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道德的理想主义》主要内容简介:牟宗三先生,字离中,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一个多山的小县。他自幼聪颖,喜读书,生长在四季气候分明、环山一块平原里的村庄。1927年,人国立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直升哲学系。1932年遇见熊十力先生,为其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从此开启了人生之慧命。这慧命就是耶稣所说的“我就是生命”之生命,“我就是道路”之道路。
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正逢“五四运动”后期,结束了清末民初的清客学风,同时也结束了清末民初的那浮浅的孤离的政治意识、民主共和意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以及孙中山先生和那时所具备的意识。他研读《朱子语类》因而引发了直觉的解悟。顺此兴会注意了当时流行于国内的西方学说;包括柏格森的创化论、杜里舒的生机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罗素哲学、数理逻辑和新实在论等。课余进修的重点,则在于《易经》和怀悌海哲学研究。从怀悌海哲学中引发了对宇宙论的兴趣,从美之欣趣,想象式的直觉解悟,转人为何如何之“架构的思辨”;也要从外在化提升起来而向内转以正视生命。更由于广读易书,由此而认知中国除了历圣相承的“仁教”之外,另有一个“智学”的传统。
1934年,牟先生自北京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讲授逻辑与西方哲学。自30岁至40岁间,由于致力于逻辑数学的解析,而写成《认识心之批判》,将西方近代学术的两大骨干——罗素的《数学原理》以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融和调适,扭转罗素的歧出,照察康德的不足。同时自熊十力身上体认:吾华族有最独特最根源之慧命,不于此而讨安身立命,立定宗教,以自肯其大信,反而割截其根而从摩西耶和华犹太民族之历史,以数人家珍,是自卑自贱而甘于为国际游魂随风而飘荡也。
目录
修订版序
序
第一章 儒家学术之发展及其使命
第二章 理性的理想主义.
第三章 道德的理想主义与人性论
第四章 理想主义的实践之函义
第五章 论无人性与人无定义
第六章 自由与理想
第七章 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
第八章 人文主义的完成。
第九章 论“上帝隐退”
第十章 世界有穷愿无穷
第十一章 救国中的文化意识
第十二章 关于文化与中国文化
附录一 悼念唐君毅先生
附录二 文化意识宇宙一词之释义
后记
序
第一章 儒家学术之发展及其使命
第二章 理性的理想主义.
第三章 道德的理想主义与人性论
第四章 理想主义的实践之函义
第五章 论无人性与人无定义
第六章 自由与理想
第七章 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
第八章 人文主义的完成。
第九章 论“上帝隐退”
第十章 世界有穷愿无穷
第十一章 救国中的文化意识
第十二章 关于文化与中国文化
附录一 悼念唐君毅先生
附录二 文化意识宇宙一词之释义
后记
道德的理想主义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