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al manual of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副标题:无

作   者: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上海万事达商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80216012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作为面向企业进行信用建设和信用管理的培训教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企业信用管理的先进知识和方法技能,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企业信用管理概论
第一章 企业信用管理概论
1.1 企业信用管理的概念
1.1.1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
1.1.2 企业信用管理的特性
1.1.3 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
1.2 企业信用管理的发展历程
1.2.1 国外企业信用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2.2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3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1.3.1 信用缺失问题突出
1.3.2 信用管理明显滞后
1.4 学习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
1.4.1 学习企业信用管理的现实意义
1.4.2 如何学习企业信用管理
1.4.3 企业信用管理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 企业信用管理与企业生存发展
2.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2.1.1 市场经济与信用经济
2.1.2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2 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
2.2.1 信用经济必然带来信用风险
2.2.2 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2.2.3 企业信用风险的种类
2.3 企业在信用经济中生存发展
2.3.1 信用经济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2.3.2 企业在信用经济中的机遇与挑战
2.4 企业信用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2.4.1 信用管理与企业竞争力
2.4.2 信用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1 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3.1.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3.1.2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作用
3.1.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3.1.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3.2 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3.2.1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3.2.2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3.2.3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3.2.4 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四章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
4.1 企业信用的内涵
4.2 企业信用的地位
4.3 企业信用建设的任务
4.3.1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4.3.2 规范企业信用行为
4.3.3 树立良好信用形象
第五章 企业信用管理是“重合同、守信用”的基础
5.1 全国“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开展情况
5.1.1 活动开展的背景
5.1.2 活动开展的做法
5.1.3 活动开展的作用
5.1.4 活动发展的方向
5.2 江苏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的做法
5.2.1 与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相结合
5.2.2 与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相结合
5.2.3 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
5.2.4 建立企业信用(合同)评价体系
第二篇 企业信用管理实务操作
第六章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
6.1 概述
6.2 信用管理部门的建立
6.2.1 企业建立信用管理部门的必要性
6.2.2 信用管理部门设置方式的比较
6.2.3 信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6.2.4 信用管理部门与客户的关系
6.3 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
6.3.1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责功能
6.3.2 信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6.3.3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
6.4 信用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
6.4.1 信用管理部门岗位设置原则
6.4.2 信用管理部门岗位设置
6.5 信用管理部门的考核
6.5.1 考核的原则
6.5.2 考核指标
6.5.3 考核报告
