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5 项 “李方桂” 相关结果
中国音韵学研究
作者: (瑞典)高本汉著;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译;吴宗济,林焘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二十世纪初,中国语言学开始冲破传统文字、音韵、训诂的藩篱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在转变的过程中,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高氏原著是用法文写的,能在中国语言学界广泛流传,并且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主要应该归功于赵元任、罗常培和李方桂这三位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为我们把高氏原著译成这部比原著学术价值更高的中译本。 这部煌煌巨著共分四卷,前两卷原是高氏26岁时写的博士论文,论文通过后又接着写出第三卷。前三卷从1915年起分三年陆续出版,第四卷“方言字汇”是资料性质的,到1926年才正式出版。在这四卷中,第三卷最能体现出高氏对古汉语语音构拟的思路和方法,是全书的重点。高氏后来对前两卷的内容也并不满意,曾经建议在中译本里把第二卷全删去,重写一个很简短的语音说明。由于其中有一些汉语方言数据,译文“大体还是照译了”(见译本前“译者提纲”)。 《李方桂全集12:中国音韵学研究》的第三卷出版于1919年,正值中国五四运动,在知识界掀起“砸烂孔家店”向西方文化学习的热潮中,高氏的著作很快就在中国的学术界产生影响,1923年北京大学出版的《国学季刊》一卷三号上刊登了徐炳昶所译高氏原著第二卷中讨论舌尖元音部分的内容,标题为《对于‘死’‘时’‘主’‘书’诸字内韵母研究》,译文很短,可能是把高氏原著介绍到中国来最早的译文。同期还刊登了林玉(语)堂译的珂罗倔伦(即高氏)《答马斯贝啰(Maspero)论切韵音》,是高氏和马伯乐对切韵音构拟的讨论,对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有所修正,译文后有林玉(语)堂跋,说该文是胡适因病嘱他代译的,可见高氏的论着在当时中国学术界已经受到相当普遍的重视。
武鸣土语
作者: 李方桂著;孙宏开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李方桂全集4:武鸣土语》的材料是著者民国二十四年秋天在南宁收集的。龙州及几个别的台词方言材料也是同时收集的。发音人是苏增伟先生。他是武鸣县东部大明山脚马头村人。所以本篇的读音也就拿马头村的读音为准。后来著者又跟着发音人到过马头村一次,得了许多可宝贵的土歌材料。苏先生在各方面的协助,这是著者第一要感谢的。 武鸣士语是僮语的一个方言,跟贵州分册亨语相近。贵州的仲家以广西各处如西林、田州、百色、凌云、等地的语言跟武鸣士词同成为台语中的一大支系,我们把这一支系叫作僮语。这一系跟其它台语如含、掸、佬、暹罗、吕、白台、黑台、侬等相差很远。在研究台语系统上占很重要的位置。《李方桂全集4:武鸣土语》的主要目的便是供献点我们极需的材料。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inaugural issue.Volume 1, Number 1
作者: 何大安[等]主编;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7
简介:《中国语言学集刊(创刊号)(第1卷)(第1期)》为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和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共同选编,以中国语言、汉藏语或其它与汉语相关语言为对象,发表中国语言学领域的尖端学术论文,重点在历史比较与方言研究。全球范围征稿,退稿率高。本期收录了丁邦新、平山就雄、梅祖麟、何大安、李如龙、高嶋谦一、沈锺伟、孙景涛、罗杰瑞、柯蔚南、张洪年、余霭芹、龚煌城等的学术文章及李林德姐弟的纪念文章。
上古音研究
作者: 李方桂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80,2001重印)
简介:本书内容包括:“上古音系”、“上古声母”、“上古的介音”、“上古的元音系统”、“上古的韵尾辅音及四声”等。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ume 3, number 1(2008)
作者: 余霭芹[等主编];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8
简介:本期共收6篇文章,《古汉语顺向重叠》将古文献材料与现代汉语方言材料紧密结合,利用最新的古音学研究成果,探讨了古汉语单音节词汇双音节化过程中的顺向重叠现象,研究结论多有创新;柯蔚南一文首次系统对有争议的严州方言进行了古音构拟,对汉语方言史的研究颇有价值;梁晓虹一文则披露了新颖且价值较高的材料,开拓了汉字俗字研究的视野;《粤语框式结构“咪……啰”的句法特点》分析全面,结论令人信服;《白马藏族为氐族说质疑》从分布区域、风俗习惯、语言三方面对白马藏族与氐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读来饶有趣味;《北部壮语中的名词短语》则为北部壮语及汉藏语系语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一份可信的材料。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ume 4.Number 2
作者: 余霭芹[等]主编;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1
简介: 《中国语言学集刊(第4卷·第2期)》收录了余霭芹《语法的纵横研究:甲骨文、古代文献与方言里的“有”》、张敏《汉语方言双及物结构南北差异的成因:类型学研究音法的新问题》、连金发《闽南语“敢”的探索:简论功能范畴的阶层性》等六篇论文,围绕古代汉语语法、方言语法、语言类型学、方言词汇等方面展开深入的讨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李方桂先生口述史
