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0 项 “刘大椿主编” 相关结果
自然辨证法概论[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刘大椿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强调学校的科学教育应全面审视科学——从知识角度、精神角度、器物角度和社会角度来进行。学生只有培养了这四个方面的素养,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具备科学思想,体会科学精神,进一步掌握科学研究和应用的社会价值。
自然辩证法概论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完善科学教育,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理解自然观与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掌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一般理念与方法,体察社会因素对科技的影响以及社会的影响,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科技概观”;第二篇:“自然观及其变革”;第三篇:“科学论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篇:“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第五篇:“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述评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 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 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既是思想解放的带头羊,也是当代中国哲学复兴的一个切入点。本书以述评的方式,拟定二十五个专题,正面回应自然辩证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时所采取的兼容并包的“大口袋”方针,密切关注急剧变革的世界科技的诸多问题,反映在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革命两股世界性潮流冲击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框架的变化和研究内容的拓展。 本书强调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确立是一个过程,目前各种教科书上所介绍的那些成熟的概念、原理、知识是由许多学者经过艰苦探索,包括失败和犯错误,一步一步完善起来的。舍弃这一过程对于自然辩证法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是十分不利的。本书最为可贵之处就是着眼于各种观点的争鸣和竞争,揭示理论的成长过程,使读者面对一个比较大的思想空间,为自然辩证法研究者和爱好者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背景。
科学哲学通论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简介: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本书有助于系统地从哲学层面反思与概括科学的基本问题。本书由六章组成,分别阐述了科学理论的结构与功能,科学试验、测量与时空构架,因果性、决定论与概率统计性,对科学活动的语言分析,科学发现的逻辑,元科学探究的历史演变等几个方面。科学哲学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是随着作为哲学运动的实证主义而兴起的。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esearch reports on Chin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velopment.2010-2011,Mutual infiltration of arts & science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作者: 纪宝成,刘大椿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纪宝成、刘大椿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10—2011》沿用了与上卷报告类似的体例。在主旨报告部分,报告以“文理渗透与方法创新”为主题,试图从文理渗透的角度出发,对文科与理科的分化、整合和学科渗透,对学科交叉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创新,进行关联性探讨,以便从整体上给出学科在历史与现实的发展中的态势。一级学科报告部分则分别以各个一级学科的视角,就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20个一级学科,分析其发展历程中的分化与整合,并相应地探讨其研究方法的创新问题。这20个一级学科包括:国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自然辩证法”疑难解析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自然辩证法疑难解析》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发展,不仅仅有个系统学习的问题,也不单纯是概念、命题和体系的探究本身就能很好解决的,而必须从当代迫切的问题出发,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分析,才有可能培育良好的学术理解力,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了生动地反映自然辩证法内容的扩展和深化,《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自然辩证法疑难解析》以解题的形式对相关内容加以重构,试图直面在学科讨论中必然遇到的问题,给出比较直接的说明,并且解答那些基本的、在学习和研究中容易产生迷惑的疑难问题。为此,《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自然辩证法疑难解析》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推敲和设计,共提出81个问题,突出了经常遇到的疑难点,同时,又努力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为使用者预留了充分的发挥余地。简而言之,《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自然辩证法疑难解析》是以《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为基本框架,针对有关篇章的相应问题而作的尽可能简明扼要的“疑难解析”。
From advocacy to reconsideration:Scientific view of marxism and modern science studies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从辩护到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 》整合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的研究成果,按照“马克思科学观研究”、“当代科学论探索”与“西方科学论研究”三大篇,分为马克思科学哲学、马克思科学社会学、科学观的转换、科学技术的异化、科技战略与公共政策、中国科学论的发展、西方正统科学论、后现代科学论等八章进行论述,生动反映了当前研究的基本态势,体现了对科学技术从单纯辩护到全面审度的转变。《从辩护到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 》由国内众多科学哲学名家、新秀执笔,既有理论深度,又不显枯燥晦涩,是一本了解当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态势的津筏之作。《从辩护到审度: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 》对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和当代科学技术论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Research Reports on Chin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velopment, 2005 b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Fine Works and Evaluation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系列发展报告2005的各个子报告均由编委会负责审定选题、整体框架、主要内容和编写体例,并由其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审核写作提纲。各报告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会议确定,学校聘任;主编聘请副主编或执行副主编。各报告根据主题,分别聘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知名学者担任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分别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5》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5》的依托单位,在组织和写作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Series of Chinese hi-tech industrialization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简介:《跨越时空: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启示录》第一批共12册,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中国高科技产业他的成长和问题进行了回顾和讨论。在编写时,为求资料翔实,信息量大,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时代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也充分注意到行文的可读性,尽可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切入视解和行文风格,是试图为广大干部、教师、学生及各类读者提供一套便于了解我国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有益读物。 《跨越进空: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启示录》一书,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电信运营业这个最具活力的产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跨越时空: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启示录》既有在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领域、通信终端产品市场等方面历史功绩的记录,也有中国电信产业与世界电信巨人的差距分析,更有进入新世纪,面临入世,三网合一,中国电信产业应当如何回应挑战、抓住机遇的深刻探讨。
科技生产力:理论和运作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96
