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四编内容的考点分析、练习题及其答案。
目录
目录
8 简述《七月》的主题
98 简说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9 简析文天祥《过零丁洋》主题及写作特点
100 简析窦娥的形象
101 简析《窦娥冤》第三折的艺术成就
102 《窦娥冤》一剧的浪漫主义情节穿插的深刻寓意何在
103 试分析窦娥的贞节观念
104 简析崔莺莺和张生的形象
105 试分析红娘形象
106 《长亭送别》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07 简析《高祖还乡》的思想内容
9 简述《七月》的艺术特色
108 谈谈《高祖还乡》的写作特点
109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10 试述张养浩《潼关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11 《牡丹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12 简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13 简析杜丽娘的形象
114 陈最良是个什么形象?在《牡丹亭·闺塾》一出戏中,杜丽娘和春香对他的态度有何区别?
115 简析夏完淳《别云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16 简析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的主题思想
117 试谈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的写作特点
10 《离骚》前后两部分的内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118 试谈《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意义
119 试谈《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写作特点
120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一诗是怎样抒发爱国激情的?
121 城濮之战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是什么?
122 简析《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取胜的原因
123 《晋楚城濮之战》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24 将《晋楚城濮之战》与《曹刿论战》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写法有何异同
125 《烛之武退秦师》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26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写作特点
127 《邵公谏弭谤》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1 《离骚》抒情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
128 《邵公谏弭谤》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29 简述《邵公谏弭谤》的写作特点
130 简析邵公谏词的层次
131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题思想
132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写作特点
133 《冯谖客孟尝君》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34 冯谖为孟尝君经营的“三窟”是什么?为什么能使孟尝君免祸
135 分析《冯谖客孟尝君》的艺术特点
136 《触龙说赵太后》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37 《触龙说赵太后》的主题是什么?
12 为什么说《离骚》是浪漫主义杰作?
138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的思想内容
139 《触龙说赵太后》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40 触龙见赵太后时,为何先从病足说起?
141 谈谈《侍坐》的主题思想
142 《侍坐》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43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44 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思想内容
145 《齐桓晋文之事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46 《逍遥游》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47 简析《逍遥游》的思想内容
13 除浪漫主义特色外,《离骚》还具有什么艺术特色?
148 《逍遥游》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49 将《逍遥游》与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章》加以比较,谈谈这二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150 《劝学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51 谈谈《劝学》的思想内容
152 《劝学》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53 《谏逐客书》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是什么?
154 《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55 贾谊的《过秦论》的主题是什么?
156 《过秦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57 《项羽本纪》的主题是什么?
14 《国殇》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158 分析《项羽本纪》中刘邦、项羽、樊哙等人物形象
159 分析《项羽本纪》的写作特点
160 《魏其武安侯列传》的主题是什么?
161 《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田蚡、窦婴和灌夫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162 《报任少卿书》的主题是什么?
163 《报任少卿书》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64 谈谈《苏武传》的时代背景
165 《苏武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66 分析《苏武传》中苏武的形象
167 《苏武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5 《哀郢》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168 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69 《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70 分析《让县自明本志令》的艺术特点
171 孔融的《论威孝章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72 分析《论盛孝章书》的主题思想
173 分析《论盛孝章书》的艺术特点
174 简述诸葛亮的《出师表》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
175 简析《出师表》的层次结构
176 分析《出师表》的写作特点
177 曹植的《与杨德祖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6 概述《东门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178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见解
179 分析《与杨德祖书》的写作特点
180 谈谈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时代背景
181 分析《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思想内容
182 分析《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写作特点
183 《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84 《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85 《归去来兮辞》中是如何描绘诗人归田后的生活乐趣的?
186 分析《归去来兮辞》的写作特点
187 《桃花源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7 简述《陌上桑》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88 《桃花源记》的主题是什么?并分析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189 分析《桃花源记》的写作特点
190 《三峡》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91 《三峡》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92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心思想及艺术特色
193 韩愈《师说》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是什么?
