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温州方言志》描写温州地区的方言,内容全面,新颖。由郑张尚芳著作,郑张尚芳,一直热衷自学语言学,并受到袁家骅、王力、吕叔湘、李荣、王辅世诸先生器重指导,1955至1964发表了拼音及方言等大小文章十来篇。1978年至1981年参加《汉语大词典》温州师院编写组。1980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以来,他从事汉语方言、古音、汉藏语言比较研究,他所建立的上古音体系,被海内外汉藏语学界认同。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市概况
第二节 温州方言系属及源流
(一)温州方言的重要性
(二)温州话的通话范围及系属
(三)温州方言的发端在汉末东吴
(四)南宋时温州话已是与其他吴语相区别的方言
(五)温州方言特征及其源流分析
第三节 温州方言文献及调查记录
(一)字书、韵书及笔记
(二)方言谣谚、谜语
(三)民间杂字及词曲
(四)方言拼音方案
(五)温州方言调查记录
第四节 本书所用音标符号
(一)辅音
(二)元音
(三)声调符号
(四)本书其他常用符号
(五)记北京音所用音标与拼音字母对照表
第二章 温州方言内部差异及近百年变化
第一节 城郊差别
第二节 新老差别
第三节 百年前的更早记录及音系变化历程
(一)早期记录的分析
(二)声母系统的变化
(三)韵母系统的变化
(四)声调的变化
(五)常用虚词音变
第三章 温州话的语音系统
第一节 声母表
第二节 韵母表
第三节 声调表
第四节 连调变化
第五节 两种轻声变化
第六节 文白异读及借音
第七节 常见语流音变
第四章 温州话的音韵特点
第一节 语音体系方面的特点
第二节 区分古音类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 并混古音类方面的特色
第五章 儿尾词及其变化
第一节 儿尾的作用
(一)构词作用
(二)小称作用
(三)其他修辞作用
第二节 儿尾词的构造
(一)单纯式
(二)复合式
(三)重叠式
(四)附缀式
(五)儿尾词的扩展变化
第三节 儿尾词的连调变化
第四节 “儿”的儿化
第五节 连语音变
(一)合音
(二)减音
(三)转音
第六章 同音字汇
第七章 词汇特点
第一节 词汇来源
第二节 构词法
(一)表情修辞变式
(二)修饰成分后置
第八章 方言的语法变化
第一节 指代词系统及其强式变化与近指变音
第二节 动态接尾助词及其他
(一)动态接尾助词概说
(二)挞、是■/赖、赖
(三)爻、罢
第三节 几个介词结构
第四节 肯否定及疑问
温州方言词汇表
参考文献
第一节 本市概况
第二节 温州方言系属及源流
(一)温州方言的重要性
(二)温州话的通话范围及系属
(三)温州方言的发端在汉末东吴
(四)南宋时温州话已是与其他吴语相区别的方言
(五)温州方言特征及其源流分析
第三节 温州方言文献及调查记录
(一)字书、韵书及笔记
(二)方言谣谚、谜语
(三)民间杂字及词曲
(四)方言拼音方案
(五)温州方言调查记录
第四节 本书所用音标符号
(一)辅音
(二)元音
(三)声调符号
(四)本书其他常用符号
(五)记北京音所用音标与拼音字母对照表
第二章 温州方言内部差异及近百年变化
第一节 城郊差别
第二节 新老差别
第三节 百年前的更早记录及音系变化历程
(一)早期记录的分析
(二)声母系统的变化
(三)韵母系统的变化
(四)声调的变化
(五)常用虚词音变
第三章 温州话的语音系统
第一节 声母表
第二节 韵母表
第三节 声调表
第四节 连调变化
第五节 两种轻声变化
第六节 文白异读及借音
第七节 常见语流音变
第四章 温州话的音韵特点
第一节 语音体系方面的特点
第二节 区分古音类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 并混古音类方面的特色
第五章 儿尾词及其变化
第一节 儿尾的作用
(一)构词作用
(二)小称作用
(三)其他修辞作用
第二节 儿尾词的构造
(一)单纯式
(二)复合式
(三)重叠式
(四)附缀式
(五)儿尾词的扩展变化
第三节 儿尾词的连调变化
第四节 “儿”的儿化
第五节 连语音变
(一)合音
(二)减音
(三)转音
第六章 同音字汇
第七章 词汇特点
第一节 词汇来源
第二节 构词法
(一)表情修辞变式
(二)修饰成分后置
第八章 方言的语法变化
第一节 指代词系统及其强式变化与近指变音
第二节 动态接尾助词及其他
(一)动态接尾助词概说
(二)挞、是■/赖、赖
(三)爻、罢
第三节 几个介词结构
第四节 肯否定及疑问
温州方言词汇表
参考文献
温州方言志[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