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调制技术原理及应用

副标题:无

作   者:袁东风,张海霞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30212179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编码调制技术原理及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编码调制技术的最新进展、各种设计方案以及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无线移动通信与传输”研究组(WMCT Lab.)取得的研究成果,较充分地反映了编码调制技术在现代数字通信中的设计和应用。   全书共由9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编码调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信道容量规则及不同的集分割方法、多级编码(multi·level coded,MLC)调制方案及两种译码方法、以截断卷积码作为分量码的多级编码调制系统、基于广义阵列码的多级编码调制系统、简化的译码方法、基于新型度量的多级编码调制方案、采用软判决译码的多级编码调制方案、多级编码调制和时空分组编码以及正交频分复用混合系统的性能、其他编码调制方案——Turbo TCM方案和BICM(bit 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方案等。   《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编码调制技术原理及应用》可以作为通信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编码调制技术、纠错编码技术等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与传输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1章编码调制技术基础1
1.1概述1
1.2编码调制2
1.3CM在衰落信道中的应用3
1.3.1移动衰落信道下的EEP分析3
1.3.2编码调制的构成7
1.3.3小结21
1.4一种新的CM方案\[27\]——BICM24
1.5多级编码调制技术的最新进展24
1.5.1特定调制方案下信道容量计算的实现25
1.5.2一种量度概念——旋转量度26
1.5.3适用于Rayleigh信道中的8睞SK、
MLC/MSD方案27
1.5.4采用分组码的网格译码技术简化了MLC
译码的复杂度27
1.5.5采用软译码方案的多级编码调制性能
增益得以量化28
1.5.6高效多级编码调制方案29
1.5.7将高效多级编码调制方案应用于OFDM系统30
参考文献31

第2章信道容量规则及不同集分割方法下的信道容量35
2.1信道容量规则及其在MLC最优方案设计中的应用\[8\]~\[10\]36
2.1.1多级编码36
2.1.2等价信道37
2.1.3信道容量规则38
2.2在AWGN信道中不同集分割方法下的信道容量40
2.2.1不同集分割方法的定义与非均匀信号星座40
2.2.2AWGN信道中不同集分割方法下的信道容量42
2.3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下采用3种不同集分割方法时的信道容量45
2.3.1独立Rayleigh衰落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45
2.3.2Rayleigh信道中不同集分割方法下的信道容量47
2.4分析、比较与结论49
参考文献53

第3章MLC方案的两种不同译码方法的性能54
3.1多级编码方案中分量码的选择55
3.2多级编码的译码58
3.2.1最大似然译码58
3.2.2多级并行译码法58
3.2.3多级译码59
3.3移动Rayleigh快衰落信道的表征与模化67
3.3.1快衰落的表征67
3.3.2衰落信道的模化69
3.4MLC/MSD及MLC/PDL在AWGN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性能\[8\]70
3.4.1在AWGN信道中的结果71
3.4.2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结果78
参考文献89

目录编码调制技术原理及应用第4章Punctured卷积码作为分量码的MLC系统90
4.1Punctured卷积码的原理91
4.2(2,1,N)系列卷积码通用编、译码的实现93
4.2.1编码93
4.2.2Viterbi译码过程和硬件实现94
4.3Punctured(2,1,N)编、译码的软件及硬件实现97
4.3.1Punctured(2,1,N)编、译码的软件实现97
4.3.2Punctured(2,1,N)卷积码Viterbi译码器的硬件实现\[17\]99
4.4多级编码调制方案中分量码的码率问题99
4.5MSD与PDL译码方法的性能比较101
4.6图像传输中的两级不等错误保护方案研究102
4.6.1数据分割准则102
4.6.2非均匀信号星座104
4.6.3两级不等错误保护方案104
4.6.4α1和α2在实现BP集分割方式下的UEP中的作用105
4.6.5两级与一级UEP的性能比较109
4.7小结110
参考文献111

第5章基于广义阵列码的多级编码调制系统113
5.1分组码网格译码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性能113
5.1.1分组码的软判决译码114
5.1.2广义阵列码的构造115
5.1.3网格构造及译码117
5.1.4分组码在Rayleigh信道中的性能及图像传输中的应用118
5.2基于广义阵列码的单级编码调制122
5.2.1TCM方案122
5.2.2分组编码调制124
5.2.3单级分组编码调制方案126
5.2.4未编码的M睵SK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性能127
5.2.5Rayleigh衰落信道中单级分组编码调制的性能128
5.3多级分组编码调制系统130
5.3.1多进制幅度调制131
5.3.2多进制相位调制132
5.4多级广义阵列码133
5.4.13级广义阵列码的8睵SK/PDL/UP方案134
5.4.23级BCM的PDL/BP方案性能138
5.5多级广义阵列码MSD方案141
5.6低复杂度的MLC/MSD新方案142
5.6.1新方案的优势143
5.6.2新方案示例及性能结果143
参考文献145

第6章基于新型量度的编码调制方案148
6.1新型量度规则148
6.1.1信道容量规则的局限性148
6.1.2多级编码及其传统的距离量度149
6.1.3新的距离量度及码设计准则151
6.2基于新距离规则的多级编码154
6.3采用新型量度的MSD/BP与MSD/UP性能比较156
6.4基于新型量度的以卷积码为分量码的MLC/PDL性能159
6.4.1以BCH为分量码的MLC/PDL160
6.4.2以截断卷积码为分量码的MLC/PDL161
参考文献163

第7章采用软判决译码的多级编码技术164
7.1软判决译码简介164
7.1.1软判决译码概述164
7.1.2软判决译码准则166
7.1.3软判决译码的关键技术168
7.2卷积码和分组码的软判决译码170
7.2.1卷积码编译码原理171
7.2.2分组码编译码原理173
7.3移动信道中单级纠错码的软判决译码性能177
7.3.1系统参数设定177
7.3.2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分析180
7.3.3衰落信道下卷积码软判决译码性能181
7.3.4衰落信道下删除型卷积码软判决译码性能184
7.3.5分组码软判决译码性能186
7.3.6卷积码和分组码的软判决译码比较187
7.4采用软判决译码的MLC系统性能188
7.4.1采用软判决算法的多阶段译码188
7.4.2分量码采用软、硬判决译码的比较189
7.4.3仿真及结果分析190
7.5自适应多级编码调制系统设计\[27\]\[28\]\[31\]193
7.6小结195
参考文献196

第8章MLC睸TBC宽带级联方案198
8.1时空分组编码198
8.1.1传输模型199
8.1.2编码199
8.1.3译码200
8.2时空分组编码的OFDM系统201
8.3MLC睸TBC级联方案的性能研究202
8.3.1MLC睸TBC级联的OFDM系统框图202
8.3.2MLC睸TBC级联的OFDM系统的性能仿真和分析203
参考文献210

第9章其他编码调制方案211
9.1网格编码调制211
9.1.1传统的TCM系统模型212
9.1.2Turbo TCM213
9.1.3Turbo TCM编码调制结构213
9.1.4Turbo TCM译码器结构及对应的Log睲AP算法213
9.1.5Turbo TCM的性能分析215
9.2比特交织编码调制219
9.2.1BICM关键技术219
9.2.2比特交织编码调制与多级编码调制方案的性能比较220
9.2.3比特交织编码调制与多级编码调制的联系225
参考文献226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编码调制技术原理及应用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