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703022310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兰州红古下海石遗址位于甘肃、青海两省的交界处,东去甘肃省兰州市108公里,现存面积约60000平方米,它最初应为北部宗家台山南面的一块山坡阶地,今大部分已在建设中被推平或破坏。残留的部分遗迹于2005年3月进行了抢救性科学发掘,共开探沟12条、大小探方4个,清理灰坑遗迹5个,解剖排水沟1段,清理墓葬34座,其中马厂类型墓葬33座,辛店文化墓葬1座。出土陶、石、骨器400余组件。这些出土遗物,尤其是花纹层次复杂多变的彩陶、海贝及井盐的发现不仅弥补了我们过去对马厂类型文化认识的某些不足,也为历史和考古学界对原始社会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时期人们的社会形态、生产能力、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美学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和有利证据。
本书材料丰富,内容翔实,其文字及图片资料有益于考古学、历史学、美学及人类学、社会学界的同仁和学者,乃至一些文物收藏及爱好者参考或借鉴。
目录
目录
序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环境
第二节 遗址的发现及发掘经过
第二章 探沟、探方与地层堆积
第一节 探沟与探方
第二节 地层堆积
第三章 马厂类型遗迹与遗物
第一节 遗迹
一、 灰坑
二、 排水沟
三、 井
第二节 遗物
一、 生活用器
二、 生产工具
三、 采集品介绍
第四章 马厂类型墓葬与随葬品
第一节 墓葬形制与葬式
一、 大型墓葬
二、 中型墓葬
三、 小型墓葬
第二节 随葬品
一、 生活用器
二、 生产工具
三、 装饰品
第三节 时代
第五章 辛店文化墓葬与随葬品
第一节 墓葬形制与葬式
第二节 随葬品
第三节 时代
第六章 结语与分期
第一节 文化特征与性质
一、 灰坑与排水沟遗迹
二、 墓葬特点与文化分期
三、 遗址布局与墓葬分布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经济形态
第三节 有关辛店文化墓葬的一些现象
附表
附表一 下海石遗址遗迹登记表
附表二 下海石遗址探方器物登记表
附表三 下海石遗址探沟、灰坑器物登记表
附表四 下海石遗址采集品登记表
附表五 下海石墓葬登记表
附表六 下海石墓葬出土器物登记表
后记
插图目录
图一 兰州红古区地理位置图
图二 下海石遗址地理位置图
图三 下海石遗址遗迹、墓葬分布图
图四 TG4平、剖面图(北壁)
图五 TG6平、剖面图(北壁)
图六 T2平、剖面图(北壁)
图七 T4平、剖面图(北壁)
图八 H1平、剖面图
图九 H2平、剖面图
图一○ H3平、剖面图
图一一 H4平、剖面图
图一二 H5平、剖面图
图一三 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四 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五 A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五 B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六 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七 遗址采集器物
图一八 A遗址采集器物
图一八 B遗址采集器物
图一九 M22平、剖面图
图二○ M25平面图
图二一 M5平、剖面图
图二二 M12平、剖面图
图二三 M19平、剖面图
图二四 M31平、剖面图
图二五 M33平、剖面图
图二六 M9平、剖面图
图二七 M27平、剖面图
图二八 M8平、剖面图
图二九 M17平、剖面图
图三○ M32平、剖面图
图三一 M14平、剖面图
图三二 M30平、剖面图
图三三 M15平、剖面图
图三四 M18平、剖面图
图三五 M28平、剖面图
图三六 M29平、剖面图
图三七 M13平、剖面图
图三八 M2平、剖面图
图三九 M4平、剖面图
图四○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一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二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三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四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五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六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四七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四八 A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四八 