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7 项 “���������������������,2005” 相关结果
作者: 周辉荣编著
简介: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总的来说,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它们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作者: 陈佳编著
简介: 这些古典音乐品牌最为中国的音乐爱好者熟悉,这里收录的音乐有晨曲、奥瑟之死、阿尼特拉之舞、山魔王的殿堂、抢新娘、阿拉伯舞曲、培尔·金特回乡、索尔维格之歌等。 爱德华·哈盖鲁普·格里格(1843-1907)是挪威著名的作曲家。他把挪威的民间歌曲和舞曲融汇于自己的作品中,创作了大量的不同体裁的作品。他的作品旋律质朴,具有深厚的民族气息,和声别致,手法巧妙而富于色彩。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有十集,共六十六首。本集共选入二十八首,虽不能反映格里格钢琴创作的全貌,但基本上概括了他的抒情小品的精华,也是钢琴家们经常演奏的曲目。另外,本集也可供研究格里格创作手法及其和声特点之用。 格里格(Edvard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音乐派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第一位获得欧洲声誉的作曲家。9岁开始作曲,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在音乐创作上,他把西欧的音乐技术和19世纪浪漫乐派肖邦、舒曼、瓦格纳等人和声特点,与挪威民间音乐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北欧音乐风格。他为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配乐中,《索尔维格》的旋律就和挪威民歌有着血缘关系。作为音乐家中的抒情诗人,格里格被称为“北欧的肖邦”。主要作品有乐曲:序曲《秋天》、《培尔·金特》组曲,弦乐组《从霍尔贝格时代》;钢琴曲:《e小调奏鸣曲》、《抒情曲》10册;合唱《在南方一座修道院门前》;戏剧音乐《西古尔德·约萨法尔》等。
作者: 王江涛,高新丽著;远望图书部编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广大电脑音乐爱好者通过简单的示范,亲身操作,拥有编与电脑音乐最基本的能力,通过DIY的方式,独立制作出自己的音乐作品。本书以教程的方式,全面介绍数码音乐DIY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详细内容。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制作水平,旨在通过检索文献、解决某方面问题的读者,亦可在本书中找到相应的典型实例,求解决相关问题。本书的配套光盘收录了大量的音频素材和软件,是读者制作音频的必备工具。
作者: 刘雪枫编著
简介:1813年5月22日,理查德·瓦 格纳出生于莱比锡布鲁尔街。他的父 亲弗利德里希是一位低级警官,有教 养,爱好艺术。他在瓦格纳出生半年 后去世,他的朋友——集演员、画家 和诗人才华于一身的路德维希-盖耶 尔接管了他的一切。在瓦格纳刚满周 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与盖耶尔结婚, 并举家迁往德累斯顿。身为演员之 子,瓦格纳对剧场的幻想世界大为着 迷。他在盖耶尔充满关爱的期望中成 长,后者保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 威伯的歌剧《自由射手》1821年 6月在德累斯顿的首演,是德国音乐 史上的转折点之…。这场演出不但象 征德国乐坛不再为罗西尼等意大利 作曲家所主宰,同时也建立起德国真 正的浪漫歌剧。瓦格纳深深着迷于剧 中的超自然事物与音乐的情感张力, 从而对威伯崇拜得无以复加。为了精 通《自由射手》,他开始积极练习钢 琴技巧。后来他承认,威伯确实是第 一个让他激起对音乐热情的人。 1822年12月,瓦格纳进入德累 斯顿的科洛伊茨学校学习,通过丰富的古典文学教育,他过热的 少年想象力稍微冷却。他在那里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古希腊悲 剧和莎士比亚诗剧。希腊的历史和荷马史诗仍然让他对英雄、神 话与传说世界产生持久的热情。1827年从科洛伊茨学校毕业时, 他认定自己“将成为一名诗人”。 1827年,瓦格纳的家再度迁回莱比锡,瓦格纳转入该城最好 的尼古拉学校读书。第一年他便开始写作一部“莎士比亚式”的 五幕悲剧,名为《劳伊巴德》,剧情极其血腥,到最后没有一个活 人。因为贝多芬的去世在乐坛引起的震动,使他成为瓦格纳心目 中的新英雄。从1828年起,音乐是瓦格纳的主要兴趣所在。他先 是从图书馆里借作曲读本自学,然后又向当地的一位音乐家戈特 里布-缪勒学习,并持续数年之久。据瓦格纳在自传中记载,他 生命中的转折点发生在1829年。当时他听到著名女歌手威廉明 娜·施洛德一德沃琳特演唱的《菲德里奥》,他说:“回顾我的一 生,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体验,可以和这件事对我的影响相提并 论。……当晚,她让我发下誓言,走上成为今日之我的宿命之路。” 1830年10月,瓦格纳将他改成钢琴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送交美 因茨的出版商弗朗茨·朔特,未获理睬。同年进入托马斯学校,开 始向希普学习小提琴。1931年秋天开始跟随圣托马斯教堂唱诗班 乐长威因里希学习音乐课程,后者从和声与对位等最基本的方法 入手,将瓦格纳丰沛的音乐才华导入正轨,使其受益良多。1832 年,瓦格纳正式的音乐教育告一段落,这时他已经写下许多作品, 其中受莫扎特和贝多芬影响很大的《C大调交响曲》于当年在布 拉格首演。P5-6