194 简析韩愈《进学解》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195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196 简析柳宗元《捕蛇者说》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197 简析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题解
18 简述《焦仲卿妻》的主题思想
198 简说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199 简析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200 简说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201 欧阳修《秋声赋》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是什么?
202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是什么
203 简说苏轼《前赤壁赋》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04 苏轼《前赤壁赋》的主要艺术特色
205 试分析《前赤壁赋》中作者怎样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又怎样由情入理、情理相生?
206 简析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写作手法
207 简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
19 简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
208 《项脊轩志》中写道:“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从课文叙述的实际来看,“悲”、“喜”二端究竟以何为主?作者又是如何处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的?
209 简析姚鼐《登泰山记》的写作特点
210 《病梅馆记》借梅议政的比喻手法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何作用?
2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反映了哪些矛盾?杜十娘形象有何典型意义?
212 分析《席方平》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213 分析《席方平》的艺术特点
214 简析席方平的形象
215 简析灌口二郎神形象
二、 《中国文学史》题解
先秦文学
20 试析《焦仲卿妻》的艺术特色
1 先秦社会与文学概况
2 《诗经》的几个知识性问题
3 《诗经》的主要内容
4 《诗经》的主要艺术成就
5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6 《尚书》及其特点
7 《春秋》及其特点
8 《左传》及其文学性
9 《左传》的地位和影响
10 《国语》及其特点
21 概述《行行重行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11 《战国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12 《论语》及其特点
13 《墨子》及其特点
14 《孟子》及其特点
15 《庄子》及其特点
16 《荀子》及其特点
17 《韩非子》及其特点
18 楚辞及其来源
19 战国时期的楚辞作家与作品
20 《离骚》的思想内容
22 简述《迢迢牵牛星》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1 《离骚》的艺术特色
22 关于屈原的其他作品
23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4 宋玉及其《九辩》
25 汉代社会与文学概况
26 贾谊的政论文
27 晁错的政论文
28 枚乘的《七发》
29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上林》
30 东方朔及其《答客难》
23 简述曹操《短歌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1 司马迁的著作
32 《史记》的文学成就
33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34 桓宽的《盐铁论》
35 刘向的三部故事集
36 杨雄的辞赋
37 杨雄对辞赋的看法
38 王褒的《洞萧赋》
39 班固的《汉书》
40 赵晔的《吴越春秋》与袁康的《越绝书》
24 《白马篇》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41 王充的《论衡》及其文学主张
42 王符、崔寔、仲长统
43 班固的辞赋
44 张衡的《二京赋》
45 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
46 关于乐府
47 《陌上桑》
48 《孔雀东南飞》
49 汉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50 五言诗的起源
25 概述《赠白马王彪》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51 汉代有主名的文人五言诗
52 《古诗十九首》
53 魏晋南北朝社会与文学概况
54 建安文学及其时代特征
55 曹操的诗歌与散文
56 关于曹丕
57 曹植的文学创作
58 建安七子
59 蔡琰、诸葛亮
60 正始文学及其时代特征
26 概述《七哀诗》(其一)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61 阮籍的文学创作
62 嵇康的散文和诗
63 傅玄和张华
64 陆机和潘岳
65 左思的文学创作
66 刘琨和郭璞
67 王羲之及其《兰亭集序》
68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
69 颜延之
70 谢灵运的山水诗
27 以《夜中不能寐》为例,谈谈阮籍诗歌有何思想性和艺术特色?
71 谢惠连与谢庄
72 鲍照的文学创作
73 孔稚圭及其《北山移夕》
74 永明体
75 谢眺的诗款创作
76 梁陈宫体诗及其主要代表作家
77 江淹、刘峻
78 沈约、任昉
79 丘迟、陶弘景
80 何逊、吴均
1 试分析《氓》中弃妇和氓的艺术形象
28 《郁郁涧底松》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81 徐陵、江总
82 南朝民歌
83 温子升、刑邵
84 郦道元、杨炫之
85 王褒、庚信、颜之推
86 陈寿、范晔
87 小说的溯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性质
88 志怪小说及其影响
89 志人小说及其影响
9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29 《弱冠弄柔翰》的主题与艺术特点是什么?