B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四九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一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二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三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四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五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六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七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五八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五九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六○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六一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六二 A型Ⅳ式陶鼓腹壶
图六三 A型Ⅳ式陶鼓腹壶
图六四 A型Ⅳ式陶鼓腹壶
图六五 A型Ⅳ式陶鼓腹壶
图六六 B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六七 B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六八 B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六九 B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七○ B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七一 C型Ⅰ、Ⅱ式陶鼓腹壶
图七二 C型Ⅲ、Ⅳ式陶鼓腹壶
图七三 D型Ⅰ、Ⅱ式陶鼓腹壶
图七四 D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七五 A型Ⅰ式陶鼓肩壶
图七六 A型Ⅱ式陶鼓肩壶
图七七 A型Ⅲ式陶鼓肩壶
图七八 A型Ⅳ式陶鼓肩壶
图七九 B型Ⅰ式陶鼓肩壶
图八○ B型Ⅰ式陶鼓肩壶
图八一 B型Ⅱ式陶鼓肩壶
图八二 B型Ⅱ式陶鼓肩壶
图八三 B型Ⅲ、Ⅳ式陶鼓肩壶
图八四 A型Ⅰ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五 A型Ⅱ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六 A型Ⅲ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七 A型Ⅳ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八 B型Ⅰ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九 B型Ⅱ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 B型Ⅲ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一 B型Ⅳ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二 C型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三 D型Ⅰ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四 D型Ⅱ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五 D型Ⅲ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六 D型Ⅳ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七 A型Ⅰ、Ⅱ式陶双耳罐(泥质素面)
图九八 A型Ⅲ、Ⅳ式陶双耳罐(泥质素面)
图九九 B型陶双耳罐(泥质素面)
图一○○ 陶双腹耳罐
图一○— Ⅰ式陶切盖罐
图一○二 Ⅱ、Ⅲ式陶切盖罐及器盖
图一○三 Ⅳ式陶切盖罐及器盖
图一○四 A型Ⅰ、Ⅱ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五 A型Ⅲ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六 A型Ⅳ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七 B型Ⅰ、Ⅱ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八 B型Ⅲ、Ⅳ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九 陶桶形罐
图一一○ 陶鹗形罐
