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副标题:无

作   者:刘国光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01005427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认真回顾和总结了50多年来所制定的十个五年计划和实施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都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   ——刘国光(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制定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我国在半个多世纪中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认真回顾和总结制定五年计划以及实施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方面的教育,对于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我国制定与实施五年计划的历史,可以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大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与此相应,第一至第五个五年计划,是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而第六至第十个五年计划,则是处于转轨的和市场经济时期。研究和叙述这十个五年计划,自然也反映了这两个时期的特征。     本书从大量第一手资料入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用了三年多时间完成书稿。但是,由于这50多年是中国经济、社会以空前规模发展和转型时期,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其间经济体制变动之剧烈、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计划管理的基础和条件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953—1957)
第三章 “二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前期(1958—1960)
第四章 国民经济调整中的计划工作(1961—1965)
第五章 第三个五年计划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1966—1970)
第六章 第四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的两次调整(1971—1975)
第七章 跨越历史转折的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八章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九章 在调整中前进的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十章 改革和发展都有重大突破的“八五”计划(1991—1995)
第十一章 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996—2000)
第十二章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001—2004)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计划管理的基础和条件
第一节 实施计划管理的基础和环境
一、 历史渊源:解放区经济及其体制特点
二、 政治背景和条件
三、 经济背景和条件
四、 建国前后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 政府主导型经济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强化
一、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确立
二、 政府经济管理机构职权的扩大
三、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权限的划分
第三节 党对政府经济工作直接领导体制的形成
第四节 计划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加强
一、 中央政府计划管理机构的建立
二、 地方政府计划管理机构的建立
三、 基层单位和企业的计划管理机构
四、 1956年计划管理机构的变革
第五节 国家干部素质分析
第六节 计划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
一、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强化
二、 市场调节作用的逐渐衰微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953—1957)
第一节 建国初期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原则和程序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一、 “一五”计划的编制过程
二、 “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
三、 “一五”计划对几个经济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 “一五”期间年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一、 1953年年度计划的编制
二、 1954年年度计划的编制
三、 1955年年度计划的编制
四、 1956年年度计划的编制
五、 1957年年度计划的编制
第四节 地方计划和部门计划的编制
一、 地方计划的编制
二、 部门五年计划编制情况
第五节 “一五”期间核心工程的建设
一、 “156项”建设项目的确立
二、 “156项”建设情况和作用
第六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实现
一、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率先完成
二、 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三、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第七节 “一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增长与波动
一、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二、 “稳步前进”方针的提出和实施
三、 1956年“冒进”的形成及其原因
四、 “反冒进”的提出和初步实施
五、 八大前后的继续“反冒进”
第八节 “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
一、 “一五”计划的实施情况
二、 “一五”计划的完成
三、 “一五”时期的经济效益
四、 “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二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前期(1958—1960)
第一节 “二五”计划草案的制定
一、 八大关于“二五”计划草案建议的提出
二、 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二五”计划调整
第二节 “三面红旗”与“二五”计划草案的修订
一、 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变化——对“反冒进”的批评
二、 “大跃进”中对“二五”计划草案的再次修订
第三节 “二五”计划头三年的实施
一、 计划工作的变化
二、 “条条”、“块块”关系的变化
三、 国家计划实施出现混乱与投资效益遭到破坏
第四节 “报个老实数字”与三年补充计划的提出
一、 计划要建立在“老实数字”的基础上
二、 政治冲击造成二度指标数字膨胀
三、 三年补充计划的制定
第四章 国民经济调整中的计划工作(1961—1965)
第一节 调整方针与调整内容的确定
一、 调整方针的提出
二、 总结“大跃进”的教训与初步确定调整内容
三、 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与“八字方针”的正式通过
第二节 全面调整中的计划工作
一、 进一步统一对调整工作的认识
二、 1962年计划的调整与实施
三、 对管理体制与计划方法的探讨与变革
第三节 经济调整的继续与完成
一、 确定“二五”、“三五”计划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
二、 对计划管理的反思与改革
三、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四、 编制长期计划与“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提出
第四节 “二五”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一、 1962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二五”计划指标比较
二、 1965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二五”计划指标比较
三、 “二五”与调整时期重大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
四、 关于“二五”计划制定与实施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第三个五年计划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1966—1970)
第一节 “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及其急剧转变
一、 抓“吃穿用”的“三五”计划初步设想
二、 国际风云变化使毛泽东改变计划指导思想
第二节 编制以战备为中心的新“三五”计划
一、 改组国家计委和设立“小计委”
二、 新“三五”计划草案及其指导思想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及其对经济建设的干扰
一、 “三五”计划的良好起步与“文化大革命”的突然发动
二、 “文化大革命”前三年对计划工作的严重冲击和破坏
第四节 “三五”计划后两年经济建设和计划执行情况
一、 “三五”计划在战备中掀起高潮并得到勉强完成
二、 “斗批改”运动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大变动
第六章 第四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的两次调整(1971—1975)
第一节 “四五”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一、 战备高潮中的“四五”计划高指标
二、 极左思潮和林彪集团对“四五”计划的干扰破坏
三、 周恩来主持经济调整工作与降低“四五”计划高指标
第二节 邓小平主持1975年整顿与“四五”计划的完成
