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者戴问天的父亲戴自俺,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却经历了―个
不平凡的时代。
清末民初,从上到下曾经都非常重视师范教育,这让戴自俺那样的贫
困子弟能够走出农村,来到省会贵阳读书。辛亥革命以后,贵州长期处于
军阀割据状态,贵州学子益发为自己家乡的贫穷、愚昧、落后痛心。戴自
俺有幸结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步行走出贵州,辗转来到南京,
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学校。有幸师从陶行知先生,是他一生中最重
要的转折点。在晓庄同学里,他是从一开始就不戴“有色眼镜”,从而能
够客观、如实地认识这位老师,也就能够自觉实践老师教育思想,像老师
那样终身以大众教育为己任的人之一。
人们常说:“从一滴水可以看一个大千世界”,戴自俺一生的经历只
是“一滴水”,但这滴水却可以反映出一个世纪里中国教育的变迁,也反
映出整个中国的变迁。个人总是渺小的,何况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父亲的脚印》,看看戴自俺所经历的那
个不平凡的时代吧!
目录
引子
1.山路崎岖
1.1 我们的家乡/5
1.2 私塾九年/11
1.3 从新式小学堂到贵州省立师范/26
1.4 贵师生活/37
1.5 走出贵州/44
2.在晓庄
2.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1
2.2 从“长期参观”到考入晓庄/59
2.3 晓庄岁月/66
2.4 许身幼教/75
2.5 绝处逢“生”/85
2.6 南国社晓庄“播种”之行/89
2.7 晓庄被封/94
2.8 “得遇明师早闻道”/106
3.把晓庄的种子播向四方
3.1 从儿童的队伍里来/121
3.2 教师生活速写/136
3.3 “小孩自动教小孩”/157
3.4 “大树底下,小树是不好生长的”/162
3.5 编辑《晓庄丛书》/173
3.6 山海工学团/177
3.7 再遇良师/185
3.8 在“一二?九运动”中“火线入党”/197
3.9 终身大事/210
4.国难之路
4.1 黄麓的一课/215
4.2 临清半年/222
4.3 逃难开始:从临清到桂林/226
4.4 一返贵州/236
4.5 重回广西:在丹洲/246
4.6 再到桂林/253
4.7 《国民教师手册》/261
4.8 苦难的1943―1944:二返贵州/275
5.贵阳五年
5.1 1945:大喜之年亦大忧/289
5.2 挣扎在贫困线上/296
5.3 从贵阳师范附小到市西小学/300
5.4 天亮前后/310
6.欣喜与惶惑
6.1 从贵阳到重庆/333
6.2 十五年后的北京之行/343
6.3 西南文教部三年/357
6.4 孙铭勋挨批判与育才学校夭折/366
6.5 新课题:民族教育/375
6.6 难忘的1957/382
7.《东方红》唱遍大江南北
7.1 下放稷山/395
7.2 编写汉语拼音识字课本,“摘帽”/399
7.3 “未敢翻身已碰头”/409
7.4 “妮子命好”/413
7.5 暴风雨前夜/417
7.6 在“红色风暴”中/419
7.7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434
8.但得夕阳无限好,不待扬鞭自奋蹄
8.1 “闻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449
8.2 向前看:《行知诗歌集》/458
8.3 从北京陶行知研究会到中国陶研会/466
8.4 两部《陶行知全集》/483
8.5 我累了/501
1.山路崎岖
1.1 我们的家乡/5
1.2 私塾九年/11
1.3 从新式小学堂到贵州省立师范/26
1.4 贵师生活/37
1.5 走出贵州/44
2.在晓庄
2.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1
2.2 从“长期参观”到考入晓庄/59
2.3 晓庄岁月/66
2.4 许身幼教/75
2.5 绝处逢“生”/85
2.6 南国社晓庄“播种”之行/89
2.7 晓庄被封/94
2.8 “得遇明师早闻道”/106
3.把晓庄的种子播向四方
3.1 从儿童的队伍里来/121
3.2 教师生活速写/136
3.3 “小孩自动教小孩”/157
3.4 “大树底下,小树是不好生长的”/162
3.5 编辑《晓庄丛书》/173
3.6 山海工学团/177
3.7 再遇良师/185
3.8 在“一二?九运动”中“火线入党”/197
3.9 终身大事/210
4.国难之路
4.1 黄麓的一课/215
4.2 临清半年/222
4.3 逃难开始:从临清到桂林/226
4.4 一返贵州/236
4.5 重回广西:在丹洲/246
4.6 再到桂林/253
4.7 《国民教师手册》/261
4.8 苦难的1943―1944:二返贵州/275
5.贵阳五年
5.1 1945:大喜之年亦大忧/289
5.2 挣扎在贫困线上/296
5.3 从贵阳师范附小到市西小学/300
5.4 天亮前后/310
6.欣喜与惶惑
6.1 从贵阳到重庆/333
6.2 十五年后的北京之行/343
6.3 西南文教部三年/357
6.4 孙铭勋挨批判与育才学校夭折/366
6.5 新课题:民族教育/375
6.6 难忘的1957/382
7.《东方红》唱遍大江南北
7.1 下放稷山/395
7.2 编写汉语拼音识字课本,“摘帽”/399
7.3 “未敢翻身已碰头”/409
7.4 “妮子命好”/413
7.5 暴风雨前夜/417
7.6 在“红色风暴”中/419
7.7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434
8.但得夕阳无限好,不待扬鞭自奋蹄
8.1 “闻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449
8.2 向前看:《行知诗歌集》/458
8.3 从北京陶行知研究会到中国陶研会/466
8.4 两部《陶行知全集》/483
8.5 我累了/501
父亲的脚印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