图一一一 A型Ⅰ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二 A型Ⅱ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三 A型Ⅲ式、B型Ⅰ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四 B型Ⅰ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五 B型Ⅰ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六 B型Ⅱ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七 B型Ⅱ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八 陶豆、盘
图一一九 特殊陶器
图一二○ 特殊陶器
图一二一 陶纺轮
图一二二 生产工具
图一二三 装饰品
图一二四 M1平、剖面图
图一二五 辛店文化陶器
彩版目录
彩版一 遗址全景
彩版二 勘探及测绘工作现场
彩版三 墓葬区全景及其他遗迹位置
彩版四 探出的墓葬位置和TG2发掘现场
彩版五 TG10、M33和T2的清理现场
彩版六 T4和H2发掘、清理现场
彩版七 H3、H4工作现场和M13清理现场
彩版八 M1、M13清理现场
彩版九 M14测绘现场和M16工作现场
彩版一○ M22、M25清理现场
彩版一一 M29、M30、M32清理现场
彩版一二 H1和H2
彩版一三 H3、H4和J1的关系及H5和G1的发掘状况
彩版一四 M13和M14
彩版一五 M16和M17
彩版一六 M18和M19
彩版一七 M22和M25
彩版一八 M27和M29
彩版一九 M30和M32
彩版二○ 辛店文化M1
彩版二一 下海石遗址整理现场和文物启运仪式
彩版二二 出土陶器
彩版二三 出土陶器
彩版二四 出土陶器
彩版二五 出土陶器
彩版二六 出土陶器
彩版二七 出土陶器
彩版二八 出土陶器
彩版二九 出土陶器
彩版三○ 出土陶器
彩版三一 出土陶器
彩版三二 出土陶器
彩版三三 出土陶器
彩版三四 出土陶器
彩版三五 出土陶器
彩版三六 出土陶器
彩版三七 出土陶器
彩版三八 出土陶器
彩版三九 出土陶器
彩版四○ 出土陶器
彩版四一 出土陶器
彩版四二 出土陶器
彩版四三 出土陶器
彩版四四 出土陶器
彩版四五 出土陶器
彩版四六 出土陶器
彩版四七 出土陶器
彩版四八 出土陶器
彩版四九 出土陶器
彩版五○ 出土陶器
彩版五一 出土陶器
彩版五二 出土陶器
彩版五三 出土陶器
彩版五四 出土陶器
彩版五五 出土陶器
彩版五六 出土陶器
彩版五七 出土陶器
彩版五八 出土陶器
彩版五九 出土陶器
彩版六○ 出土陶器
彩版六一 出土陶器
彩版六二 出土陶器
彩版六三 出土陶器
彩版六四 出土陶器
彩版六五 出土陶器
彩版六六 出土陶器
彩版六七 出土陶器、石器等
彩版六八 出土陶器、骨器等
图版目录
图版一 遗址全景
图版二 墓葬区勘探工作现场和遗址区发掘现场
图版三 H3、H4测绘现场和M1清理现场
图版四 M13清理现场和M14清理、测绘现场
图版五 H1和H2
图版六 H3和H4
图版七 H5和G1的关系及H3、H4和J1的关系
图版八 J1和M34
图版九 M9和M12
图版一○ M26和M28
图版一一 出土陶器
图版一二 出土陶器
图版一三 出土陶器
图版一四 出土陶器
图版一五 出土陶器
图版一六 出土石器和陶器
图版一七 出土陶器
图版一八 出土陶器
图版一九 出土陶器
图版二○ 出土陶器
图版二一 出土陶器
图版二二 出土陶器
图版二三 出土陶器
图版二四 出土陶器
图版二五 出土陶器
图版二六 出土陶器
图版二七 出土陶器
图版二八 出土陶器
图版二九 出土陶器
图版三○ 出土陶器
图版三一 出土陶器
图版三二 出土陶器
图版三三 出土陶器
图版三四 出土陶器
图版三五 出土陶器
图版三六 出土陶器
图版三七 出土陶器
图版三八 出土陶器
图版三九 出土陶器
图版四○ 出土陶器
图版四一 出土陶器
图版四二 出土陶器
图版四三 出土陶器
图版四四 出土陶器
图版四五 出土陶器
图版四六 出土陶器和石器
图版四七 出土石器等
图版四八 出土陶、石器等
序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环境
第二节 遗址的发现及发掘经过
第二章 探沟、探方与地层堆积
第一节 探沟与探方
第二节 地层堆积
第三章 马厂类型遗迹与遗物
第一节 遗迹
一、 灰坑
二、 排水沟
三、 井
第二节 遗物
一、 生活用器
二、 生产工具
三、 采集品介绍
第四章 马厂类型墓葬与随葬品
第一节 墓葬形制与葬式
一、 大型墓葬
二、 中型墓葬
三、 小型墓葬
第二节 随葬品
一、 生活用器
二、 生产工具
三、 装饰品
第三节 时代
第五章 辛店文化墓葬与随葬品
第一节 墓葬形制与葬式
第二节 随葬品
第三节 时代
第六章 结语与分期
第一节 文化特征与性质
一、 灰坑与排水沟遗迹
二、 墓葬特点与文化分期
三、 遗址布局与墓葬分布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经济形态
第三节 有关辛店文化墓葬的一些现象
附表
附表一 下海石遗址遗迹登记表
附表二 下海石遗址探方器物登记表
附表三 下海石遗址探沟、灰坑器物登记表
附表四 下海石遗址采集品登记表
附表五 下海石墓葬登记表
附表六 下海石墓葬出土器物登记表
后记
插图目录
图一 兰州红古区地理位置图
图二 下海石遗址地理位置图
图三 下海石遗址遗迹、墓葬分布图
图四 TG4平、剖面图(北壁)
图五 TG6平、剖面图(北壁)
图六 T2平、剖面图(北壁)
图七 T4平、剖面图(北壁)
图八 H1平、剖面图
图九 H2平、剖面图
图一○ H3平、剖面图
图一一 H4平、剖面图
图一二 H5平、剖面图