作者: 耿捷编著
简介: 弗郎茨?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979-1828)是19世纪德微波浪漫乐派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出生在维也纳一个贫穷的小学校长家庭,父亲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小舒伯特很早就显露出音乐天赋,他11岁被教堂唱诗班录取为童声歌手,16岁为学校的管弦乐队写了《第一交响曲》,17岁写出第一部歌剧《魔鬼的欢乐宫》,就在这一年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成为他的第一首杰作,甚至朋友认为这首歌是德国艺术歌曲的开端。这首歌为舒伯特打开了创作灵感的闸门,第二年一年中,他就写了144首歌曲,10月的一天里就写了8首,除歌曲之外,还有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等其他作品。舒伯特一生共写了600多首歌,其旋律创造之丰富无人堪与媲美,被后人誉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Schubert.franz.peter,1797-1828),有艺术歌曲之王的美称,其歌曲(六百多首)和钢琴作品一道,体现着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是浪漫主义音乐先驱之一。而其交响乐与室内乐则为古典乐派风格,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传统。所以说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具有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双重性,是一个跨越两个音乐时代的人物。舒伯特的歌曲有意识地要把和声及器乐伴奏等纯音乐因素提高到与诗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旋律是十分完整的个体,透过诗中的意境反射出纯粹的音乐意境,不拘成规,富于独创性。古典派歌曲中,音乐与诗歌不时融合在一起的例子虽不少见,而忠实地将诗歌的内容和气氛音乐化的作品却在浪漫派歌曲中占了大多数。舒伯特的器乐作品,力求古典式的明晰性,成功地掌握了交响乐的组织结构,各个乐章之间缺少紧密联系,没有统一的主导思想。
作者: 曾伟编著
简介: 他身上有一种令我们着迷的创作的幸福,一种体现其存在价值的幸福。在对一种语言及其形式的处理手法上,这位天才是如此的严格、如此的丰富多产和正确无误。这是一个如此完美的人生,它把可能拥有的一切都公之于世,毫不拘束,而且,与他的时代如此和谐。 巴赫(1685-1750),伟大的德国古典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一生中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笃信宗教,将路德新教的众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响构思的核心。同时他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其宗教作品明显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主要作品有两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弥撒曲》等,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的埃森纳赫城的一个音乐世家。大约从十六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在这个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乐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最高。巴赫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他早年丧父后,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幼年的巴赫对音乐兴趣浓厚,学起音乐来异常刻苦,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暂露锋芒。他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以后又在吕奈堡的教学里担任歌手。这个时期,他在吕奈堡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著名的音乐作品,大大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知识。中学毕业后,巴赫开始了自己艰苦的音乐艺术生涯。从1708年开始,他一直在魏玛、阿恩斯塔特和谬尔豪森的宫庭和教堂里担任乐师。当时他的身份和地位都很低下,生活困窘,在这种状况下,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
作者: 梁心如编著
