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所研究的问题是:传统中国社会深受儒教文明的浸润,而作为一个、有着崇尚儒教文明的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度即“儒教中国”,它的形成或演生究竟是怎样的呢?儒教在传统中国是如何取得它统治思想的合法地位或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地位的?换言之,历史上的儒学与我们民族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现实境遇是如何实现其充分地整合的?它在历史上究竟扮演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角色?
为了能够具体而透彻地把握并阐释清楚上面的问题,本书所论述的范围主要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段学在汉代的意识形态化正是传统“儒教中国”形成的关键,对这一问题的抉发与阐释正是传统贯穿在作者的整个研究之中而起统摄作用的核心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作者道德系统地论述先秦儒学的理论实质与思想主题,并着重阐述一种能激发人们新的洞见的理解儒学的独特思路;其次,作者将在社会系统之合法的结构性因素的意义上重新榫儒学的意识形态本质,而不仅仅是给它一阶级的定性而已;然后,是对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特别是对儒学与政治在战国秦汉之际分化与整合的关系模式及现实政治文化的演进变化问题,进行历时性、动态性的具体考察;再接下来,通过对汉代经 学所作的解释学审视来透视儒学在汉代的学术转型及其意识形态性征,并进一步对舒畅学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批判;最后,在结语部分,作者将概要性地总结一下对儒学的历史的反思,并尝试性地讨论和展望一下儒学的未来命运及中国文化的成长问题。
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一、孔子·儒学及其问题框架
1.孔子:一个诠释的神话
2.理解儒学的新思路
3.《论语》的一种阅读方式
4.儒家思想的两大主题:人和政治
5.儒家的生存悖论
二、意识形态的理论视野与儒学研究
1.“意识形态”的意涵
2.儒学意识形态本质的重新检讨
3.儒学的政治化
4.一项政治文化研究
第二部分:问题研究
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及其问题
1.问题的提出
2.政治的发展
3.儒家的情境定义
4.法家的挑战
5.儒学与政治:从分化疏离到整合互动的制度化
6.更进一步的解释
四、经学:解释与应用
1.引言
2.经典解释一般
3.汉儒的解经学
4.视界的融合和走向应用的经学
5.包容与霸权:经作为意识形态杠杆
五、儒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与批判
1.文化守成:作为意识形态阶层的自觉
2.大一统:王权的轮回与孔子的神话
3.合法化:反思与辩护
4.社会历史功能
六、结语: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成长
1.历史反思
2.话语转换
3.中国文化成长的展望
4.余论
附录:文化政治——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文化取向与秦汉王权政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一、孔子·儒学及其问题框架
1.孔子:一个诠释的神话
2.理解儒学的新思路
3.《论语》的一种阅读方式
4.儒家思想的两大主题:人和政治
5.儒家的生存悖论
二、意识形态的理论视野与儒学研究
1.“意识形态”的意涵
2.儒学意识形态本质的重新检讨
3.儒学的政治化
4.一项政治文化研究
第二部分:问题研究
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及其问题
1.问题的提出
2.政治的发展
3.儒家的情境定义
4.法家的挑战
5.儒学与政治:从分化疏离到整合互动的制度化
6.更进一步的解释
四、经学:解释与应用
1.引言
2.经典解释一般
3.汉儒的解经学
4.视界的融合和走向应用的经学
5.包容与霸权:经作为意识形态杠杆
五、儒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分析与批判
1.文化守成:作为意识形态阶层的自觉
2.大一统:王权的轮回与孔子的神话
3.合法化:反思与辩护
4.社会历史功能
六、结语:意识形态与文化的成长
1.历史反思
2.话语转换
3.中国文化成长的展望
4.余论
附录:文化政治——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文化取向与秦汉王权政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