图一三 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四 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五 A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五 B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六 遗址出土器物
图一七 遗址采集器物
图一八 A遗址采集器物
图一八 B遗址采集器物
图一九 M22平、剖面图
图二○ M25平面图
图二一 M5平、剖面图
图二二 M12平、剖面图
图二三 M19平、剖面图
图二四 M31平、剖面图
图二五 M33平、剖面图
图二六 M9平、剖面图
图二七 M27平、剖面图
图二八 M8平、剖面图
图二九 M17平、剖面图
图三○ M32平、剖面图
图三一 M14平、剖面图
图三二 M30平、剖面图
图三三 M15平、剖面图
图三四 M18平、剖面图
图三五 M28平、剖面图
图三六 M29平、剖面图
图三七 M13平、剖面图
图三八 M2平、剖面图
图三九 M4平、剖面图
图四○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一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二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三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四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五 A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四六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四七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四八 A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四八 B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四九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一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二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三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四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五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六 A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五七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五八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五九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六○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六一 A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六二 A型Ⅳ式陶鼓腹壶
图六三 A型Ⅳ式陶鼓腹壶
图六四 A型Ⅳ式陶鼓腹壶
图六五 A型Ⅳ式陶鼓腹壶
图六六 B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六七 B型Ⅰ式陶鼓腹壶
图六八 B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六九 B型Ⅱ式陶鼓腹壶
图七○ B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七一 C型Ⅰ、Ⅱ式陶鼓腹壶
图七二 C型Ⅲ、Ⅳ式陶鼓腹壶
图七三 D型Ⅰ、Ⅱ式陶鼓腹壶
图七四 D型Ⅲ式陶鼓腹壶
图七五 A型Ⅰ式陶鼓肩壶
图七六 A型Ⅱ式陶鼓肩壶
图七七 A型Ⅲ式陶鼓肩壶
图七八 A型Ⅳ式陶鼓肩壶
图七九 B型Ⅰ式陶鼓肩壶
图八○ B型Ⅰ式陶鼓肩壶
图八一 B型Ⅱ式陶鼓肩壶
图八二 B型Ⅱ式陶鼓肩壶
图八三 B型Ⅲ、Ⅳ式陶鼓肩壶
图八四 A型Ⅰ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五 A型Ⅱ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六 A型Ⅲ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七 A型Ⅳ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八 B型Ⅰ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八九 B型Ⅱ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 B型Ⅲ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一 B型Ⅳ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二 C型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三 D型Ⅰ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四 D型Ⅱ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五 D型Ⅲ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六 D型Ⅳ式陶双耳罐(泥质彩陶)