91 《昭明文选》与《玉台新咏》
隋唐五代文学
92 隋唐五代的文学概况
93 唐诗发展的概况
94 隋代诗歌概况
95 唐初的诗文创作概况
96 上官仪与“上官体”
97 王绩诗歌的特点
98 初唐四杰的成就和地位
99 沈佺期、宋之问在诗律方面的贡献
30 概述《咏荆轲》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100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
101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102 张说的文学创作及在文学史上的作用
103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与特点
104 孟浩然的田园诗
105 王维诗歌创作的分期
106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107 盛唐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08 高适的诗歌
109 岑参的边塞诗
31 《结庐在人境》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110 王昌龄的诗歌
111 李颀的诗歌
112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13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14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115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16 刘长卿的诗歌
117 韦应物的诗歌
118 “大历十才子”诗歌的特点
119 李益的诗歌
32 《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何艺术特色?
120 韩愈的诗歌与韩孟诗派
121 孟郊的诗歌
122 刘禹锡的诗歌
123 柳宗元的诗歌
124 李贺的诗歌
125 白居易的诗歌
126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新乐府运动
127 元稹的诗歌
128 张籍、王建的诗歌
129 中唐古文运动
33 概括《登池上楼》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30 韩愈的散文
131 柳宗元的散文
132 杜牧的诗歌
133 李商隐的诗歌
134 晚唐现实主义诗人
135 唐代传奇兴盛的原因
136 唐传奇发展概况及主要内容
137 唐传奇的地位与影响
138 唐代的变文和讲唱文学
139 词的产生与发展
34 概括《对案不能食》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40 温庭筠的词
141 韦庄的词
142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花间集》
143 南唐词人
144 李煜的词
宋代文学
145 宋代文学概况
146 宋词发展的概况
147 王禹偁的诗文创作
148 西崑派
35 概述《代出自蓟北门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49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150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
151 梅尧臣的诗歌
152 苏舜钦的诗文创作
153 王安石的诗文创作及主张
154 晏殊的词
155 欧阳修的词
156 晏几道的词
157 范仲淹、王安石的词
158 柳永的词
36 简述《西洲曲》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59 张先的词
160 苏轼的散文
161 苏轼的诗歌
162 苏轼的词
163 苏轼的地位和影响
164 黄庭坚的诗歌
165 江西诗派
166 秦观的词
167 贺铸的词
168 周邦彦的词
37 《木兰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169 李清照的词
170 张元干、张孝祥的词
171 陈与义、曾几的诗
172 杨万里的诗歌
173 范成大的诗歌
174 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
175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76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177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78 辛弃疾的影响与辛派词人
2 概述《氓》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38 《木兰诗》中的木兰是什么形象?
179 姜夔的词
180 吴文英的词
181 史达祖、张炎等人的词
182 四圣诗派
183 江湖诗派
184 文天祥的诗歌
185 汪之量等遗民诗人的诗
186 话本的产生和分类
187 小说话本
188 讲史话本
39 骆宾王《在狱咏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189 辽金文学概况
190 元好问的诗词创作
191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代文学
192 元代社会概况与文学概况
193 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过程
194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95 元杂剧的体制
196 关汉卿在元杂剧发展史上的地位
197 关汉卿的籍贯和生活年代
40 简说《陈子昂》感遇诗(兰若生春夏)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98 关汉卿有多少作品
199 关汉卿杂剧的分类
200 《窦娥冤》在我国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
201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202 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
203 “西厢”故事的演变
204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
205 《西厢记》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206 《西厢记》情节结构的特点
207 《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41 简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08 《西厢记》对杂剧体制的革新和创造
209 白朴的生平与创作简述
210 《墙头马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11 《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12 马致远的生平和创作简述
213 《汉宫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14 《李逵负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15 《赵氏孤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16 元后期杂剧创作中心南移的原因
217 元后期杂剧创作概貌
42 简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218 元后期杂剧创作衰微原因
219 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20 秦简夫《东堂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21 什么是南戏,它同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
222 简评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223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224 南戏“四大传奇”简述
225 何谓“散曲”,散曲的基本形式
226 散曲和词在体制上的不同特点
227 散曲创作的分期及代表性作家
43 孟浩然《过故人庄》艺术特点是什么?
