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为依据,着眼于反映近20余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中涌现出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经验,内容新颖、实用、可操作性强。该手册在编写中较好地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原则,对生产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一本内容系统而完整的工具书,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学习掌握有关食用菌生产的基本知识,还能提高其理论水平,对从事食用菌生产、科研和教学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该“手册”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食用菌常用仪器与设备、标本制作与保藏、分类、遗传育种、菌种制作与保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贮藏和研究方法等。在栽培技术一章中除重点介绍栽培较普遍的双孢蘑菇、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茯苓、滑菇外,还对当前发展前景广阔的珍稀食用菌如巴西蘑菇、杨树菇、杏鲍菇等设专节介绍。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食用菌生产常用仪器与设备
第一节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与使用
一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
二 常用玻璃器皿的使用
第二节 常用的仪器设备
一 天平
二 光学显微镜
三 电冰箱
四 酸度计
五 分光光度计和光电比色计
六 电热干燥箱
第三节 常用的机械设备
一 原料加工设备
二 制袋设备
三 灭菌设备
四 接种设备
五 培养设备
六 烘干设备
第二章 食用菌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藏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观察
一 野外调查的方法
二 采集季节、时间和地点
三 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 采集记录
五 标本显微观察
第二节 标本的制作
一 标本的整理
二 标本的制作
第三节 标本的鉴定和保藏
一 标本的鉴定
二 标本的保藏
第三章 食用菌的分类
第一节 食用菌的分类检索
一 子囊菌亚门
二 担子菌亚门
第二节 食用菌的重要种、属代表
一 子囊菌的代表属
二 担子菌的代表种、属
第四章 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技术
第一节 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 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
二 食用菌遗传变异的特点
三 遗传的物质基础
四 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
一 典型担子菌生活史
二 食用菌的生活史类型
第三节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特征
一 有性生殖的概念
二 有性生殖的过程
三 食用菌的交配系统
四 双核菌丝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食用菌的选择育种
一 选择育种的原理
二 选择育种的方法步骤
第五节 食用菌的诱变育种
一 诱变育种的概念
二 诱变育种工作中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三 诱变育种的程序
四 诱变育种的方法
第六节 食用菌的杂交育种
一 杂交育种工作中几个基本原则
二 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三 杂交育种的方法步骤
四 其他杂交育种方法
第七节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一 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二 原生质体融合的一般程序及关键步骤
三 原生质体融合的具体方法
第八节 基因工程
一 基因工程的概念及意义
二 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三 基因文库技术和基因扩增技术
第五章 食用菌菌种制作与保藏
第一节 厂房及设备
一 厂址选建与布局
二 设备及机具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制作
一 培养基质的基本营养
二 培养基的种类
三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
一 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二 接种室与接种箱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三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检验
第四节 菌种分离
一 孢子分离法
二 组织分离法
三 基内菌丝分离法
第五节 菌种的扩大培养
一 母种的扩大繁殖
二 原种的制作
三 栽培种的制作
四 液体菌种的生产
五 菌种质量检验
第六节 菌种保藏
一 斜面低温保藏法
二 矿油保藏法
三 冷冻干燥贮藏法
四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五 自然基质简易保藏法
六 干燥保藏法
七 悬液保藏法
第六章 食用菌栽培技术
第一节 蘑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六 双孢蘑菇的增产措施
第二节 香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地
五 栽培技术
六 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第三节 平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第四节 金针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第五节 草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第六节 鸡腿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常用的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六 采收与加工
第七节 木耳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四 木耳代料栽培的关键技术
第八节 银耳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菌种的选择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六 银耳栽培的增产措施
第九节 猴头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及选择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六 采收及采收后的管理
第十节 竹荪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种类
四 栽培技术
第十一节 巴西蘑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场所
四 栽培技术
第十二节 滑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四 滑菇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第十三节 真姬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场所
四 栽培技术
第十四节 杨树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第十五节 大球盖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第十六节 杏鲍菇、阿魏蘑、翅鲍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发菌和出菇场所
四 栽培技术
第十七节 灰树花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菌株的选择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第十八节 黄伞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场所
四 栽培技术
第十九节 蜜环菌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四 蜜环菌伴栽天麻
第二十节 灵芝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技术
第二十一节 茯苓
一 概况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茯苓的种源
四 栽培季节和生产周期
五 栽培技术
六 采收及采后处理
第七章 食用菌杂菌及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 食用菌杂菌及其防治
一 白色石膏霉
二 棉絮状霉菌
三 胡桃肉状菌
四 木霉
五 青霉
六 链孢霉
七 毛霉
八 曲霉
九 酵母菌
十 细菌
十一 鬼伞
十二 菇(耳)木杂菌
第二节 食用菌病害及其防治
一 真菌性病害
二 细菌性病害
三 病毒性病害
四 生理性病害
第三节 食用菌虫害及其防治
一 眼菌蚊
二 瘿蚊
三 蚤蝇
四 螨类
五 线虫
六 蛞蝓
第八章 食用菌产品保鲜贮藏与加工
第一节 食用菌的保鲜
一 影响食用菌鲜度的因素
二 食用菌保鲜措施
第二节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
一 食用菌的干制加工
二 食用菌的腌制