第七章 企业信用政策和管理制度
7.1 概述
7.2 信用政策的基本内容
7.3 信用政策的制定原则和影响因素
7.3.1 制定信用政策的原则
7.3.2 影响信用政策制定的因素
7.4 信用政策的类型
7.4.1 财务型信用政策
7.4.2 销售型信用政策
7.4.3 均衡型信用政策
7.5 信用政策的分类运用
7.5.1 不同类型客户的信用政策
7.5.2 不同风险级别客户的信用政策
7.5.3 不同产品的信用政策
7.6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7.6.1 信用管理制度的概念
7.6.2 信用管理制度的内容
7.6.3 信用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
7.6.4 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制度参考样本
第八章 管理客户信用信息
8.1 概述
8.1.1 管理目的
8.1.2 管理内容
8.1.3 工作流程
8.2 确认客户合法身份
8.2.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内容
8.2.2 识别营业执照的注意事项
8.2.3 相关证明合法身份的资料
8.3 管理客户信用档案
8.3.1 客户信用档案的内容
8.3.2 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
8.3.3 客户信用档案的作用
8.3.4 管理客户信用档案的方法
8.4 收集并处理客户信用信息
8.4.1 客户信用信息的内容
8.4.2 客户信用信息的来源
8.4.3 客户信用信息的调查收集方法
8.4.4 客户信用信息的审核处理方法
8.5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
8.5.1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
8.5.2 客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8.5.3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第九章 分析客户信用状况
9.1 概述
9.1.1 管理目的
9.1.2 管理内容
9.1.3 分析评价的流程
9.2 根据五c要素评价客户信用
9.2.1 品行
9.2.2 能力
9.2.3 资本
9.2.4 抵押
9.2.5 环境
9.3 建立信用分析评价体系
9.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9.3.2 确定指标的权数
9.3.3 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
9.3.4 评分过程
9.3.5 信用等级的含义
9.4 信用分析模型
9.4.1 z计分模型
9.4.2 巴萨利模型
9.4.3 特征分析模型
9.4.4 营运资产模型
第十章 客户授信管理
10.1 概述
10.1.1 管理目的
10.1.2 管理内容
10.1.3 授信管理的程序
10.2 确定授信的标准
10.2.1 确定企业的整体信用额度
10.2.2 设定企业的标准信用期限
10.3 确定客户的赊销额度
10.3.1 销售量法确定客户的赊销额度
10.3.2 回款额法确定客户的赊销额度
10.3.3 快速测算的方式
10.4 授信管理
10.4.1 授予客户信用额度的基本程序
10.4.2 不同类型客户的授信
10.4.3 使用现金折扣
10.4.4 其他信用条件的使用
10.4.5 向客户告知授信结果
10.4.6 持续的信用监控
第十一章 应收账款管理
11.1 概述
11.1.1 管理目的
11.1.2 管理内容
11.1.3 管理流程
11.2 持有应收账款的成本分析
11.2.1 持有应收账款的成本
11.2.2 如何确定持有应收账款的合理水平
11.3 应收账款管理
11.3.1 应收账款的管理机制
11.3.2 账龄记录与分级管理
11.3.3 使用Ds0指标考核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11.3.4 应收账款的收款程序
11.3.5 早期逾期应收账款预警
11.4 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
11.4.1 诊断逾期应收账款的性质
11.4.2 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策略
11.5 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
11.5.1 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程序
11.5.2 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方式
11.5.3 自行催收逾期应收账款的技巧
11.5.4 收款考核报告
第十二章 债权保障和风险转移管理
12.1 概述
12.2 担保
12.2.1 担保的概念
12.2.2 担保合同的特性
12.2.3 担保方式
12.2.4 担保的主要操作步骤
12.2.5 担保应注意的问题
12.3 保理
12.3.1 保理的概念
12.3.2 保理业务的分类
12.3.3 保理业务的流程及特点
12.3.4 保理业务的风险
12.4 信用保险
12.4.1 信用保险的概念
12.4.2 信用保险的内容和种类
12.4.3 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险责任范围
12.4.4 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特点
12.4.5 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
12.5 银行保函
12.5.1 银行保函的定义
12.5.2 银行保函的内容和种类
12.5.3 银行保函办理程序
第三篇 企业合同管理实务操作
第十三章 合同全程管理
13.1 概述
13.1.1 管理目的
13.1.2 管理内容
13.1.3 工作流程
13.1.4 合同管理与信用管理的关系
13.2 合同文本管理
13.2.1 标准合同文本的管理
13.2.2 合同内容
13.2.3 格式条款的应用
13.2.4 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
13.3 合同授权委托和专用章管理
13.3.1 授权委托办理
13.3.2 授权委托书要点及样式
13.3.3 授权委托书的管理
13.3.4 合同专用章的保管和使用
13.4 合同签订审批管理
13.4.1 合同的效力
13.4.2 合同签订前的准备事项
13.4.3 合同签订前的审批
13.5 合同担保管理
13.5.1 使用担保的时机
13.5.2 注意几种担保形式的优先受偿权
13.5.3 几种担保形式应注意点
13.5.4 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第三方为主合同作担保时应注意要点
13.5.5 作为担保人时的担保业务管理
13.6 合同履行信用管理
13.6.1 合同自身履行信用管理