228 元代诗文的分期及代表性作家
229 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产生
230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231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思想内容
232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艺术成就
233 《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战争的特点
234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夸张手法
235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236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237 《水浒传》在英雄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
44 王维《山居秋瞑》艺术特色是什么?
238 《水浒传》在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239 《水浒传》的情节和语言
240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241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242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243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典型意义
244 《金瓶梅》
245 明中叶以后小说兴盛的原因
246 《列国志》及其他
247 《封神演义》及其他
45 简说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艺术特色
248 明代拟话本的发展
249 冯梦龙的“三言”
250 凌蒙初的“二拍”
251 明杂剧的形式特点和作家作品
252 徐渭的生平和创作
253 明传奇的代表作品
254 汤显祖的生平
255 “临川四梦”
256 《牡丹亭》浪漫主义情节的积极意义
257 明代散曲作家和作品
46 简说王昌龄《出塞》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58 明代民歌
259 明初主要诗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60 台阁体和前后七子
261 于谦的生平与创作
262 唐宋派
263 公安派与竟陵派
264 明末小品文作家
265 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266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267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47 简析高适《燕歌行》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68 《聊斋志异》以后的文言短篇小说
269 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270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271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72 《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晚清小说的影响
273 曹雪芹的生平
274 《红楼梦》的成书情况
275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276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277 《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简述《氓》的艺术特点
48 简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78 清初至清中叶其他长篇小说
279 洪升的生平和创作
280 《长生殿》对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继承和发展
281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82 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
283 《桃花扇》的思想和艺术
284 李玉与苏州派戏曲作家
285 李渔和他的戏曲理论
286 尤侗和其他“案头之曲”的作者
287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歌
49 简析李白《蜀道难》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88 清初至清中叶的词
289 清初至清中叶的散文
290 鸦片战争前后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诗文
291 戊戌变法前后诗文
292 辛亥革命前后的诗文
293 古典小说的衰落和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294 李伯元与吴趼人的小说
295 《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296 其他小说家
297 京剧和地方戏的发展
50 简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98 戏曲改良运动
299 话剧的产生
51 简析李白《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2 李白《望庐瀑布》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53 简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4 简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5 简说杜甫《春望》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6 杜甫《石壕吏》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是什么?
57 简析杜甫《登高》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4 简述《君子于役》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58 简说韩愈《左近至蓝关示侄孙湘》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9 简说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0 简析刘禹钖《西塞山怀古》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61 简说白居易《卖炭翁》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62 简析白居易《琵琶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
63 简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
64 简说白居易《长恨歌》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65 简析李贺《雁门太守行》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6 简析李贺《梦天》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7 简说杜牧《赤壁》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 概括《伐檀》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68 简析杜牧《过华清宫》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9 简析李商隐《无题》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0 简说李商隐《马嵬》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1 简析杜荀鹤《山中寡妇》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2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73 简析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4 简析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主要艺术特色
75 试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76 王安石《明妃曲》主题及写作特点是什么?
77 试说苏轼《题西杯壁》诗的理趣
6 概括《硕鼠》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78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及主题思想是什么?
79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
80 简说苏轼《卜算子》(缺月桂疏桐)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81 试比较苏轼《念奴娇》与柳永《雨霖铃》二者不同美学风貌
82 简说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艺术特色
83 简析黄庭坚《登快阁》艺术特色
84 简析秦观《踏莎行》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85 简析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艺术特色
86 简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浓)艺术特色
87 简析李清照《声声慢》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 概述《蒹葭》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88 简析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89 简说杨万里《初入淮河绝句》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0 简说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艺术特色
91 简析陆游《书愤》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2 简析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3 陆游《示儿》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
94 简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5 简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6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是什么?