作者: 李方桂著;王启龙,邓小咏译;李林德,王启龙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本书是李方桂先生晚年留下的口述史记录,生动记述了他的生平经历和学术事业,其中对20世纪语言学的演进多有反映。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从中我们可以领略一代语言学大师一一李方桂先生一生的学术与人生的精彩片段,并从中窥探他所处的时代的学术环境、学术发展状况,尤其是语言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在书中,方桂先生除了对其家世、成长和教育经历等有妙趣横生的回忆之外,还对其学术经历、学术观点、学术往来等有较为详细而严肃的阐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位慈祥的父亲、真诚的朋友、智慧的长者……
侗台语论文集
作者: 李方桂著;丁邦新,余霭芹本卷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李方桂全集2:侗台语论文集》内容简介:研究台语的学者差不多都在国内,经过戴庆厦、孙宏开两位先生的推荐,我们请了欧阳觉亚、罗美珍、李锦芳、薄文泽、周国炎、江荻六位专家从事翻译。收到译文之后由我们两人对照原文分别校读一遍,有问题再跟原译者商讨改订。另外把王均及李钊祥两位先生原来在别处发表的两篇译文也收在一起,就成了目前的样子。 校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困难,因为翻译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许多英文名词的翻译不尽相同,参考文献的译法也互有差异。虽然最后校读时尽量求其一致,恐怕难免还有漏网之鱼。为了尊重李先生的用法,原来中文的文章完全照录,有些名词跟译者所用也不一致。所幸即使有一点不同,对了解李先生原文的意思应无问题。
出版社:
简介: 李方桂(1902-1987)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1924年由清华学堂赴美留学,先后爱教于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著名语言学大师;回国后,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并当选为首届院士。其后,留美执教哈佛、耶鲁、华盛顿大学等名校二十多年。他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开创之功,历史比较语言学、汉语历史音韵学以及北美印第安语研究方面均有杰出贡献,被誉为“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本书是李方桂先生晚年留下的口述史记录,生动记述了他的生平经历和学术事业,其中对20世纪语言学的演进多有反映。本书可供语言学专业师生,以及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 [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ume 4.Number 1, 2010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0
简介:《中国语言学集刊》(第四卷第一期)为“演化音法学”研究论文专辑,收录朱晓农、麦耘、寸熙、严修鸿、林文芳、伍巍、孙景涛、彭建国、呼和、刘泽民、周学文、焦磊等学者关于语音学理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语音性质和音法演化等方面的论文十三篇。这些论文强调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析语音问题,注重从演化音法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的演变,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者: 李方桂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5年09月
简介:
本书是“中华现代学术名著”系列丛书之一,也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汉语语音史上一般把秦汉及其以前的汉语语音叫做上古音。《上古音研究》是作者李方桂晚年研究的总结,其眼界之开阔,思维之缜密,一时独步。作者的上古音研究采用的主要是《诗经》押韵、汉字谐声、《切韵》等汉语内部的材料。作者的上古音系统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而且多数特点具有鲜明的优势,本书是作者集多年研究心得的大成之作,至今仍然是汉语上古音研究领域的必读书。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ume 2, number 2(2008)
简介:本书收录了《从〈切韵〉的结构论拟测中古音系介音及元音的原则》、《〈蒙古字韵〉前后发生的元音舌尖化及其相关音变》、《汉语偏正短语的历时变化》等论文。
水话词汇
作者: 李方桂著;丁邦新,王啓龙卷主编
简介:《李方桂全集:水话词汇》收集了贵州荔波县的几种水家话:水岩方言、水利方言和水婆方言。後者只有词汇,所以在《水话研究》(1977)发表长篇语料时,只有前两个方言的歌词及故事。台湾的南岛语是丰富的宝藏,李先生大概是做田野调查的第一位中国学者。1856年发表《邵语记略》。日本学者早就研究台湾的南岛语,中国学者继李先生之后做研究的有董同龢先生,后有李壬癸,都有可观的成绩。 在《李方桂全集:水话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第一,这本词汇跟已出版的《水话研究》确实相关,texts就是指《水话研究》中的语料——歌词及故事,85节是水岩方言与水利方言的分界。第二,李先生有意用中英文说明词汇意义,使外国人也能利用这本词汇。有些词汇已有英文翻译,有些则要查语料找到正确的意义补上。第三,整个的次序要按英文字母重排,改变原有的按声母发音部位排列的次序,使读者容易检索。
