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套丛书鲜明亮点是“案例式”,即将新修订课标的解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将课标解读与一线教师的工作习惯、话语习惯、思维习惯融会贯通,也就是真正做到让教师喜闻乐见、即学即用。丛书兼顾“务实”与“务虚”。“务实”在于有经典案例结合解读,注重可操作性;“务虚”在于每一章简明扼要的“理论阐释”,对案例和案例分析起到“点睛”的作用。“务实”与“务虚”、理论与实践,两眼炯炯,构成了一幅幅对新课标理解的立体图景。本套丛书是所有实施新课标的中小学教师必备培训、学习教材。
目录
第一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
1.究竟如何理解数学的本质?/
2.如何让学生热爱数学?/
3.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4.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如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
6.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7.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8.如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9.如何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
10.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部分/
1.《标准》提出“四基”目标,其意义何在?/
2.如何理解“四基”中的“基本思想”?/
3.如何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4.如何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如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6.如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7.教学中如何体现“问题解决”?/
8.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态度目标?/
第三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部分/
一、数与代数/
1.如何开展“数与式”内容的教学?/
2.如何开展“方程与不等式”部分的教学?/
3.如何开展“函数”部分的教学?/
二、图形与几何/
1.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
2.如何强化几何变换内容的教学?/
3.如何在几何教学中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三、统计与概率/
1.“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2.如何开展“抽样与数据分析”内容的教学?/
3.如何开展“事件的概率”内容的教学?/
四、综合与实践/
1.“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2.怎样设计有效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第四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部分/
一、教学建议/
1.教学中如何创设“好的情境”?/
2.怎样开展“好的数学活动”?/
3.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
6.教师如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评价建议/
1.“双基”目标如何进行评价?/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目标如何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目标如何进行评价?/
4.如何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三、教材使用建议/
1.如何把握教材的科学性和整体性?/
2.如何挖掘教材“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线索?/
3.如何理解教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
4.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弹性?/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2.怎样认识和处理五类数学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
后记/
· · · · · · ( 收起)
1.究竟如何理解数学的本质?/
2.如何让学生热爱数学?/
3.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4.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如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
6.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7.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8.如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9.如何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
10.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二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部分/
1.《标准》提出“四基”目标,其意义何在?/
2.如何理解“四基”中的“基本思想”?/
3.如何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4.如何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如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6.如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7.教学中如何体现“问题解决”?/
8.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态度目标?/
第三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部分/
一、数与代数/
1.如何开展“数与式”内容的教学?/
2.如何开展“方程与不等式”部分的教学?/
3.如何开展“函数”部分的教学?/
二、图形与几何/
1.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
2.如何强化几何变换内容的教学?/
3.如何在几何教学中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三、统计与概率/
1.“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2.如何开展“抽样与数据分析”内容的教学?/
3.如何开展“事件的概率”内容的教学?/
四、综合与实践/
1.“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有哪些?/
2.怎样设计有效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第四章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部分/
一、教学建议/
1.教学中如何创设“好的情境”?/
2.怎样开展“好的数学活动”?/
3.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
6.教师如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评价建议/
1.“双基”目标如何进行评价?/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目标如何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目标如何进行评价?/
4.如何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三、教材使用建议/
1.如何把握教材的科学性和整体性?/
2.如何挖掘教材“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线索?/
3.如何理解教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
4.教学设计如何体现弹性?/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2.怎样认识和处理五类数学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
后记/
· · · · · · ( 收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数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