简介:
Research Report on Chin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velopment, 2002 b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 《报告》的编写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力求做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组织有序、出版及时。我们希望通过《报告》的编写出版,发挥我校入文社会科学门类相对齐全、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为数众多的优势,整合全校的科研力量,吸收校外的合作力量,对党和政府的社会、经济、文化决策起到应有的参考作用,为学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A clossary of scientific logic and scientific methodology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简介: 《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名释》想以一种简明的风格把科学逻辑呈现在你面前。如果你与它素昧平生,本书将给你提供有关的基本知识,并用历史上那些色彩缤纷的人物、事件、思想充实你的头脑。如果你对它已经耳熟能详,那么,《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名释》将加深你的印象,并为你贡献一个别出心裁的构架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材料。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esearch reports on Chin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velopment 2006,Social harmony and humanistic concern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系列发展报告2006的各个子报告均由编委会负责审定选题、整体框架、主要内容和编写体例,并由其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审核写作提纲。各报告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会议确定,学校聘任;主编聘请副主编或执行副主编。各报告根据主题,分别聘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知名学者担任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分别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6》、《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6》和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esearch reports on Chin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velopment.2008-2009,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and focus on hotspots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本报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8—2009》——是改版后的第一卷。学科的交叉与整合是近年来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本卷的主旨报告定为“学科整合与热点聚焦”,试图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分化与整合、人文社会科学整合的动力和走向、整合态势下的热点聚焦三个层面,对当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科发展问题进行论述。
百年学术精品提要,文史与哲学卷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简介:阅读精品,能启迪智慧,激扬心灵;与精品为伴,能见贤思齐、反躬自问。 没有大师,难出精品;没有精品,何来大师。大师是什么?大师就是学术前进的界碑。精品是什么?精品就是学术界碑上的铭文。 本书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提要的方式对近百年的学术精品加以回顾与品评,以期唤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精品意识”、挖掘“精品”背后的学理基础。透视学术大师的精神底蕴。 本书既可供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生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之用,对于一般读者,也不失为一部拓宽知识面、开启心智的厚重之作。 本书为《百年学术精品提要》之一《文史与哲学卷》。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esearch reports on Chin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velopment.2012-2013,Litera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作者: 陈雨露,刘大椿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 本书分为主旨报告和一级学科报告两部分,主旨报告部分以“文献支持与实践取向”为主题,力求从整体上给出学科的发展趋势;一级学科报告部分分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23个一级学科,分析阐述其发展历程、趋势和前景。书稿统分结合,给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百年学术精品提要,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卷及其他
简介: 阅读精品,能启迪智慧,激扬心灵;与精品为伴,能见贤思齐、反躬自问。 没有大师,难出精品;没有精品,何来大师。大师是什么?大师就是学术前进的界碑。精品是什么?精品就是学术界碑上的铭文。 《百年学术精品提要(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卷及其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提要的方式对近百年的学术精品加以回顾与品评,以期唤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精品意识”、挖掘“精品”背后的学理基础。透视学术大师的精神底蕴。 《百年学术精品提要(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卷及其他)》既可供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生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之用,对于一般读者,也不失为一部拓宽知识面、开启心智的厚重之作。 《百年学术精品提要(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卷及其他)》为《百年学术精品提要》之一《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卷及其他》。
百年学术精品提要,政治学与法学卷
简介:阅读精品,能启迪智慧,激扬心灵;与精品为伴,能见贤思齐、反躬自问。 没有大师,难出精品;没有精品,何来大师。大师是什么?大师就是学术前进的界碑。精品是什么?精品就是学术界碑上的铭文。 本书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提要的方式对近百年的学术精品加以回顾与品评,以期唤起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精品意识”、挖掘“精品”背后的学理基础。透视学术大师的精神底蕴。 本书既可供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生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通识教育之用,对于一般读者,也不失为一部拓宽知识面、开启心智的厚重之作。 本书为《百年学术精品提要》之一《政治学与法学卷》。
Research Reports on Chin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velopment, 2004 b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Transcendental Affection
简介:各报告的编写在定位上,力求以创造性、权威性、针对性、预见性的成果,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给广大读者以新的启迪;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强化问题意识,有的放矢,同时,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力求精、力求有所突破;在研究内容上,既强调连续性,又体现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努力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
Re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esearch reports on China human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velopment.2007,Evaluation limit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简介:近几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年度系列发展报告(即《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的出版发行,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成为我校一个重要的学术品牌,这让我们深感欣慰,也增加了我们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和信心。正是基于这样的责任和信心,加上近一年的努力,我们又编写出版了中国人民大学系列发展报告2007。 中国人民大学系列发展报告2007的各个子报告均由编委会负责审定选题、整体框架、主要内容和编写体例,并由其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审核写作提纲。各报告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会议确定,学校聘任;主编聘请副主编或执行副主编。各报告根据主题,分别聘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知名学者担任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分别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7》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7》的依托单位,在组织和写作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重庆出版社,199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