图九七 A型Ⅰ、Ⅱ式陶双耳罐(泥质素面)
图九八 A型Ⅲ、Ⅳ式陶双耳罐(泥质素面)
图九九 B型陶双耳罐(泥质素面)
图一○○ 陶双腹耳罐
图一○— Ⅰ式陶切盖罐
图一○二 Ⅱ、Ⅲ式陶切盖罐及器盖
图一○三 Ⅳ式陶切盖罐及器盖
图一○四 A型Ⅰ、Ⅱ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五 A型Ⅲ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六 A型Ⅳ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七 B型Ⅰ、Ⅱ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八 B型Ⅲ、Ⅳ式陶双耳罐(夹砂)
图一○九 陶桶形罐
图一一○ 陶鹗形罐
图一一一 A型Ⅰ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二 A型Ⅱ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三 A型Ⅲ式、B型Ⅰ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四 B型Ⅰ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五 B型Ⅰ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六 B型Ⅱ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七 B型Ⅱ式陶双耳盆
图一一八 陶豆、盘
图一一九 特殊陶器
图一二○ 特殊陶器
图一二一 陶纺轮
图一二二 生产工具
图一二三 装饰品
图一二四 M1平、剖面图
图一二五 辛店文化陶器
彩版目录
彩版一 遗址全景
彩版二 勘探及测绘工作现场
彩版三 墓葬区全景及其他遗迹位置
彩版四 探出的墓葬位置和TG2发掘现场
彩版五 TG10、M33和T2的清理现场
彩版六 T4和H2发掘、清理现场
彩版七 H3、H4工作现场和M13清理现场
彩版八 M1、M13清理现场
彩版九 M14测绘现场和M16工作现场
彩版一○ M22、M25清理现场
彩版一一 M29、M30、M32清理现场
彩版一二 H1和H2
彩版一三 H3、H4和J1的关系及H5和G1的发掘状况
彩版一四 M13和M14
彩版一五 M16和M17
彩版一六 M18和M19
彩版一七 M22和M25
彩版一八 M27和M29
彩版一九 M30和M32
彩版二○ 辛店文化M1
彩版二一 下海石遗址整理现场和文物启运仪式
彩版二二 出土陶器
彩版二三 出土陶器
彩版二四 出土陶器
彩版二五 出土陶器
彩版二六 出土陶器
彩版二七 出土陶器
彩版二八 出土陶器
彩版二九 出土陶器
彩版三○ 出土陶器
彩版三一 出土陶器
彩版三二 出土陶器
彩版三三 出土陶器
彩版三四 出土陶器
彩版三五 出土陶器
彩版三六 出土陶器
彩版三七 出土陶器
彩版三八 出土陶器
彩版三九 出土陶器
彩版四○ 出土陶器
彩版四一 出土陶器
彩版四二 出土陶器
彩版四三 出土陶器
彩版四四 出土陶器
彩版四五 出土陶器
彩版四六 出土陶器
彩版四七 出土陶器
彩版四八 出土陶器
彩版四九 出土陶器
彩版五○ 出土陶器
彩版五一 出土陶器
彩版五二 出土陶器
彩版五三 出土陶器
彩版五四 出土陶器
彩版五五 出土陶器
彩版五六 出土陶器
彩版五七 出土陶器
彩版五八 出土陶器
彩版五九 出土陶器
彩版六○ 出土陶器
彩版六一 出土陶器
彩版六二 出土陶器
彩版六三 出土陶器
彩版六四 出土陶器
彩版六五 出土陶器
彩版六六 出土陶器
彩版六七 出土陶器、石器等
彩版六八 出土陶器、骨器等
图版目录
图版一 遗址全景
图版二 墓葬区勘探工作现场和遗址区发掘现场
图版三 H3、H4测绘现场和M1清理现场
图版四 M13清理现场和M14清理、测绘现场
图版五 H1和H2
图版六 H3和H4
图版七 H5和G1的关系及H3、H4和J1的关系
图版八 J1和M34
图版九 M9和M12
图版一○ M26和M28
图版一一 出土陶器
图版一二 出土陶器
图版一三 出土陶器
图版一四 出土陶器
图版一五 出土陶器
图版一六 出土石器和陶器
图版一七 出土陶器
图版一八 出土陶器
图版一九 出土陶器
图版二○ 出土陶器
图版二一 出土陶器
图版二二 出土陶器
图版二三 出土陶器
图版二四 出土陶器
图版二五 出土陶器
图版二六 出土陶器
图版二七 出土陶器
图版二八 出土陶器
图版二九 出土陶器
图版三○ 出土陶器
图版三一 出土陶器
图版三二 出土陶器
图版三三 出土陶器
图版三四 出土陶器
图版三五 出土陶器
图版三六 出土陶器
图版三七 出土陶器
图版三八 出土陶器
图版三九 出土陶器
图版四○ 出土陶器
图版四一 出土陶器
图版四二 出土陶器
图版四三 出土陶器
图版四四 出土陶器
图版四五 出土陶器
图版四六 出土陶器和石器
图版四七 出土石器等
图版四八 出土陶、石器等
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