三 食用菌的罐藏
四 食用菌饮料生产
五 食用菌调味品生产
六 食用菌食品生产
第三节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及其应用
一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
二 几种食用菌深层发酵工艺
三 食用菌深层发酵应用
第四节 食用菌产品的包装、贮藏与运输
一 食用菌产品的包装
二 食用菌商品的贮藏
三 食用菌商品的运输
第九章 食用菌试验统计分析法
第一节 试验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一 试验的基本类型
二 试验的方法步骤
第二节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 两个样本平均数的比较
二 多样本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附录
ZGx
第一章 食用菌生产常用仪器与设备
第一节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与使用
一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
二 常用玻璃器皿的使用
第二节 常用的仪器设备
一 天平
二 光学显微镜
三 电冰箱
四 酸度计
五 分光光度计和光电比色计
六 电热干燥箱
第三节 常用的机械设备
一 原料加工设备
二 制袋设备
三 灭菌设备
四 接种设备
五 培养设备
六 烘干设备
第二章 食用菌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藏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观察
一 野外调查的方法
二 采集季节、时间和地点
三 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 采集记录
五 标本显微观察
第二节 标本的制作
一 标本的整理
二 标本的制作
第三节 标本的鉴定和保藏
一 标本的鉴定
二 标本的保藏
第三章 食用菌的分类
第一节 食用菌的分类检索
一 子囊菌亚门
二 担子菌亚门
第二节 食用菌的重要种、属代表
一 子囊菌的代表属
二 担子菌的代表种、属
第四章 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技术
第一节 食用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 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
二 食用菌遗传变异的特点
三 遗传的物质基础
四 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
一 典型担子菌生活史
二 食用菌的生活史类型
第三节 食用菌的有性繁殖特征
一 有性生殖的概念
二 有性生殖的过程
三 食用菌的交配系统
四 双核菌丝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食用菌的选择育种
一 选择育种的原理
二 选择育种的方法步骤
第五节 食用菌的诱变育种
一 诱变育种的概念
二 诱变育种工作中应考虑的几个原则
三 诱变育种的程序
四 诱变育种的方法
第六节 食用菌的杂交育种
一 杂交育种工作中几个基本原则
二 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三 杂交育种的方法步骤
四 其他杂交育种方法
第七节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一 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意义
二 原生质体融合的一般程序及关键步骤
三 原生质体融合的具体方法
第八节 基因工程
一 基因工程的概念及意义
二 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三 基因文库技术和基因扩增技术
第五章 食用菌菌种制作与保藏
第一节 厂房及设备
一 厂址选建与布局
二 设备及机具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制作
一 培养基质的基本营养
二 培养基的种类
三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
一 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二 接种室与接种箱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三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检验
第四节 菌种分离
一 孢子分离法
二 组织分离法
三 基内菌丝分离法
第五节 菌种的扩大培养
一 母种的扩大繁殖
二 原种的制作
三 栽培种的制作
四 液体菌种的生产
五 菌种质量检验
第六节 菌种保藏
一 斜面低温保藏法
二 矿油保藏法
三 冷冻干燥贮藏法
四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五 自然基质简易保藏法
六 干燥保藏法
七 悬液保藏法
第六章 食用菌栽培技术
第一节 蘑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六 双孢蘑菇的增产措施
第二节 香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地
五 栽培技术
六 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第三节 平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第四节 金针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第五节 草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第六节 鸡腿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常用的栽培品种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六 采收与加工
第七节 木耳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四 木耳代料栽培的关键技术
第八节 银耳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菌种的选择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六 银耳栽培的增产措施
第九节 猴头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及选择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六 采收及采收后的管理
第十节 竹荪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种类
四 栽培技术
第十一节 巴西蘑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场所
四 栽培技术
第十二节 滑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四 滑菇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第十三节 真姬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场所
四 栽培技术
第十四节 杨树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第十五节 大球盖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第十六节 杏鲍菇、阿魏蘑、翅鲍菇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发菌和出菇场所
四 栽培技术
第十七节 灰树花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菌株的选择
四 栽培场所
五 栽培技术
第十八节 黄伞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场所
四 栽培技术
第十九节 蜜环菌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技术
四 蜜环菌伴栽天麻
第二十节 灵芝
一 概述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主要栽培品种
四 栽培技术
第二十一节 茯苓
一 概况
二 生物学特性
三 栽培茯苓的种源
四 栽培季节和生产周期
五 栽培技术
六 采收及采后处理
第七章 食用菌杂菌及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 食用菌杂菌及其防治
一 白色石膏霉
二 棉絮状霉菌
三 胡桃肉状菌
四 木霉
五 青霉
六 链孢霉
七 毛霉
八 曲霉
九 酵母菌
十 细菌
十一 鬼伞
十二 菇(耳)木杂菌
第二节 食用菌病害及其防治
一 真菌性病害
二 细菌性病害
三 病毒性病害
四 生理性病害
第三节 食用菌虫害及其防治
一 眼菌蚊
二 瘿蚊
三 蚤蝇
四 螨类
五 线虫
六 蛞蝓
第八章 食用菌产品保鲜贮藏与加工
第一节 食用菌的保鲜
一 影响食用菌鲜度的因素
二 食用菌保鲜措施
第二节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
一 食用菌的干制加工
二 食用菌的腌制
三 食用菌的罐藏
四 食用菌饮料生产
五 食用菌调味品生产
六 食用菌食品生产
第三节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及其应用
一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
二 几种食用菌深层发酵工艺
三 食用菌深层发酵应用
第四节 食用菌产品的包装、贮藏与运输
一 食用菌产品的包装
二 食用菌商品的贮藏
三 食用菌商品的运输
第九章 食用菌试验统计分析法
第一节 试验的基本类型和方法
一 试验的基本类型
二 试验的方法步骤
第二节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 两个样本平均数的比较
二 多样本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附录
ZGx
新编食用菌生产手册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