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ypothetical mandarin:sympathy modernity and Chinese pain
副标题:无
作 者:(美)韩瑞著;袁剑译
分类号:
ISBN:978721409229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韩瑞编著的《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颠覆欧美长久以来认为他们最重要的哲学概念全部起源于西方国家以及西方文化圈内这一观点。在此,作者要指出的是,从同情(sympathy)这一概念的发展来讲,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作者也要说明“中国”这一概念是如何帮助欧洲“思考”并且理解众多关于现代生活的重要观念的,其中就包括世界历史、宗教融合、国家与个人残忍行为之间的关系、自然与尚古主义的关系以及身体与自作者的关系等诸多概念。在每一项当中,某种欧洲或美国观念的历史都与某一特定的中国概念息息相关,这一中国概念确实对文化和哲学具有重要影响。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这种概念发生影响的历史。
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言
致谢
导论
一、轶事理论
1.叙述语法
2.代理者的疼痛语言
3. 轶事理论
二、怜悯之交换:刑罚、服饰、同情,1800-1801
1.装束与习俗
2. 特殊刑罚
3.英式书写,“中式”图片
4.怜悯之交换
三、疼痛中的中国身体:1838—1852年美国传教士的医疗救助活动
1.市场渗透
2.脸庞、肿瘤、风格
3.林呱所绘的肖像画
4饱受煎熬的结石病
四、中国人的身体,中国人的未来:19世纪晚期美洲的“苦力”
1中国人的入侵
2.机器身体
3.反乌托邦的感觉
4.学着失去
5.拟人化的光圈
五、伯特兰·罗素的中国之眼;或现代主义的双重视野
1.线条的作用何在
2.伯特兰·罗素的中国之眼
3.疼痛与剑桥哲学
4.受苦的中国性
5.假设的满大人(回归)
六、麻醉的观念:针灸、照相与物质形象
1.麻醉与审美
2.审美的地理学
3.质素:图像的意图
4.缺失现代性的现代性
七、结语
1.终结意识(I)
2.终结意识(Ⅱ)
3.终结意识(Ⅲ)
4.趋于同情
译后记
中文版序言
致谢
导论
一、轶事理论
1.叙述语法
2.代理者的疼痛语言
3. 轶事理论
二、怜悯之交换:刑罚、服饰、同情,1800-1801
1.装束与习俗
2. 特殊刑罚
3.英式书写,“中式”图片
4.怜悯之交换
三、疼痛中的中国身体:1838—1852年美国传教士的医疗救助活动
1.市场渗透
2.脸庞、肿瘤、风格
3.林呱所绘的肖像画
4饱受煎熬的结石病
四、中国人的身体,中国人的未来:19世纪晚期美洲的“苦力”
1中国人的入侵
2.机器身体
3.反乌托邦的感觉
4.学着失去
5.拟人化的光圈
五、伯特兰·罗素的中国之眼;或现代主义的双重视野
1.线条的作用何在
2.伯特兰·罗素的中国之眼
3.疼痛与剑桥哲学
4.受苦的中国性
5.假设的满大人(回归)
六、麻醉的观念:针灸、照相与物质形象
1.麻醉与审美
2.审美的地理学
3.质素:图像的意图
4.缺失现代性的现代性
七、结语
1.终结意识(I)
2.终结意识(Ⅱ)
3.终结意识(Ⅲ)
4.趋于同情
译后记
Hypothetical mandarin:sympathy modernity and Chinese pai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