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副标题:无

作   者:锁箭著

分类号:

ISBN:978750043189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编辑推荐:本书从制度、生产体制、经营管理和政策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日、美、德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共性和个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小企业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不同性质的问题,加以区分,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观点,这些新观点和对实证材料的分析,无疑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新问题和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录

目录
引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框架
第一章 中小企业的概念
第一节 相对性与绝对性
一 中小企业的多重相对性
二 中小企业概念的绝对性
第二节 中小企业的界定
一 指标
二 上限与下限
三 划分标准
第三节 日本和美国的异同分析
一 日本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二 美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三 比较
四 日本中小企业的法定划分标准的准确性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一 传统的划分标准
二 统一划分标准的必要性
三 初步设想
第二章 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中小企业
第一节 日本的中小企业
一 经济发展与中小企业
二 日本中小企业的特点
第二节 日本的中小制造企业
一 概况
二 对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
三 加工组装产业主导的制造业发展与中小制造企业
四 中小制造企业的聚集特征
第三节 美国和德国的中小企业
一 美国的中小企业
二 德国(前西德)的中小企业
三 简单比较
第四节 中小企业存在的理论分析
一 中小企业衰亡说
二 中小企业主导说
三 大企业越来越大和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客观现实
四 中小企业存在的必然性
第三章 我国的中小企业
第一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
一 建国初期(1949年到1956年)
二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57年到1978年)
三 体制转换时期(1979年以后)
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类型分析
一 国有中小企业(按统计标准的国有小型企业)
二 城镇集体企业
三 乡镇企业
四 个体私营企业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产业分布
一 工业部门
二 建筑部门
三 交通运输部门
四 商饮服务部门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一 我国工业的主要增长点
二 地方经济的中坚力量与解决城乡就业的重要场所
三 稳定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先锋
四 经济体制改革的“催化剂”与标兵
五 养育未来中国企业家的沃土
第五节 启示
一 国民经济的角度
二 产业社会的角度
第四章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
第一节 企业规模与规模经济
一 基本概念
二 企业规模经济的分析
三 规模经济的根本因素
四 规模经济与企业的适度规模
第二节 日本和美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一 日、美企业的一体化程度
二 差异的原因浅析
第三节 日本的下请生产方式
一 基本情况
二 交易特征
三 理论解释
四 下请方式的绩效
五 下请方式的历史与未来
第四节 我国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
一 现状
二 成因浅析
第五节 启示
一 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的途径
二 教训与经验
第五章 企业制度
第一节 企业制度
一 企业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二 企业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节 企业制度的比例结构
一 股份公司制的主导地位
二 不同企业制度的并存
第三节 中小企业制度的特点
一 企业规模与企业制度的对应关系
二 中小企业制度的特征
第四节 日本企业制度的比例结构及内容
一 个人企业、法人企业在各产业部门的分布
二 法人企业的构成
三 不同规模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结构比较
四 成因及其规范化趋势
第六章 我国中小企业的改革
第一节 90年代中小企业改革的背景
一 经济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二 国有经济整体效益欠佳
三 国有中小企业的绩效状况越来越差
第二节 国有中小企业的问题分析
一 国有中小企业的问题表现
二 国有中小企业问题的症结
第三节 深化中小企业改革的意义
一 继往开来的“抓大放小”
二 强化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三 提高政府的“专业化”能力水平
四 国有中小企业的新生
五 结构合理化
第四节 中小企业改革的途径
一 中小企业改革的方式
二 中小企业改革的类型
三 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中小企业的制度选择
一 两个约束条件
二 股份合作制的产生及发展
三 股份合作制的内涵与意义
四 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 一点浅识
第七章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经营管理的概念
一 企业经营
二 企业管理
三 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一 经营管理的社会性
二 经营管理的单一性
三 经营管理的灵活性
四 经营管理的民主性
五 经营管理的适应性
六 经营管理的创新、挑战性
第三节 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变革
一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的外部环境
二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的途径
三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改革
一 现状与病因
二 经营管理的变革
三 经营管理变革与改革
第五节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的途径
一 重视“企业就是人”的观念,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素质
二 解决市场定位问题,选准企业生存发展方向
三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培育中小企业的自律性组织
第八章 中小企业的问题与政策
第一节 中小企业问题
一 问题的产生
二 特征与表现形式
三 动态的视点
第二节 中小企业政策
一 中小企业政策的定义、类型与性质
二 中小企业政策的对象与手段
三 中小企业政策的阶段性
第三节 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
一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历史变迁
二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作用
三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现状及今后的课题
第四节 美国和德国的中小企业政策及其比较
一 美国的中小企业政策
二 德国的中小企业政策
三 比较
第九章 我国的中小企业问题与政策
第一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 显著的实绩与地位
二 光明的前景
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的问题
一 体制遗留问题
二 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三 日益显著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相关政策的缺陷
一 政策主体的多元化
二 政策对象的差别化
三 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间关系的直接性
四 政策手段的单一性
第四节 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的建立
一 中小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二 政府职能的边界
三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小企业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