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的综合评价与完善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刘兆军 著

分类号:

ISBN:978710918787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农地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的综合评价与完善研究 》由刘兆军编著。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总体 方向, 并以“保障农民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 ,着力 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第一要 务;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 营体 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 农民权 益之本,其保护更需时刻关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 纲领性 文件不仅充分强调农地农用直接利益的保护,还兼顾 农地非 农用时的农民权益保护,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提出了 全面要求。因此,在物权法规范下,依托现有制度规 范基础 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保障民生、顺应发 展的时 代要求,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农地承包经营法律制 度的综合评价与完善研究》研究的内容由以下部分 组成: 第一,导论。在《物权法》、十七届三中全会以 来等法 律政策不断出台的背景下,论述本研究开展的积极意 义,明 确研究的方法、思路等基础性问题。  第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概述。土 地承包 经营权是农民根本的财产权利并关系到农民的生存与 发展, 其制度研究将直接以法学中物权理论、产权理论、人 权理论 为基础,从中探寻相关理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 意义和 价值。  第三,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历史演变考察。从 土地承 包经营的缘起(承包制确立)—政策化—法定化—物 权化的 过程中,总结该制度变迁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趋势;并 在十七 届三中全会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中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 制度应 在物权法规范下向着在公平的基础上侧重于效率,更 大程度 上恢复土地的财产功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方向演 进。  第四,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立法安排评价。在 宪法、 普通法律的规范基础上,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具有明 显的本 土特征,即立法具有典型特色、受到公法影响、内容 较为分 散的特征,并产生了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 引发征 收中的矛盾、与实践脱节等弊端,直接影响土地承包 经营权 制度的功效。  第五,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权利关系分析。从 农地产 权的整体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权利内容是以 农户的 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构成的,该权利是实际生产经 营中最 为重要的现实权利,产生于名义上具有绝对权利含义 的集体 土地所有权,且最容易受到来自于土地征收的公权力 影响。  因此,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处分权利,理顺土 地承包 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是土地承包经 营权制 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六,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理念认知。在 十七届 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制度建设总体方向之下,明确土地 承包经 营权制度的主旨精神,剖析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发 展趋势 (财产权利的独立化、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身份属性 的契约 化),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应有目标(实现财 产权的 自由交易、改造保障性的原始功能、分享征地中的增 值收 益)。  第七,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对策构想。以 本研究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目标确立为基础,利用已经 具备的 现实基础,针对该制度存在缺陷、与十七届三中全会 农村制 度建设目标存在的差距,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 善的基 本思路,即消除流转的限制、规范征收权的行使、明 晰村集 体的应有职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完善主 要内容 包括:通过放开转让、抵押、入股的限制以实现财产 权利的 自由流转;规范流转中的适度规模经营行为;形成以 保障生 存发展为目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护;同时开展 集体经 济组织、集体产权、农村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建设。

目录

1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的范围1.3  研究的背景1.3.1  社会背景1.3.2  立法背景1.3.3  政策背景1.4  研究目的和意义1.4.1  研究目的1.4.2  研究意义1.5  已有研究综述1.5.1  国内研究1.5.2  国外研究1.5.3  总结评述1.6  主要研究方法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概述2.1  物权理论基础2.1.1  物权制度简析2.1.2  物权制度的价值2.1.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物权意义2.2  产权理论基础2.2.1  产权的基本功能2.2.2  产权的交易成本2.2.3  产权保护的规则2.3  人权理论基础2.3.1  人权理论的结合2.3.2  人权理论的发展2.3.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人权价值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历史演进考察3.1  土地承包经营的实践创设3.1.1  产生前的农地制度安排3.1.2  土地承包经营的尝试3.1.3  土地承包经营的推广3.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政策化3.2.1  政策的形成3.2.2  政策的延续3.2.3  政策的发展3.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法定化3.3.1  初始的确认3.3.2  相关法界定3.3.3  宪法的再确认3.4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物权化3.4.1  专门立法的产生3.4.2  物权化初步形成3.4.3  物权地位的确立3.5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4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立法安排评价4.1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立法规范4.1.1  宪法规范4.1.2  普通法律规范4.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立法特征4.2.1  立法的特色4.2.2  公法的影响4.2.3  内容的分散4.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立法缺陷4.3.1  自由流转的限制4.3.2  土地征收的弊端4.3.3  立法与实践脱节5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权利关系分析5.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5.1.1  直接经营权利5.1.2  获取收益权利5.1.3  有限处分权利5.2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5.2.1  两种权利的关系5.2.2  权利主体的关系5.2.3  发包方可能形成的不利影响5.3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征收权5.3.1  土地征收权的正当性5.3.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对抗效力5.3.3  土地征收权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影响6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理念认知6.1  农村制度建设的总体方向6.1.1  农村发展制度保障的强化6.1.2  维护农民权益的主旨精神6.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发展趋势6.2.1  财产权利的独立化6.2.2  价值实现的市场化6.2.3  身份属性的契约化6.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发展目标6.3.1  实现财产权的自由交易6.3.2  改造保障性的原始功能6.3.3  分享征地中的增值收益7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对策构想7.1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现实基础7.1.1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7.1.2  农民生存发展条件改善7.1.3  土地价值实现方式多样7.2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基本思路7.2.1  消除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7.2.2  规范土地征收权的行使7.2.3  明晰村集体的应有职能7.2.4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7.3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完善的主要内容7.3.1  实现财产权利的自由流转7.3.2  规范流转中的适度规模经营7.3.3  形成保障生存发展的法律保护7.3.4  完善配套保障制度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农地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的综合评价与完善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