9.2.3 黄土中的胶结作用物质
9.2.4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化学特性
9.2.5 黄土的微结构特征与湿陷性
9.3 黄土的湿陷机理
9.3.1 影响黄土湿陷变形的因素
9.3.2 黄土的湿陷机理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其他特殊岩土工程问题
10.1 尾矿沉积物的特殊工程力学性质成因研究
10.1.1 尾矿沉积物的基本特性
10.1.2 尾矿沉积物的土质学特征
10.1.3 尾矿泥特殊力学性质原因分析及可能存在的工程问题
10.2 尾矿坝土工织物滤层的淤堵与化学淤堵机制
10.2.1 武山铜矿土工织物层的淤堵问题
10.2.2 尾矿库沉积物的土质学特征
10.2.3 淤堵的试验研究
10.2.4 土工织物淤堵状况的微观测试及机理分析
10.3 析出物对软弱夹层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10.3.1 安砂水电站有关问题的提出
10.3.2 坝区有关试样的上质学特征
10.3.3 析出物成因及其对坝区软弱夹层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g1B
前言
第1章 岩土中的黏土矿物
1.1 黏土矿物的晶体学基础与理想结构
1.1.1 黏土矿物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
1.1.2 黏土矿物的晶体结构的构型与同晶替代
1.2 岩土中常见的黏土矿物类型
1.2.1 蒙脱石类的晶体结构与化学结构
1.2.2 蛭石矿物的晶体构造与化学结构式
1.2.3 伊利石类矿物的晶体构造与化学结构式
1.2.4 高岭石类矿物的晶体构造与化学结构式
1.2.5 绿泥石类矿物的晶体构造与化学结构式
1.2.6 混层矿物
1.2.7 其他黏土矿物
参考文献
第2章 矿物成分鉴定与定量(半定量)分析
2.1 矿物鉴定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2.1.1 X射线衍射法
2.1.2 差热分析法
2.1.3 电子显微镜形貌鉴定方法
2.1.4 其他方法
2.2 矿物鉴定(物相分析)
2.2.1 蒙脱石的鉴定
2.2.2 高岭石矿物的鉴定
2.2.3 伊利石矿物的鉴定
2.2.4 蛭石矿物和鉴定
2.2.5 绿泥石的鉴定
2.2.6 混层矿物的鉴定
2.2.7 黏土矿物鉴定的特殊方法
2.2.8 非黏土矿物鉴定
2.3 黏土矿物的定量分析
2.3.1 标准矿物定比定量分析法
2.3.2 联立方程解析法
2.3.3 解析法与定比法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岩土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3.1 岩土的离子交换特性
3.1.1 交换性离子的产生原因
3.1.2 阳离子交换量
3.1.3 离子交换速度
3.1.4 交换性阳离子的代换性能
3.1.5 阴离子交换
3.1.6 离子交换量测定
3.2 岩土的比表面积
3.2.1 黏土矿物的表面积
3.2.2 表面积测定
3.3 岩土材料颗粒表面的带电性质
3.4 土壤胶体的动电性质
3.4.1 胶体双电层的基本概念
3.4.2 双电层公式及典型黏土矿物的ζ值
3.4.3 土体的动电性质与ζ电位的测算
参考文献
第4章 岩土体结构
4.1 引言
4.2 土体微观结构
4.2.1 土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及结构单元间的接触与联结
4.2.2 微结构特征分类
4.3 微结构的研究方法及其量化
4.3.1 电子显微镜
4.3.2 偏光显微镜
4.3.3 X射线衍射仪
4.3.4 动态微结构特征的研究
4.4 土体的孔隙结构
参考文献
第5章 膨胀土
5.1 膨胀土的典型工程灾害
5.2 膨胀土的土质学特征
5.2.1 物理性指标与粒度组成特性
5.2.2 膨胀土的矿物组成及物理化学特性
5.3 膨胀土的微结构特征
5.3.1 电子显微照片反映的微结构特征
5.3.2 膨胀土的孔隙结构
5.4 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方法
5.4.1 膨胀土的初判
5.4.2 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特性指标及其选取原则
5.4.3 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
5.5 膨胀土的胀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5.5.1 千密度对膨胀特性的影响
5.5.2 饱和度对膨胀土胀缩特性的影响
5.5.3 含水量对膨胀、收缩特性的影响
5.5.4 小结
5.5.5 孔隙盐溶液浓度对胀缩特性的影响
5.6 膨胀土的强度特性
5.6.1 强度与含水量及干密度、饱和度的关系
5.6.2 土体结构与强度
5.6.3 有效蒙脱石含量对强度的影响
5.6.4 膨胀压力与强度间的关系
5.6.5 膨胀土基质吸力的间接确定方法
5.6.6 膨胀土的CUR强度特征与影响因素