97 简析辛弃疾《永遇乐》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8 简述《七月》的主题
98 简说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9 简析文天祥《过零丁洋》主题及写作特点
100 简析窦娥的形象
101 简析《窦娥冤》第三折的艺术成就
102 《窦娥冤》一剧的浪漫主义情节穿插的深刻寓意何在
103 试分析窦娥的贞节观念
104 简析崔莺莺和张生的形象
105 试分析红娘形象
106 《长亭送别》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07 简析《高祖还乡》的思想内容
9 简述《七月》的艺术特色
108 谈谈《高祖还乡》的写作特点
109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10 试述张养浩《潼关怀古》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11 《牡丹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12 简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13 简析杜丽娘的形象
114 陈最良是个什么形象?在《牡丹亭·闺塾》一出戏中,杜丽娘和春香对他的态度有何区别?
115 简析夏完淳《别云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16 简析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的主题思想
117 试谈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的写作特点
10 《离骚》前后两部分的内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118 试谈《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意义
119 试谈《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写作特点
120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一诗是怎样抒发爱国激情的?
121 城濮之战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是什么?
122 简析《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取胜的原因
123 《晋楚城濮之战》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24 将《晋楚城濮之战》与《曹刿论战》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写法有何异同
125 《烛之武退秦师》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26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写作特点
127 《邵公谏弭谤》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1 《离骚》抒情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
128 《邵公谏弭谤》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29 简述《邵公谏弭谤》的写作特点
130 简析邵公谏词的层次
131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题思想
132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写作特点
133 《冯谖客孟尝君》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34 冯谖为孟尝君经营的“三窟”是什么?为什么能使孟尝君免祸
135 分析《冯谖客孟尝君》的艺术特点
136 《触龙说赵太后》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37 《触龙说赵太后》的主题是什么?
12 为什么说《离骚》是浪漫主义杰作?
138 分析《触龙说赵太后》的思想内容
139 《触龙说赵太后》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40 触龙见赵太后时,为何先从病足说起?
141 谈谈《侍坐》的主题思想
142 《侍坐》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43 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44 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思想内容
145 《齐桓晋文之事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46 《逍遥游》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47 简析《逍遥游》的思想内容
13 除浪漫主义特色外,《离骚》还具有什么艺术特色?
148 《逍遥游》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49 将《逍遥游》与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章》加以比较,谈谈这二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150 《劝学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51 谈谈《劝学》的思想内容
152 《劝学》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53 《谏逐客书》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是什么?
154 《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55 贾谊的《过秦论》的主题是什么?
156 《过秦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57 《项羽本纪》的主题是什么?
14 《国殇》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158 分析《项羽本纪》中刘邦、项羽、樊哙等人物形象
159 分析《项羽本纪》的写作特点
160 《魏其武安侯列传》的主题是什么?
161 《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田蚡、窦婴和灌夫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162 《报任少卿书》的主题是什么?
163 《报任少卿书》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64 谈谈《苏武传》的时代背景
165 《苏武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66 分析《苏武传》中苏武的形象
167 《苏武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5 《哀郢》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168 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69 《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70 分析《让县自明本志令》的艺术特点
171 孔融的《论威孝章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72 分析《论盛孝章书》的主题思想
173 分析《论盛孝章书》的艺术特点
174 简述诸葛亮的《出师表》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
175 简析《出师表》的层次结构
176 分析《出师表》的写作特点
177 曹植的《与杨德祖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6 概述《东门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178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见解
179 分析《与杨德祖书》的写作特点
180 谈谈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时代背景
181 分析《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思想内容
182 分析《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写作特点
183 《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84 《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85 《归去来兮辞》中是如何描绘诗人归田后的生活乐趣的?
186 分析《归去来兮辞》的写作特点
187 《桃花源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7 简述《陌上桑》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88 《桃花源记》的主题是什么?并分析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189 分析《桃花源记》的写作特点
190 《三峡》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91 《三峡》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92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心思想及艺术特色
193 韩愈《师说》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是什么?
194 简析韩愈《进学解》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195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196 简析柳宗元《捕蛇者说》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197 简析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题解
18 简述《焦仲卿妻》的主题思想
198 简说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199 简析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200 简说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201 欧阳修《秋声赋》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是什么?