简介: 这些古典音乐品牌最为中国的音乐爱好者熟悉,其中,DG创立于年。从DG这“百年老店”出发,环球与音乐跨越了3个世纪,见证了近现代音乐的兴旺发展,也携最新的录音技术跨进新世纪的数字时代,继续为新时代的人们奉献最美好的音乐产品。这里收集的是柴科夫斯基的乐曲,有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组曲,Op.71a、E小调第五交响曲,Op.64、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Op.74。 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 Piotr Ilyich Chaikovsky (1840-1893) ,俄罗斯作曲家。内心对音乐的莫名狂热,使他挣脱了传统家庭的教育束缚,在安东·鲁宾斯坦的引导下,从此步入浪漫激情与孤独忧郁交织的音乐人生。柴科夫斯基一生中颇富传奇色彩,感情与婚姻上的失败使他濒临于精神崩溃,同性恋倾向及其一生中的病态被认为是他个性中最明显的代表,晚年作品《悲怆》,是柴科夫斯基忧伤、痛苦与失望一生的写照。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才华横益、技艺高超的音乐家,为后人留下了堪称典范的作品,极大丰富了世界音乐宝库。代表作品: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第六交响曲《悲怆》等等。
作者: 朱睿竑编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
简介:麦克阿瑟说过,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消失。老歌也是如此。 这本书精选了50首生长在异国的最经典最流行的老歌,讲述了藏在他们背后那些激情和浪漫的故事。在历史和情感的背景下,思想之光照射在这些歌曲上,折射出五光十色的映像……本书就是在描绘音乐的同时,将这些四散飞溅的灵魂收集起来,镶嵌在音乐中,镶嵌在英语世界的文化中……
作者: 王志军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简介: 《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由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主要介绍了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及相关设备、操作、技巧及应用等。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概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平台、典型的非线性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 Pro、项目创建与素材管理、原始素材的捕获、视频与音频编辑工作窗口、视频与音频剪辑操作技巧、转场特效的运用、视频运动特效的运用、视频滤镜的运用、数字音频编辑方法、字幕设计、作品预览与输出、典型的数字合成软件——After Effects、影像合成技术、After Effects特效及应用以及非线性编辑技术综合应用。 《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概念清晰,范例丰富,联系实际,适用于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以及大专院校相近专业本、专科学生,也可作为专业影视制作培训的教材。为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还配有教学演示光盘。
作者: 李晓育编著
简介: 在灵魂的奋争中,《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成功地迸发而出,任何人只要对此能够大致地了解,他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就不是千军万马,不是音乐的奔涌、冲锋的人流,而是驾临天籁的灵魂,那帝王般的理性。他常能在尘嚣中陷入沉思,对外物全然不知,并从中感到极大的快乐和喜悦。沉思渐渐成为贝多芬的精神港湾,在沉思中,他用自己的激情托捧着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精神,创造出一首首不朽的音乐。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作者: 朱军编著
简介: 勃拉姆斯是唯一把古典的宝藏完整无缺地继承下来的人,与他同辈的人无一像他那样更接近贝多芬的理想,无一像他那样用真正的交响思维重建古典音乐的全部领域。他创制了最后的、真正伟大的古典艺术。在他之后,这座大厦轰然坍塌。他犹如一个孤独的旅行者执著地奔向自我选定的目标,把古典的传统上升到一个新的诗意的境界。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传统的魅力、孤独的诗意、忧郁的光泽、怀旧的甜美和黑森林里的故事。勃拉姆斯激起人们对古典的永久怀念。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他的四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但晦涩难懂,其中《第一》和《第四》最为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作者: 林琳,刘艳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Flash是当前最流行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动漫、游戏、网页、课件、演示、广告宣传等领域。本书就Flash在广告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Flash在各种商业广告要素中的制作技巧;第二部分讲解了Flash在商业广告领域中的分类,并配以了相关的实例;第三部分为一个范例章节,在这部分中制作了6个完整的商业广告,以方便大家对前面讲解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提高。 本书适合于有一定Flash软件操作基础的读者及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矢量广告设计从业人员及相关技术专业院校学生的培训教材。