古代西藏碑文研究
作者: (美国)李方桂,柯蔚南著
剥隘土语
作者: 李方桂著;龚煌城卷主编
简介: 《剥隘土语(套装上下册)》所收的剥隘土语即属于他分类中的北部台语。根据李先生“The Jui dialect of Poai:phonology”一文的叙述,发音人关登仕先生是剥隘地方的人,该地另外也通行官话与广东话,而关先生除了台语以外,这两种汉语方言都说得很流利。李先生在文中提到,关先生善于说故事,说话缓慢而流利,语调生动,李先生认为是在他的田野调查经验中很少见过的。1939年,李先生在云南昆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做了两个月的调查,一共记录了三十八个故事,另外也收集到二十四首诗歌与八则谜语。在整理资料时张琨先生曾做了很大的贡献。 《剥隘土语(套装上下册)》一直被认为是侗台语言学的开山之作。這幾本著作都是描寫語言學的作品,對語言有作詳細、準確的描寫,但談及理論的不多,內容嚴謹平實。
水话研究
作者: 李方桂著;王启龙卷主编
简介:《莫話記略》描寫的莫話,系壯侗族語言侗水語支語言之一。據方桂先生在書中所言,“莫話之所以叫作莫話,就因爲說這種話的人差不多全姓莫。這種人也就叫作莫家”,分佈的地點主要在貴州荔波縣西北的方村和陽鳳两鄉,方桂先生是在方村進行的調查,發音合作人是叫莫孟儒的一位先生。(見“導論”)。 第一章“导论”,简述了莫话之分布地点及与其他语言之联系。 第二章“音韻”,描写了莫话的聲韻系统,在详细描述了聲母、韻尾辅音、母音、韻母、聲调和轻聲之后,方桂先生整理出两张聲韻配合表,一个是"单纯聲母与韻母配合表",另一个是"带J及带W聲母与韻母配合表",最后,简术了韻母与聲调的关系、聲母与聲调的关系。 第三章“故事”,收集了八个故事和一首歌词。左列是国际音标注音和逐字对译,右列是对应的译文。 第四章“辭彙”,按音序排列共收集了约三千个常用辭彙和短语,各词条先是国际音标注音,后附汉语译文。内容极为丰富,是莫话词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水話研究》1977年出版於臺灣,主要取材于方桂先生1942年在貴州荔波縣調查時收集的幾種水家話材料。 此書開篇是“導論更多>>
龙州土语
作者: 李方桂著;胡明扬卷主编
简介:《龙州土语》是李方桂先生早期的一本经典性的壮语著作。这是一篇贵州龙山壮语的调查报告,内容安排跟方言调查的内容很接近,首先是龙山土语音韻系统描写,然后是第一手的记音语料,包括民间故事和民歌,最后是一份详尽的词汇表。 <
印第安语论文集
作者: 李方桂著;戴庆夏卷主编;黎意译;汪锋校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这是一部近年来美洲印第安语研究方面很有价值的论文集。全书包括十篇不同主题的关于美洲印第安语的文章,其中的三篇论及语法概要,有三篇论及语言中的语音象征,一篇是对一种已消亡的美洲印第安语言的早期文献的典范研究和阐释,一篇是关于阿塔巴斯堪语的比较研究,一篇讨论了Nez Perce语中的由于文化渗透和将要被另一种语言取代而产生的各种词汇、词的结构、释义以及音系方面的变化,一篇简单评述了针对词汇系统或子系统的语义区分和参照领域所作的研究。
李方桂全集.1,汉藏语论文集
作者: 丁邦新主编;丁邦新,梅祖麟本卷主编;李方桂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李方桂全集1:汉藏语论文集》由李方桂著。1937年在英文《中国年鉴》上发表的文章,给中国语言与方言大体上作了一个分类,在1973年《中国语言学报》上重印。主编王士元特别说明:“从1937年以来,李先生的这篇文章一直被认为是讨论中国方言的标准参考论文。虽然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对于好些个别的方言我们具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但李先生涵盖性的轮廓在实质上仍然是正确而有用的。”
Study of the old Tibetan inscriptions
作者: 李方桂,柯蔚南著;王启龙译;王尧,柯蔚南主编
简介:本卷收入的是李方桂先生及其高足柯蔚南教授合着的《古代西藏碑文研究》,1987年在台北以英文出版。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介绍吐蕃碑铭文献的语言、历史背景和回顾吐蕃碑铭文献研究的历史;第二部分正文,收录了十四通碑铭文献,包括新发现的洛扎(Lho—brag)崖刻和敦煌石窟题记,对每通碑铭文献的研究分别为引言、录文、录文校勘注、译文和译注几个段落,每篇的篇首引有碑铭年代、地点、现存状况、前人研究目录、发表的拓片、照片一览表;第三部分是词汇表。全书书末附有引用书目。
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
作者: 罗常培著
商务印书馆,2004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作者: 郑天挺
中华书局 2018年01月
汉语现代音韵学
作者: 杨剑桥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纳西族象形标音文字字典[民语文献]:[纳西文]
作者: 李霖灿编著;和才读字;张琨标音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Cognate Words in Sino-Tibetan Languages
作者: 丁邦新,孙宏开主编
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 (瑞典)高本汉著
中华书局,2007
商务印书馆,1980,2001重印)
曲人鸿爪
作者: 张充和口述;孙康宜撰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中华书局,2008
Text collection of gelao and buyang
作者: 李锦芳主编;何彦诚等编著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中华书局,2011
音韵学通论
作者: 胡安顺著
中华书局,2003,2010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