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人学史

副标题:无

作   者:祁志祥著

分类号:

ISBN:978780730268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对中国现当代人学思想的特征走向、是非得失作了独立不二的揭示和鞭辟入里的剖析。全书共分上下两编,包括:“现代人学:启蒙与救亡”、“当代人学:失落与复归”。

目录

目录
前言 “人学”内涵及其诸范畴之间的关系
绪论 中国现当代人学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
上编 现代人学:启蒙与救亡
一、 总论
二、 陈独秀:“个人本位主义”的号角
(1) “道德革命”和“文学革命”
(2) “人类本性的确有很恶的部分”
(3) “民主”论
(4) 人生观
三、 李大钊:“互助”与“尊劳”的人性论与道德观
(1) 以个性反专制
(2) 以“互助”反“个人主义”
(3) “尊劳主义”与“劳工神圣”
(4) 崇高的生死观
四、 蔡元培:“人道主义”和“思想自由”
(1) 人的“身体需要”与“精神需要”
(2) “人道主义”
(3) “舍己为群”与“义务为重”
(4) 反对“极端利己的国家主义”
(5) “兼容并收”、“思想自由”
五、 鲁迅:“立人”的思想体系
(1) “立人”:“把人当做人”
(2) 对中国国民奴性的批判
(3) 对中国知识分子奴性弱点的批判
(4) 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现代“革命”的批判
(5) “唯黑暗与虚无乃为实有”
(6) “反抗绝望”
六、 周作人:“人的文学”
七、 从胡适到储安平:自由主义香火不断
(1) 胡适:自由主义之祖
(2) 《现代评论》、《新月》与西南联大
(3) 储安平与《观察》周刊
八、 王实味:延安自由思想的牺牲
(1) “勇敢正视”“自身灵魂中的肮脏与黑暗”
(2) 对延安“大人物”“缺点”的尖锐批评
(3) 厄运降临
(4) 王实味之死的警示
九、 梁漱溟:“新儒学”的人论
(1) “仁是本能情感、直觉”
(2) 重亲情而贬“有我”
(3) 重人心而轻物质
十、 张竞生:自然主义的性学体系
(1) 自然主义人生观
(2) “全裸体是极道德的”
(3) “提倡性的自由”
(4) 性启蒙与性学研究
(5) 提倡节育
下编 当代人学:失落与复归
一、 总论
1. 毛泽东建国构想及其变化
2. 毛泽东时代的人学状况
(1) 对人的社会性、阶级人性论的误解
(2) 对个体的生存权利、物质利益、思想自由的否定
(3) 蔑视本能、感性的“无性文化”
(4) 性善论导致政治专制和经济落后
3. 邓小平时代的人学状况
(1) 新时期的人学历程
(2) 新时期的人学特点
二、 一统天下的异响
1. 胡风:“精神重于一切”
(1) 倔犟刚烈的个性
(2) “精神重于一切”
(3) “为知识分子多说了几句话”
(4) “胡风分子”的命运
2. 马寅初:“新人口论”
3. 从巴人到钱谷融:“文学是人学”
4. 遇罗克:“文革”初期的人权宣言
(1) 《出身论》出现的主客观因素
(2) 争取平等,反对特权
(3) 遇罗克之死
5. 顾准:“用鲜血做墨水的笔杆子”
(1)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2) 现实反思
(3) 破除迷信,否定绝对真理
(4) 民主自由、多元政治
三、 邓小平:富民利国的人学思想
(1) 实事求是,破除个人迷信
(2) 解放思想,言论自由
(3) 肯定个人正当利益
(4)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四、 满园春色关不住
1. 潘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2. 李泽厚:“哲学的主题是命运”
(1) 人性是感性与理性、个体性与社会性、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2) 关于人的主体性
(3) “后马克思主义”
(4) “毛泽东时代”反思
(5) 人生的本质、意义与态度
3. 刘再复:人性的二重组合原理
(1) 人性或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2) 论人的主体性
(3) 论人的情欲
(4) 人性二重性组合原理的历史应用
4. 刘晓波:对感性、个性的过分强调
(1) 论人的本质
(2) 抬高感性,贬斥理性
(3) 高扬个性,鄙薄社会性
(4) 对凝聚感性与个性的审美的高扬
5. 王元化: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1) 总结“五四”、继承“五四”
(2) 反思“五四”、超越“五四”
(3) 人性是人的特性
6. 李慎之:呼唤民主与自由
(1) 反思、批判“专制主义”
(2) 自由主义、个人主义
(3) 重新点燃民主与启蒙的火炬
7. 何清涟:“为经济学引回人类关怀”
(1) 独立人格:学术研究的阿基米德支点
(2) 贫富论:权力致富与两极分化
(3) 公私论:从“大公无私”到“极端利己”
(4) 义利论:经济发展呼唤人文精神
(5) 人权观:经济保障扼杀人权
(6) 人口论:警惕人类葬身于生殖危机
8. 钱理群:呼唤“精神界战士”
(1) 人的二重性与“个性独立自由精神”
(2) 关于“革命”的反思
(3) 权力话语、奴隶话语、奴才话语
五、 谈性色不变
1. 刘达临:中国当代性文化研究
2. 潘绥铭:性学研究与启蒙
3. 李银河:性的亚文化研究和性立法思想
六、 新世纪的人学走向
1.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
(1) 现实批判:“非理性”的恶俗倾向
(2) 在包容感性的基础上回归理性
2. 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
(1) 三维度、三理念、三思潮
(2) 《大学人文读本》引发人文读物热
3. 全国人大:批准“人权”入宪
(1) “人权”与宪法
(2) 新时期“人权”认识的逐步深化
(3) “人权”入宪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4) 余论
uJ#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现当代人学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