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副标题:无

作   者:汪凤炎著

分类号:

ISBN:978754441287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专著。该书对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梳理与论述做得十分细致和到位   ,既有对历史的尊重,又有对历史的新认识,对以往的各种不同诠释也有   自己的独立见解。与国内同类著作相比,本书在体系结构、材料运用、观   点剖析、现代意义的阐发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对中国当代的德育理论和   实践以及中国特色德育心理学的建设均有重要价值。   

目录

导言 必须先交待的三个问题
一、何为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
二、为何要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
三、怎样有效地研究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
第一章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中国传统重德育
一、德有两大功能
二、德只有通过后天培育才可获得
第二节 德育重视心理因素
一、素有重心、神的传统
二、按心理规律进行德育效果好
第二章 “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第一节 “德”字曾有的三种写法及相应含义
一、“德”字曾有的三种写法及其在字形上的相应变化
二、“德”的诸种含义
第二节 “德”字字形与含义的演变过程
一、殷商及其以前人们对“德”的看法
二、周人对“德”的看法
三、秦汉至清代对“德”的看法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
一、吸取“德性泛指使事物成为完美事物的特性或规定”中的精义思想
二、将“德”视作人的内在品质,并注重“德”的实践精神
三、“德得论”至今仍是对“德”最基本最重要的看法
四、在弘扬情感德性的同时,适度加强公正德性的培育
五、妥善处理雅文化推崇德性与俗文化认可德性的关系
六、妥善去掉泛道德主义的认知取向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品德心理结构观及其对当代德育 的启示
第一节 知情意行心相结合:品德心理五要素观
一、“吾能知其为仁也”:道德认识
二、“仁者不忧”:道德情感
三、“志久则气久、德性久”:道德意志
四、“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道德行为
五、“良心正性,人所均有”:道德自我
第二节 相辅相成:品德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
一、“知行合一”: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结合
二、“情理融通”:情感与智慧相结合
三、“必仁且智”:德与智相结合
四、“文质彬彬”:素养美与自然美相结合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品德心理结构观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一、对品德的心理成分作细致厘定是必要的
二、在厘定品德心理结构之前要慎重考虑四对关系
三、应重视研究品德各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
四、“德慧”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智慧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观及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第一节 行→知→情→意→心: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观
一、“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训练道德行为
二、“若讲得道理明时,自是事亲不得不孝”:形成道德认识
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丰富道德情感
四、“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炼道德意志
五、培育“良心”:培育道德自我
第二节 内求说、外铄说与顺应自然说:品德形成与发展诸学说
一、内求说
二、外铄说
三、顺应自然说
四、内求与外铄相结合说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品德形成与发展观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一、将培育道德自我作为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育德应走融内求、外铄与顺应自然于一体的进路
三、谨慎使用“灌输”一词来批评中国传统德育
第五章 化育美德思想及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第一节 “化”的含义及其理论根基
一、“化”的含义及其特点
二、“化”的理论根基
第二节 “化”的方法与影响因素
一、“化”的方法
二、影响“化”的因素
第三节 化育美德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一、鉴于德性培养的独特性与育德过程的长期性,要适当运用化育方法
二、为提高化育的效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步伐要一致
三、化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化育者的主导作用和被化育者的主体作用
第六章 觉悟美德思想及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第一节 觉悟的含义与种类
一、觉悟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觉悟的种类
第二节 觉悟的培育及其影响因素
一、觉悟的培育
二、影响觉悟的因素
第三节 觉悟美德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一、重视觉悟在育德中的作用
二、顿悟与渐悟并重
三、培育道德直觉能力与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兼顾
四、适当创造条件,尽快使人使己觉悟
第七章 情育美德思想及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第一节 情育美德的理论根基
一、“夫孝,德之本也”:孝为德本观
二、“性情一也”:性情合一论
三、“性贞则情销,情炽则性灭”:性情对立论
四、“情与性,犹波与水……静时是性,动则是情”:性静情动说
第二节 情育美德的实施方法
一、“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顺导性情法
二、“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法
三、“人皆可以为尧舜”:榜样激励法
四、“当存心以养性而节其情也”:节情法
五、“知之深,爱之切”:以理育情法
六、“爱人者,人恒爱之”:以情育情法
七、“情由境生”:以境育情法
第三节 情育美德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一、将道德伦理规范与人的社会情感联系起来
二、情理融通模式是一种理想的育德模式
第八章 修心育德思想及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第一节 修心育德的缘由与原则
一、“心统性情”:心统性情说
二、“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标举中庸
第二节 修心育德的方法
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法
二、“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培育道德自我法
三、“人不可以无耻”:培育羞耻感法
四、“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法
五、“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敬存心法
六、“心反其初而民性善”:返璞归真法
第三节 修心育德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一、道德及其教育是与个人身心发展相一致的力量
二、自我心性修养是育德的重要途径
三、培育道德自我是育德的关键
第九章 “美德在践履”思想及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第一节 “美德在践履”的理论根基
一、“行所知而至其极,圣之事也”:重行的知行合一论
二、“力行近乎仁”:“美德在践履”论
第二节 怎样践履
一、“凡日用之间……皆是行处”:在日常生活中践履
二、影响践履的心理因素
第三节 “美德在践履”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一、德育要走行→知→意→行→心的路径
二、坚持“生活即德育”的思想
三、德育与智育并重
第十章 品德考评思想及其对当代品德测量的启示
第一节 品德考评的意义与依据
一、“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考评旨在知人
二、“权,然后知轻重……物皆然,心为甚”:人心可测论
三、“合其志功而观焉”:志功并重观
第二节 品德考评的方法
一、他评法
二、自评法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品德考评思想对当代品德测量的启示
一、应将测量放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二、测量方法设计要巧妙
三、适当运用经验型测量方法
四、文字考评方法与非文字考评方法要兼顾
五、加强自评的力度
六、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七、谨慎解释与慎用考评结果
八、走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道路
第十一章 防治品行不端思想及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第一节 防治品行不端的理论依据与原则
一、防治品行不端的理论依据:性习论
二、防治品行不端的三条原则
第二节 防治品行不端的方法
一、“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法
二、“改过,是修德中紧要事”:改过法
三、“择其善者而从之”:效仿榜样法
四、“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准行为矫正法
第三节 中国传统防治品行不端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一、走防治结合的道路
二、“蒙以养正”是育德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三、改过迁善是育德的重要经验
结束语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色与主要价值
一、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色
二、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