一、 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经济整顿
二、 “四五”计划的完成与制定十年远景规划
第三节 “三五”、“四五”时期的建设重点与特殊变化
一、 三线建设和国防科技的成就与偏差
二、 “农业学大寨”运动与社队企业、地方五小工业的崛起
三、 “四五”计划时期的对外经济新开拓
四、 “四五”时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农村普及教育事业的起步
第四节 “三五”、“四五”计划的历史评价
一、 “三五”、“四五”计划中的问题和应当汲取的教训
二、 “三五”、“四五”计划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 跨越历史转折的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一节 “五五”计划的制定
一、 在“全面整顿”中提出《十年规划纲要(草案)》
二、 “五五计划”草案未能如期修改
三、 《十年规划纲要》的通过与颁布
第二节 经济建设的“新跃进”
一、 急于求成的高指标和“按老路走”的指导思想
二、 国民经济结构失调和效益低下的问题加剧
第三节 思想解放与工作重心的转移
一、 经济理论的拨乱反正
二、 国务院务虚会和全国计划会议
三、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
四、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
第四节 “五五”计划的修改与实施
一、 1977年的计划修订与实施
二、 1978年的“新跃进”
三、 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的调整与实施
四、 1980年的计划实施概况
五、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发展概况
第五节 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起步
一、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若干特点
二、 新的经济建设思路和方针
第八章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一节 “左”的思想影响及国民经济调整
一、 《十年规划纲要》中对“六五”计划目标的安排
二、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与对高指标的纠正
第二节 “六五”计划的制定
一、 “六五”计划的编制过程
二、 “六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
三、 “六五”期间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 “六五”计划的特点
第三节 “六五”期间各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一、 1981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二、 1982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三、 1983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四、 1984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五、 1985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四节 “六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 “六五”计划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二、 “六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五节 “六五”计划的执行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 “六五”计划执行的基本情况
二、 “六五”计划执行中的主要问题
第九章 在调整中前进的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一节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争
一、 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前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争
二、 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论争
第二节 “七五”计划的制定
一、 “七五”计划的制定过程
二、 “七五”计划的基本方针、主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目标
三、 “七五”期间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 “七五”计划的特点
第三节 “七五”计划前期情况
一、 1986年经济过热形势的短暂缓和
二、 1987年的计划安排和经济发展
三、 1988年的经济过热及宏观调控措施
四、 经济发展过热的原因
第四节 “七五”计划后期的治理整顿
一、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制定及实施
二、 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三、 两年治理整顿的效果
第五节 “七五”计划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 “七五”计划对改革的任务和步骤安排
二、 “七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六节 “七五”时期经济上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一、 “七五”时期经济上的主要成就
二、 “七五”计划执行中的主要问题
第十章 改革和发展都有重大突破的“八五”计划(1991—1995)
第一节 在调整和改革中制定第八个五年计划
一、 制定“八五”计划的背景
二、 “八五”计划的主要内容
三、 邓小平对“八五”计划中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第二节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计划的调整
一、 “八五”计划第一年经济发展和改革情况
二、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92年的新形势
三、 “八五”计划的调整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计划管理的改革
一、 “八五”计划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
二、 改革决策的具体化
三、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步骤
第四节 “八五”期间的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
一、 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
二、 经济“软着陆”的主要措施
三、 整顿治理金融市场
四、 财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 经济运行“软着陆”的成功
第五节 “八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章 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996—2000)
第一节 “九五”计划制定的背景及其指导理念的确定
一、 计划制定的背景:计划者对计划期间国内外环境的判断
二、 指导理念的确定
第二节 “九五”计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其调整
一、 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
二、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宏观形势的影响
三、 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新部署
四、 计划内容的重要调整
第三节 “九五”计划实施结果与宏观调控政策评估
一、 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评估
二、 关于体制改革的评估
三、 关于对外开放的评估
四、 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审视
第十二章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001—2004)
第一节 “十五”计划制定及其背景
一、 “十五”计划制定的国内背景
二、 “十五”计划制定的国际背景
三、 “十五”计划的制定
四、 “十五”计划的几个特点
第二节 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
一、 主线的讨论和确定
二、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三、 积极推进城镇化,调整城乡结构
四、 实施西部大开发,调整地区结构
五、 经济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第三节 突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
一、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二、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
三、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节 深化改革,努力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一、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四、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五、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
六、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五节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分析
一、 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意义
二、 一个主题——新世纪头20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三、 中国经济新世纪头四年取得非凡业绩
四、 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若干难题
五、 新世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几个努力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