202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是什么
203 简说苏轼《前赤壁赋》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04 苏轼《前赤壁赋》的主要艺术特色
205 试分析《前赤壁赋》中作者怎样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又怎样由情入理、情理相生?
206 简析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写作手法
207 简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
19 简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
208 《项脊轩志》中写道:“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从课文叙述的实际来看,“悲”、“喜”二端究竟以何为主?作者又是如何处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的?
209 简析姚鼐《登泰山记》的写作特点
210 《病梅馆记》借梅议政的比喻手法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何作用?
2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反映了哪些矛盾?杜十娘形象有何典型意义?
212 分析《席方平》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
213 分析《席方平》的艺术特点
214 简析席方平的形象
215 简析灌口二郎神形象
二、 《中国文学史》题解
先秦文学
20 试析《焦仲卿妻》的艺术特色
1 先秦社会与文学概况
2 《诗经》的几个知识性问题
3 《诗经》的主要内容
4 《诗经》的主要艺术成就
5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6 《尚书》及其特点
7 《春秋》及其特点
8 《左传》及其文学性
9 《左传》的地位和影响
10 《国语》及其特点
21 概述《行行重行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11 《战国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12 《论语》及其特点
13 《墨子》及其特点
14 《孟子》及其特点
15 《庄子》及其特点
16 《荀子》及其特点
17 《韩非子》及其特点
18 楚辞及其来源
19 战国时期的楚辞作家与作品
20 《离骚》的思想内容
22 简述《迢迢牵牛星》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1 《离骚》的艺术特色
22 关于屈原的其他作品
23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4 宋玉及其《九辩》
25 汉代社会与文学概况
26 贾谊的政论文
27 晁错的政论文
28 枚乘的《七发》
29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上林》
30 东方朔及其《答客难》
23 简述曹操《短歌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1 司马迁的著作
32 《史记》的文学成就
33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34 桓宽的《盐铁论》
35 刘向的三部故事集
36 杨雄的辞赋
37 杨雄对辞赋的看法
38 王褒的《洞萧赋》
39 班固的《汉书》
40 赵晔的《吴越春秋》与袁康的《越绝书》
24 《白马篇》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41 王充的《论衡》及其文学主张
42 王符、崔寔、仲长统
43 班固的辞赋
44 张衡的《二京赋》
45 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
46 关于乐府
47 《陌上桑》
48 《孔雀东南飞》
49 汉乐府民歌的文学成就
50 五言诗的起源
25 概述《赠白马王彪》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51 汉代有主名的文人五言诗
52 《古诗十九首》
53 魏晋南北朝社会与文学概况
54 建安文学及其时代特征
55 曹操的诗歌与散文
56 关于曹丕
57 曹植的文学创作
58 建安七子
59 蔡琰、诸葛亮
60 正始文学及其时代特征
26 概述《七哀诗》(其一)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61 阮籍的文学创作
62 嵇康的散文和诗
63 傅玄和张华
64 陆机和潘岳
65 左思的文学创作
66 刘琨和郭璞
67 王羲之及其《兰亭集序》
68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
69 颜延之
70 谢灵运的山水诗
27 以《夜中不能寐》为例,谈谈阮籍诗歌有何思想性和艺术特色?
71 谢惠连与谢庄
72 鲍照的文学创作
73 孔稚圭及其《北山移夕》
74 永明体
75 谢眺的诗款创作
76 梁陈宫体诗及其主要代表作家
77 江淹、刘峻
78 沈约、任昉
79 丘迟、陶弘景
80 何逊、吴均
1 试分析《氓》中弃妇和氓的艺术形象
28 《郁郁涧底松》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81 徐陵、江总
82 南朝民歌
83 温子升、刑邵
84 郦道元、杨炫之
85 王褒、庚信、颜之推
86 陈寿、范晔
87 小说的溯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性质
88 志怪小说及其影响
89 志人小说及其影响
9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29 《弱冠弄柔翰》的主题与艺术特点是什么?