Layout Design in Animated Film and Video
光盘作者: 韩笑编著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2005
简介:《Layout Design in Animated Film and Video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用深入浅出的文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解了影视动画创作的艺术规律和商业规律,是学习如何在镜头画面中表现场景空间的专题著作。动画场景的制作独具特色,深入剖析动画场景设计的方法,以及在镜头画面中运用的艺术规律和商业规律。动画场景设计是除角色以外一切对象的造型设计,是塑造角色和影片风格的关键创作环节。《影视动画场景设计》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Layout Design in Animated Film and Video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在阐述和讲解动画场景设计理论的同时,穿插着大量经典的动画场景画面或镜头的应用案例,这是《Layout Design in Animated Film and Video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点睛之处”,细细品位这些影片主创者在创作设计时的用心和讲究,一定可以让您受益匪浅,并系统地学习动画场景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更难得的是,对于最近的热门新电影《英雄》、《孔雀》等场景创作上的特色,《Layout Design in Animated Film and Video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也有独到的视点和解析。《Layout Design in Animated Film and Video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结构科学系统、案例丰富实用,是学习动画场景设计的最佳参考书,是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等相关专业的首选教材。随书附赠光盘中特别收录了500多幅极富收藏和分析价值的场景设计图,供课堂教学及学生赏析之用。
作者: 邱志涛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欧洲设计风景线》鲜活地展现了欧洲的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广告、招牌、标识设计以及风格各异的店面与橱窗设计的风采。这些设计创意奇巧、风格别致、制作精良、令人耳目一新,对我们的设计创意和设计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照价值。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对欧洲现代设计作了一次有意味的巡礼,并以一名设计师的深度思考,撰写了耐人寻味的评析短文,以引发读者的随想与思考,反映出作者与众不同的观察方式和独特思维。. 《欧洲设计风景线》一书,以独特的视角、真实而生动的图片、加上简要的文字,从“广告设计”、“橱窗与店面”、“指示招牌”、“产品设计”、“室内及环境设计”、“公共设施”、“雕塑”、“建筑”等八个方面,向人们展示和推介了欧洲设计文化的方方面面,让人读来耳目一新。.. 书中所收集的资料,绝大部分都是从欧洲各国城市中现场拍摄面来,是渗透到了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作品,给人们提供信息、美化环境、装点生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行动。...
简介: 所属分类:艺术 > 摄影 > 技法教程 > 书中详细地讲述一张成功的人像或人体艺术照片的产生过程,从摄影设备的选择、寻找创意、选择模特,到拍摄时如何摆姿势和运用表情,再到设置相机、布光、取景,最后如何通过photoshop以及相关插件进行后期处理。 可以说,这就是一本关于人体摄影的“教科书”,但却没有教科书样的呆板、教条。凯迈克尔?库恩莱恩和哈拉尔德?海姆两位作者语言幽默,轻松自然,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感觉乏味;虽然没有散文一样的优美语句,华丽辞藻,但却浅显易懂,让人一看就能了解关于人像和人体摄影方面的很多知识,适合大众阅读。 这里你不仅可以学习一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欣赏到多位摄影名家近200张人像和人体照片。另外,本书还包含30张以图式和摄影形式表现的布光图,相信对你一定有帮助。 前 言 1 人像和人体摄影的魅力 人像摄影 人体摄影 摄影师与模特 摄影工作室或户外拍摄 是否用photoshop? 2 设 备 相机和镜头 raw还是jpeg? 硬件和软件 日 光 室内照明,还是泛光灯? 便携式闪光灯还是影室闪光灯? 使用影室闪光灯 3 灵感与实现 设计好的,还是源于本能? 