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史

副标题:无

作   者:(日)中村政则著;张英莉译

分类号:K313.5

ISBN:978730010016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日本战后史》欲以“贯战史和1960年体制论”为基础叙述战后史,故不采用“1955年体制论”这一通说,而将第一期的下限定为1960年。我的基本想法是:19世纪60年代,是战后基本框架的定位时期,也是眺望其前后时代的展望台。而19世纪90年代,则是这个基本构造开始崩溃的一个分水岭。第三、第四个时期的划分方法与“通说”基本相同,但对该时期的解释,我将强调贯战史的观点。另外,《日本战后史》的时代划分,各个时期大致相隔15年。过去,“一代人(onegeneration)=30年”的时代认识占支配地位,但在现代这样变化激烈的时代,应当视为“一代人=10~15年”,即现代社会的一切,都以一倍或一倍以上的速度在变化着。 -------------------------------------------------------------------------------- 作者简介 中村政则,1935年生,曾任一桥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并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兼职,1979—1980年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1999年3月从一桥大学退职,现为一桥大学更多>>

目录

目录
序 怎样书写战后史?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冲击
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贯战史的方法论
战争和记忆
什么是“战后”?
时代划分
为什么要写战后史?
第一章 “战后”的成立(1945—1960年)
1. 战肢体验
8月15日的记忆
降伏与占领
新类型的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 占领和新宪法
占领的三个阶段
第一条和第九条
是否强制宪法?
教育基本法
东京审判
天皇的战争责任和对亚洲的轻视
3. 冷战的开始
占领政策的转换
重整军备的开始
“逆行路线”的含义
4. 战后文化和战后思想
战后的生活空间
天皇与战争责任
近代化和民主化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战后文学和电影
《听啊!海神的吼声》
5. 冷战下的亚洲
中国革命和日本
朝鲜战争
中国志愿军的参战
麦克阿瑟的解职与战争终结
是谁扣动了扳机?
朝鲜特需
6. 单独媾和与独立日本
媾和论争
旧金山媾和的功与罪
战前、战后军队的连续性
旧陆军与陆上自卫队
占领的资产负债表
战后改革与亚洲
7. 1955年体制的建立
社会党统一与保守联合
日苏复交
反对警职法运动
安保斗争
安保斗争的历史意义
不稳定的1955年体制
作为过渡期的50年代
作为空间的50年代
第二章 “战后”基本框架的定型(1960—1973年)
1. 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
收入倍增计划
高速增长的政治条件
高速增长的经济要素
什么是历史勃兴期?
2. 大众消费社会的实现
农业的衰退和城市化
主妇的时代
消费是美德
高速增长的功与罪
3. 60年代的文化和思想
新感性的诞生
图书和电影
近代化论的登场
日本及日本人论
比较应在三者之间进行
战争史的诸类型
4. 越南战争
北越轰炸的开始
越南战争的基本性质
争取自由独立的战争
反战运动
越南特需
日美安保条约的变质
双驾马车
5. 未完成的“战后处理”——日韩邦交正常化、冲绳归还、日中邦交恢复
日韩基本条约
冲绳归还
日中恢复邦交
第三章 “战后”的动摇(1973—1990年)
1. “日本列岛改造论”与石油危机
日本列岛改造政策
石油危机
商社的投机
阿拉伯的石油战略
日本政府的对策
第二次石油危机
节能战略
企业内工会
减量经营
2. 新中产阶层的动摇
新中产阶层论争
中流的幻想
“地位的非一惯性”
新阶层消费的时代
偏差值社会
3. 何为保守派主流?
洛克希德事件
保守派主流
从美国看日本
4. 遗忘中的战争——亚洲各国对战争的追究
教科书问题
日本政府的反应
群众性的国际交流
5. 泡沫经济的发生
作为转折点的1985年
前川报告书
美国金融革命的影响
金融大爆炸
日美逆转
国际国家日本
投机和消费热潮
6. 昭和的终结——昭和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自慎现象
从昭和到平成
昭和这个时代
19世纪体系的终结
向20世纪体系的转换
第四章 “战后”的终结(1990—2000年)
1. 海湾战争的打击——对“国际贡献”的限制
海湾危机
日本政府的应对
海湾战争的爆发
130亿美元的援助
《联合国和平协作法法案》的废弃
《PKO协作法》的通过
2. 泡沫经济的破灭
股票、土地价格的暴跌
金融紧缩政策
土地价格抑制政策
突入资产紧缩时期
政策失误
第一个分水岭——住宅金融专门公司(住专)的处理问题
不负责任的构造
住专国会
证券丑闻
第二个分水岭
康恩冲击
企业的合并与合作
3. 农业及农村的崩溃
粮食自给率的下降
农业地位的低落
新农业基本法
“贫农”消失了
全球化与农业
市场原理与农业
长者的回忆
4. 新国家主义的抬头——“战争”、“历史”、“教科书”
战后50年决议
来自全世界的视线
村山富市首相谈话
历史认识和政治认识
新国家主义的出台
批判的三个形态
自虐与自我批判的不同
四个战争观
司马辽太郎的太平洋战争观
苏联是侵犯者
四个战争观的相互关联
著者的战争观
5. 地铁毒气事件
奥姆真理教
逮捕麻原代表
所谓奥姆真理教是什么?
宗教与暴力
坂本律师一家被残杀事件
干部及信徒的告白
末章 在新的战争之中——再论什么是“战后”
1. “9·11”恐怖袭击事件与阿富汗战争
两个插曲
阿富汗战争
21世纪型的战争
美国新保守主义
2. 伊拉克战争
单边行动主义
没有正义的战争
3. 朝着能成为参战国的方向发展
日本政府的应对——反恐怖特别措施法
有事法制
4. 小泉内阁做了些什么?
表演政治
期待消失了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自由职业者的现状
年轻人的未来被剥夺了
5. 修改宪法问题
宪法调查会最终报告书
什么是国力?
6. 战后究竟是什么?
四条岔路
1960年体制
石油危机
冷战的崩溃
向21世纪体系的转变
“结束了的战后”和“没有结束的战后”的双重构造
“战后的结束”是指什么?
后记
参考文献
战后史年表(1945—2005.6)
索引
?c5B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日本战后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