5.7 膨胀土的胀缩机理——广义渗透压—吸力势理论
5.7.1 蒙脱石晶体的胀缩机理
5.7.2 土颗粒单元间的胀缩机理
5.7.3 小结
5.8 膨胀土的改性及改性机理
5.8.1 膨胀土的化学改性
5.8.2 膨胀上的物理改性
5.8.3 膨胀土的综合改性及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膨胀岩
6.1 膨胀岩的典型工程危害及基本特性
6.1.1 膨胀岩的工程危害性
6.1.2 膨胀岩的物理力学特性
6.2 膨胀岩的土质学特征
6.2.1 膨胀岩的物质组成
6.2.2 膨胀岩的物理化学特性
6.2.3 膨胀岩的微观结构特征
6.3 膨胀岩的膨胀特性与强度特性
6.3.1 膨胀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6.3.2 膨胀岩的强度
6.4 膨胀岩的泥化与崩解
6.4.1 物质组成对膨胀岩泥化特性的影响
6.4.2 膨胀岩的崩解现象和崩解规律
6.5 膨胀岩的膨胀、泥化及崩解机理
6.5.1 黏土岩泥化机理研究
6.5.2 膨胀岩的崩解机理研究
6.5.3 泥化、崩解的渗透压—吸力势统一理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红黏土
7.1 红黏土的基本特性
7.1.1 红黏七(红上)的物理力学性指标
7.1.2 红黏土与软土的比较
7.1.3 不同母岩生成的红黏土之间的比较
7.2 红黏土的土质学特征
7.2.1 红黏土的物质组成及红土化特征
7.2.2 红黏土的物理化学特性
7.2.3 红黏土的微结构特征
7.2.4 红黏土的孔隙结构
7.3 红黏土中的胶结物质及其对工程力学特性的影响
7.3.1 游离氧化物对红黏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
7.3.2 胶结物质对红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7.4 红黏土的水理特性与不可逆特性
7.4.1 红土干燥脱水对其土性的影响
7.4.2 脱水对力学特性的影响
7.4.3 不同含水量红黏土的孔隙结构特征
7.5 红黏土中胶结物质的胶结作用
7.5.1 红黏土的结构强度
7.5.2 胶结物的赋存状态
7.5.3 胶结作用机制与有效胶结
7.5.4 红黏土的微结构胶结模型
7.6 红黏土与膨胀土
7.6.1 红黏土与膨胀土等的基本性质比较
7.6.2 红黏土的胀缩特性
7.6.3 红黏土与膨胀土在塑性图和〓-〓图上位置的比较
7.6.4 红黏土的土性分类
参考文献
第8章 中国南方某些近海沉积黏土
8.1 南方某些软土的基本特性
8.1.1 南方某些软土的物性指标与物质组成
8.1.2 南方某些软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胶结物质
8.1.3 南方软土的微结构特征
8.1.4 南方软土的孔隙结构特征
8.2 南方某些软土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分类
8.2.1 湛江、琼海沉积黏土的结构强度及其表现形式
8.2.2 软土结构性的工程应用
8.2.3 结构性软土的分类讨论
8.3 南方软土的结构强度形成原因讨论
8.3.1 土体结构强度的形成机制
8.3.2 软土的结构强度起因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8.3.3 软黏土的胶结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9章 湿陷性黄土
9.1 湿陷性黄土的分布特征
9.2 湿陷性黄土的土质特征
9.2.1 湿陷性与颗粒粒度组成的关系
9.2.2 湿陷性与矿物组成的关系
9.2.3 黄土中的胶结作用物质
9.2.4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化学特性
9.2.5 黄土的微结构特征与湿陷性
9.3 黄土的湿陷机理
9.3.1 影响黄土湿陷变形的因素
9.3.2 黄土的湿陷机理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其他特殊岩土工程问题
10.1 尾矿沉积物的特殊工程力学性质成因研究
10.1.1 尾矿沉积物的基本特性
10.1.2 尾矿沉积物的土质学特征
10.1.3 尾矿泥特殊力学性质原因分析及可能存在的工程问题
10.2 尾矿坝土工织物滤层的淤堵与化学淤堵机制
10.2.1 武山铜矿土工织物层的淤堵问题
10.2.2 尾矿库沉积物的土质学特征
10.2.3 淤堵的试验研究
10.2.4 土工织物淤堵状况的微观测试及机理分析
10.3 析出物对软弱夹层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10.3.1 安砂水电站有关问题的提出
10.3.2 坝区有关试样的上质学特征
10.3.3 析出物成因及其对坝区软弱夹层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g1B
特殊岩土工程土质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