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通史

副标题:无

作   者:祁志祥著

分类号:

ISBN:978701007559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美学通史(第1卷-第3卷)(套装共3册)》作者熔铸二十多年来在中国美学及其相关的古代文论、中国人学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以美是普遍愉快及其对象、美学是感觉学为独特视角。以味美、心美、道美、文美互补为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运行轴心。以现实美和艺术美为考察对象。以哲学美学与文艺美学为抓手。在古今比照与平行兼顾中重新考量中国美学史,致力于在纵向打通中揭示中国美学思想史的不同分期和时代特征,在横向贯通中考察不同哲学派别和文艺门类美学理论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建构了一部融儒、道、佛、玄及诗、文、书、画、音乐、园林美学史于一体的多声部复调美学通史。全书视野恢宏,材料翔实;新见迭出,言之成理;史论互证,逻辑谨严;结构合理,详略得当;首尾一贯。风格统一,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足资中国美学、哲学、宗教、文学、书画、音乐、园林研究爱好者参考。

目录

  前言/1
  绪论/1
   一、中国古代普遍的美本质观/1
   二、儒家美论/4
   三、道家美论/6
   四、佛家美论/9
   五、中国古代的审美特征论/13
   六、中国古代的审美方法论/14
  第一编 先秦两汉:中国美学的奠基期
   总论/18
   第一章 儒家美学/20
   概述/20
   一、孔子:以“道”为美/22
   二、孟子:“充实之谓美”/29
   三、荀子:“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36
   四、《尚书》:“作德日休”/42
   五、左丘明的历史著作:“无害焉,故曰美”/46
   六、《周易》:“美在其中”/53
   七、《礼记》:“礼乐返人道之正”/63
   八、屈原的美学倾向:比德为美/68
   九、《诗大序》的诗歌美学/72
   十、董仲舒论“比德”美与同构美/75
   十一、司马迁:美德、乐音、忧愤/78
   十二、刘向:先秦儒家美学的重申/82
   十三、扬雄:“心声”、“心画”/85
   十四、班固的美学倾向/89
   十五、王逸:“金相玉质,永不刊灭”/91
   十六、许慎的美学贡献/93
   十七、郑玄:依附于经学的美学/94
   十八、王充:“善美”与“真美”/97
   第二章 道家美学/103
   概述/103
   一、老子:“孔德之容,惟德是从”/104
   二、庄子:“自适其适”,“至乐无乐”/111
   三、《吕氏春秋》:贵“生”之美/125
   四、《淮南子》:以“无”为美/130
   第三章 墨家美学/137
   概述/137
   一、承认形式美可以给人美感/138
   二、利民、适用为美/138
   三、“食必常饱,然后求美”/141
   第四章 法家美学/142
   概述/142
   一、《管子》:“德义者,行之美者”/143
   二、韩非:功利主义美学观/145
   第五章 佛教美学/150
   概述/150
   一、安世高译经体现的小乘佛教美学思想/150
   二、支谶译经中体现的大乘般若学美学思想/156
   第六章 道教美学/167
   概述/167
   一、《太平经》:“乐生”美学的提出/167
   二、《周易参同契》的外丹延年法/170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中国美学的突破期
  第三编 隋唐宋金元:中国美学的发展期
  第四编 明清:中国美学的综合期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美学通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