寻找灵感 人像摄影风格 人体摄影风格 拍摄地点:户外和室内 把自己的客厅用作摄影工作室 专业摄影工作室 配饰、道具和背景 4 模 特 从事模特职业的熟人和朋友 在网上找模特 业余模特和专业模特 合同与酬金 tfp 商业照片 化妆和风格 自己化妆,还是请化妆师? 到哪里找化妆师? 选择数码化妆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给模特一些指示,还是? 与模特沟通,给出指示 必要时即兴发挥 5 姿势和表情 没有姿势目录 复制还是创作? 纠正姿势 面部表情 工作方法 帮助摆姿势 与两位模特合作 自然动作代替固定的姿势 没有特殊的办法 6 光 线 挑战日光 影室里的光造型 光线的方向 布 光 光的变化 彩色滤光片和挡光板 识别布光情况 摄影初学者要避免的错误 9 实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摄影师史蒂芬格塞尔工作的一天 马丁克罗洛普和马克格斯特的 户外摄影 汤姆利德的室内摄影 7 相机设置 持续光 混合光 手动设置 影室闪光灯的光 使用测光表测量光圈值 没有测光表 景深和对焦 8 画面构思 取 景 透 视 黑白还是彩色? 选择照片 摄影初学者要避免的错误 10 数码后期处理对照片很重要 留住眼前的现实 流行趋势和理想的美 我们美吗? 是否需要数码图像后期处理? 11 photoshop技术 使用camera raw打开jpeg格式 照片 白平衡调整方法 使用camera raw调整白平衡 使用photoshop快速处理 渐变数码光效 图层和蒙版 模拟柔光屏或闪光灯 通过暗角强调主题 先进的暗角技术 暗角作为图层蒙版 12 后期处理 使用修复画笔进行细节修饰 去掉色斑和微暗影 修饰皮肤 修饰皮肤结构 使用光和影塑造 细节处理 肤色和亮度 塑 身 13 photoshop和插件的处理效果 从彩色到黑白 使用调整图层处理黑白图像 使用cs4的“黑白”功能 给单色图片着色 抓人眼球的colorkey 使用photoshop和插件处理高调 照片 使用胶片颗粒作为修饰手段 油画和素描效果 使用插件做特效 14 蒙太奇与合成 脸部和姿势的蒙太奇效果 前景合成 举例说明复杂合成 背景合成的六个要点 简单的背景蒙太奇 插入地面背景图像 合成过程的结构图 通过灰度蒙版释放 结束语 15 图片展示 在网站社区展示照片 为自己的照片建一个网站 打印照片 画布上的照片 画 册 在展会上展示照片 如何用照片赚钱? 正确看待批评 附 录 《解密:人像&魅态摄影》(附cd光盘1张)是一本讲述人像或人体摄影,从灵感和创意的来源到准备工作、拍摄过程的技术技法到后期提升照片的表现力相结合的指导性图书。 书中语言简练、幽默,轻松自然,浅显易懂,教你一步步再现人像、人体艺术杰作的创作过程:器材-创意-模特-美姿-用光布景-取景构-后期等。 《解密:人像&魅态摄影》(附cd光盘1张)免费赠cd光盘,光盘中有70余张精彩的人像、人体艺术大片以及后期处理相关插件。 无论专业人像或人体摄影师还是业余人像或人体摄影爱好者,本书都将成为非常实用、非常宝贵的参考。 凯迈克尔·库恩莱恩,他将街头摄影、建筑艺术及模特与各种主题相结合。到目前为止,他撰写了20多本关于图像后期处理和摄影方面的图书。哈拉尔德·海姆他10年来主要从事photoshop插件研发工作。2005年进入模特和舞蹈摄影领域,之后又开始使用photoshop进行美容修饰工作。
Life’s Fantasy:3D Digital Character Animation
光盘作者: 罗进丰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简介:本书是专业的动画书籍,完美结合了动画想像与实践。书中重点讲解使动画师想像之物得以实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经验,以激发动画创作想像力,并且针对国内目前的现状,详细介绍团队生产情况。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内容包括:三大三维主流软件的动画技术,动画角色骨骼设置的两套专业生产级绑定及动画角色表情制作的方法等;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团队工作流程,每个组的工作流程以及每个组在流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传统的动画理论知识及动画实例练习和动画学习方法等。 目前,国内在培养专业三维动画人员和制作团队方面,尚无系统而又完整的教材,本书弥补了这一空白。本书由浅人深,适合从入门级到大师级各层次的三维动画制作从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Life’s Fantasy:3D Digital Character Animation
光盘作者: 罗进丰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简介: 本书是专业的动画书籍,完美结合了动画想像与实践。书中重点讲解使动画师想像之物得以实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经验,以激发动画创作想像力,并且针对国内目前的现状,详细介绍团队生产情况。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内容包括:三大三维主流软件的动画技术,动画角色骨骼设置的两套专业生产级绑定及动画角色表情制作的方法等;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团队工作流程,每个组的工作流程以及每个组在流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传统的动画理论知识及动画实例练习和动画学习方法等。 目前,国内在培养专业三维动画人员和制作团队方面,尚无系统而又完整的教材,本书弥补了这一空白。本书由浅人深,适合从入门级到大师级各层次的三维动画制作从业人员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