91 《昭明文选》与《玉台新咏》
隋唐五代文学
92 隋唐五代的文学概况
93 唐诗发展的概况
94 隋代诗歌概况
95 唐初的诗文创作概况
96 上官仪与“上官体”
97 王绩诗歌的特点
98 初唐四杰的成就和地位
99 沈佺期、宋之问在诗律方面的贡献
30 概述《咏荆轲》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100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
101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102 张说的文学创作及在文学史上的作用
103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与特点
104 孟浩然的田园诗
105 王维诗歌创作的分期
106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107 盛唐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08 高适的诗歌
109 岑参的边塞诗
31 《结庐在人境》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110 王昌龄的诗歌
111 李颀的诗歌
112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13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14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115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16 刘长卿的诗歌
117 韦应物的诗歌
118 “大历十才子”诗歌的特点
119 李益的诗歌
32 《归园田居》(其一)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何艺术特色?
120 韩愈的诗歌与韩孟诗派
121 孟郊的诗歌
122 刘禹锡的诗歌
123 柳宗元的诗歌
124 李贺的诗歌
125 白居易的诗歌
126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新乐府运动
127 元稹的诗歌
128 张籍、王建的诗歌
129 中唐古文运动
33 概括《登池上楼》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30 韩愈的散文
131 柳宗元的散文
132 杜牧的诗歌
133 李商隐的诗歌
134 晚唐现实主义诗人
135 唐代传奇兴盛的原因
136 唐传奇发展概况及主要内容
137 唐传奇的地位与影响
138 唐代的变文和讲唱文学
139 词的产生与发展
34 概括《对案不能食》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40 温庭筠的词
141 韦庄的词
142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花间集》
143 南唐词人
144 李煜的词
宋代文学
145 宋代文学概况
146 宋词发展的概况
147 王禹偁的诗文创作
148 西崑派
35 概述《代出自蓟北门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49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150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
151 梅尧臣的诗歌
152 苏舜钦的诗文创作
153 王安石的诗文创作及主张
154 晏殊的词
155 欧阳修的词
156 晏几道的词
157 范仲淹、王安石的词
158 柳永的词
36 简述《西洲曲》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59 张先的词
160 苏轼的散文
161 苏轼的诗歌
162 苏轼的词
163 苏轼的地位和影响
164 黄庭坚的诗歌
165 江西诗派
166 秦观的词
167 贺铸的词
168 周邦彦的词
37 《木兰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169 李清照的词
170 张元干、张孝祥的词
171 陈与义、曾几的诗
172 杨万里的诗歌
173 范成大的诗歌
174 陆游作品的思想内容
175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76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177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78 辛弃疾的影响与辛派词人
2 概述《氓》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38 《木兰诗》中的木兰是什么形象?
179 姜夔的词
180 吴文英的词
181 史达祖、张炎等人的词
182 四圣诗派
183 江湖诗派
184 文天祥的诗歌
185 汪之量等遗民诗人的诗
186 话本的产生和分类
187 小说话本
188 讲史话本
39 骆宾王《在狱咏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189 辽金文学概况
190 元好问的诗词创作
191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代文学
192 元代社会概况与文学概况
193 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过程
194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95 元杂剧的体制
196 关汉卿在元杂剧发展史上的地位
197 关汉卿的籍贯和生活年代
40 简说《陈子昂》感遇诗(兰若生春夏)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98 关汉卿有多少作品
199 关汉卿杂剧的分类
200 《窦娥冤》在我国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
201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202 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
203 “西厢”故事的演变
204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
205 《西厢记》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206 《西厢记》情节结构的特点
207 《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41 简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08 《西厢记》对杂剧体制的革新和创造
209 白朴的生平与创作简述
210 《墙头马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11 《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12 马致远的生平和创作简述
213 《汉宫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14 《李逵负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15 《赵氏孤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16 元后期杂剧创作中心南移的原因
217 元后期杂剧创作概貌
42 简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218 元后期杂剧创作衰微原因
219 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20 秦简夫《东堂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21 什么是南戏,它同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
222 简评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223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224 南戏“四大传奇”简述
225 何谓“散曲”,散曲的基本形式
226 散曲和词在体制上的不同特点
227 散曲创作的分期及代表性作家
43 孟浩然《过故人庄》艺术特点是什么?