13.6.2 合同对方履行信用管理
13.6.3 台帐管理
13.7 合同变更、转让、和解除管理
13.7.1 合同变更管理
13.7.2 合同转让管理
13.7.3 合同解除管理
13.8 合同档案管理
13.8.1 合同统计分析
13.8.2 合同档案管理内容
13.8.3 合同档案管理
第十四章 合同风险防范
14.1 合同风险概述
14.1.1 合同风险涵义
14.1.2 合同风险的来源
14.1.3 合同风险防范的涵义
14.1.4 合同风险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14.2 合同签订常见问题与防范措施
14.2.1 合同主体方面的常见问题
14.2.2 合同形式方面的常见问题
14.2.3 合同条款方面的常见问题
14.2.4 合同签订常见问题的防范措施
14.3 合同履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14.3.1 产品交付、验收方面的常见问题
14.3.2 产品数量、质量方面的常见问题
14.3.3 款项结算方面的常见问题
14.3.4 合同履行常见问题的防范措施
14.4 合同变更、转让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14.4.1 合同变更的常见问题
14.4.2 合同变更常见问题的防范措施
14.4.3 合同转让的常见问题
14.4.4 合同转让常见问题的防范措施
14.5 合同结算风险防范
14.5.1 结算方式的选择
14.5.2 常见的票据风险表现
14.5.3 票据结算的风险防范措施
14.6 合同欺诈预防措施
14.6.1 合同欺诈的涵义
14.6.2 合同欺诈的表现
14.6.3 合同欺诈预防措施
第十五章 合同纠纷处理与争议解决
15.1 概述
15.1.1 合同纠纷概念
15.1.2 合同纠纷处理的四种解决途径
15.2 合同纠纷管理
15.2.1 合同纠纷日常管理要点
15.2.2 合同纠纷处理的登记和统计
15.3 行政调解的特点和办理程序
15.3.1 行政调解的原则
15.3.2 行政调解的特点
15.3.3 行政调解程序
15.4 仲裁注意要点
15.4.1 仲裁的范围
15.4.2 仲裁的特点
15.4.3 仲裁制度
15.4.4 仲裁程序
15.4.5 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
15.5 诉讼注意要点
15.5.1 诉讼前的必要准备
15.5.2 起诉应知
15.5.3 应诉应知
第四篇 企业信用评价
第十六章 信用评价
16.1 信用评价概述
16.1.1 信用评价的概念
16.1.2 信用评价的作用
16.2 信用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16.2.1 国际信用评价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16.2.2 国内信用评价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16.3 信用评价的种类
16.3.1 信用评价的分类
16.3.2 信用评价等级符号解读
16.4 信用评价的内容
16.4.1 信用评价的原则
16.4.2 信用评价的程序
16.4.3 资信评价指标
16.4.4 信用评价的方法
16.5 国内外信用评价机构
16.5.1 国外信用评价机构
16.5.2 国内信用评价机构
第十七章 江苏省企业信用(合同)评价体系
17.1 概述
17.1.1 企业信用(合同)评价涵义
17.1.2 企业信用(合同)评价目的
17.1.3 企业信用(合同)评价体系主要内容
17.1.4 企业信用(合同)评价流程
17.1.5 江苏建立信用(合同)评价体系的思路
17.2 江苏信用(合同)评价体系原理和方法
17.2.1 评价要素逻辑结构图
17.2.2 标准和权重的确定
17.3 江苏省企业信用(合同)评价指标体系
17.3.1 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17.3.2 一级指标体系
17.3.3 三级指标体系
17.3.4 复评指标体系
17.4 江苏省企业信用(合同)评价应用软件
17.4.1 软件的技术特点
17.4.2 软件的功能介绍
17.4.3 软件的发展趋势
17.5 江苏省企业信用(合同)评价操作办法
17.5.1 受理审核企业资料
17.5.2 现场考核评价
17.5.3 函证调查工作
17.5.4 分析评价
17.5.5 出具评价结果并反馈、报批、结项
17.6 企业参加评价的办法
17.6.1 企业如何做好评价的准备工作
17.6.2 企业申请评价的办法
17.6.3 企业信用(合同)评价注意事项
17.7 评价结果的使用和作用
17.7.1 评价结果的使用
17.7.2 评价结果的作用
17.8 江苏信用(合同)评价体系的后续发展
17.8.1 做好评价体系的“向上向下”延伸
17.8.2 做好评价软件功能的升级换代
17.8.3 建设好信用管理标准
第五篇 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第十八章 企业信用管理系统
18.1 概述
18.2 客户管理功能
18.3 客户信用评价及授信功能
18.4 合同全程管理功能
18.5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功能
18.6 企业信用事务管理功能
第六篇 企业信用管理范例
第十九章 企业信用管理范例
19.1 案例1:江苏五洋集团有限公司
19.2 案例2: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
19.3 案例3: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
19.4 案例4:华新金猫水泥(苏州)有限公司
19.5 案例5: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
19.6 案例6:江苏江建集团有限公司
合同示范文本
20.1 国家合同示范文本目录(36份)
20.2 江苏省合同示范文本目录(10份)
附件
21.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
21.2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
21.3 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
21.4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
21.5 江苏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21.6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会员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试行)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Practical manual of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