228 元代诗文的分期及代表性作家
229 中国长篇章回小说的产生
230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231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思想内容
232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艺术成就
233 《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战争的特点
234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夸张手法
235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236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237 《水浒传》在英雄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
44 王维《山居秋瞑》艺术特色是什么?
238 《水浒传》在艺术结构上的特点
239 《水浒传》的情节和语言
240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241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242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243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典型意义
244 《金瓶梅》
245 明中叶以后小说兴盛的原因
246 《列国志》及其他
247 《封神演义》及其他
45 简说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艺术特色
248 明代拟话本的发展
249 冯梦龙的“三言”
250 凌蒙初的“二拍”
251 明杂剧的形式特点和作家作品
252 徐渭的生平和创作
253 明传奇的代表作品
254 汤显祖的生平
255 “临川四梦”
256 《牡丹亭》浪漫主义情节的积极意义
257 明代散曲作家和作品
46 简说王昌龄《出塞》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58 明代民歌
259 明初主要诗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60 台阁体和前后七子
261 于谦的生平与创作
262 唐宋派
263 公安派与竟陵派
264 明末小品文作家
265 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266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267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47 简析高适《燕歌行》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68 《聊斋志异》以后的文言短篇小说
269 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270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271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72 《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晚清小说的影响
273 曹雪芹的生平
274 《红楼梦》的成书情况
275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276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277 《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简述《氓》的艺术特点
48 简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78 清初至清中叶其他长篇小说
279 洪升的生平和创作
280 《长生殿》对唐明皇、杨贵妃故事的继承和发展
281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82 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
283 《桃花扇》的思想和艺术
284 李玉与苏州派戏曲作家
285 李渔和他的戏曲理论
286 尤侗和其他“案头之曲”的作者
287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歌
49 简析李白《蜀道难》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88 清初至清中叶的词
289 清初至清中叶的散文
290 鸦片战争前后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诗文
291 戊戌变法前后诗文
292 辛亥革命前后的诗文
293 古典小说的衰落和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294 李伯元与吴趼人的小说
295 《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296 其他小说家
297 京剧和地方戏的发展
50 简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98 戏曲改良运动
299 话剧的产生
51 简析李白《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2 李白《望庐瀑布》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53 简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4 简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5 简说杜甫《春望》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6 杜甫《石壕吏》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是什么?
57 简析杜甫《登高》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4 简述《君子于役》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58 简说韩愈《左近至蓝关示侄孙湘》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9 简说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0 简析刘禹钖《西塞山怀古》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61 简说白居易《卖炭翁》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62 简析白居易《琵琶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
63 简说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
64 简说白居易《长恨歌》写作背景、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65 简析李贺《雁门太守行》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6 简析李贺《梦天》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7 简说杜牧《赤壁》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5 概括《伐檀》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68 简析杜牧《过华清宫》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9 简析李商隐《无题》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0 简说李商隐《马嵬》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1 简析杜荀鹤《山中寡妇》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2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73 简析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4 简析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主要艺术特色
75 试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
76 王安石《明妃曲》主题及写作特点是什么?
77 试说苏轼《题西杯壁》诗的理趣
6 概括《硕鼠》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78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背景及主题思想是什么?
79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
80 简说苏轼《卜算子》(缺月桂疏桐)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81 试比较苏轼《念奴娇》与柳永《雨霖铃》二者不同美学风貌
82 简说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艺术特色
83 简析黄庭坚《登快阁》艺术特色
84 简析秦观《踏莎行》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85 简析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艺术特色
86 简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浓)艺术特色
87 简析李清照《声声慢》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7 概述《蒹葭》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88 简析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89 简说杨万里《初入淮河绝句》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0 简说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艺术特色
91 简析陆游《书愤》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2 简析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3 陆游《示儿》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
94 简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5 简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96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是什么?
97 简析辛弃疾《永遇乐》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自学指南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