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innovation
作者: 许福运,刘二稳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创新的人口和前提是具有良好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只有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料,在自由想象中创造灵感,才能在前人不曾涉及的领域有所建树和突破。培养学生的自立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创新人才,离不开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与利用。只有掌握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才能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利用信息。信息检索是大学生创新的前提和基本技能。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信息检索与创新》针对这一需求,详细讲解信息检索、创新思维、创新步骤、创新训练等内容。将信息检索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在创新方面给予读者帮助和启发,本书在每章节开始说明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及教学目的,在章末设计了本章小结和思考题。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信息检索与创新》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广大读者提高创新和检索能力的实用参考书。本书的筹划、内容大纲、编写组织均由许福运负责。
新编新闻评论
作者: 薛中军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新闻评论作为强化、反馈、整合报道效果的有效形式,正在成为干预生活、监督社会一种重要舆论力量。当代新闻评论对媒体公信力、形象力、影响力的构建,起着不可低估作用。 本书从新闻评论发展的历史及所起的作用到新闻评论种类、职责、文体等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内容包括:起步与发展,先驱与影响,分析与探索,种类与概要,支点与表述,评述与要义,专栏与写作等22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学生教材,也可作为有志于新闻评论工作者,以及从笔爱好新闻评论的受众的参考书。
英文共同题名:This is Beijing
作者: 李欣主编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2008
简介: 北京,是一座朴实亲切而又大气磅礴的城市既能海纳百川,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姿,既能独树一帜,又不孤芳自赏。《这里是北京》不仅在节目内容上表现北京,更重要的是使栏目的灵魂与北京的灵魂相融合,使节目的风格与城市的风格相一致,这个栏目不仅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来静静的用心体会。通过电视荧幕,不仅可以传声、传影,而且还要传神。 京腔京韵自多情,《这里是北京》独创的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使北京观众产生亲切感,其魅力更可以辐射到全国甚至世界。尤其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北京成为了全国的焦点、世界的焦点。当我们还在趋之若鹜地学习英语的时候,中国语言已经悄然成为了世界的一种新潮流,而独特的京腔京韵,更是以其亲切、个性、含义丰富、历史积淀丰厚等特点,为国内观众和国际友人所追捧。 中国乃至世界,像北京一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并非绝无仅有,北京的特点究竟在哪里?当我们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时候,大家到北京来看什么?又能感受到什么?《这里是北京》一直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里是北京》的节目里,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支点——古人、古迹还有我们。有个词叫“物是人非”,时代变了,主角变了,但是遗迹还在,这就是纽带,就是一座城市生命延续的证据。拿我们最熟悉的故宫来说,当年的过客是明清的二十四位皇帝,今天的过客就是你我等人。看起来相隔数百年的几代人,却可能在同一级台阶上留下脚印,触摸同一件文物,联想起同一个典故。这种今人与古人的默契,使冷冰冰的古迹充满了情感和生命,使不能言语的文物,具有了表达的能力。这正是北京的与众不同、也是《这里是北京》所要传达的信患。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历史并不遥远、古人并不陌生、文化也有生命。 2008年即将召开的奥运会,给北京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展示魅力的舞台,也为《这里是北京》提供了一个彰显个性的机遇。与此同时,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栏目也在为迎接奥运添砖加瓦,为人文奥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北京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北京卫视是让世界了解北京曲窗口,《这里是北京》则是挂在窗口的一面旗帜,有着鲜明的特点,随风招展的同时,表达着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期待。让北京的魅力从这里走出去,让世界的关注从这里走进来,让《这里是北京》告诉广大的电视观众,这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北京。
简介:探寻古都风物 传承人文风情 北京台唯一一档本土文化栏目 将带领观众用独特的方式 探访北京的人文古迹 巷陌民风 用独特的视角 反映北京的历史、文化、名人、掌故 在变化中看传统的北京 在变化中看现在的北京 探寻老北京的人文精神 留住易逝的文化根脉 《这里是北京》——一幅北京精神地图 北京,是一座朴实亲切而又大气磅礴的城市既能海纳百川,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姿,既能独树一帜,又不孤芳自赏。北京卫视的《这里是北京》不仅在节目内容上表现北京,更重要的是使栏目的灵魂与北京的灵魂相融合,使节目的风格与城市的风格相一致,这个栏目不仅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来静静的用心体会。本书就是该系列节目的文字版。
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
作者: 于翠玲,刘斌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内容包括:如何看媒介这面“镜子”、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手机新媒介、媒介与经济、媒介与政治、媒介与文化、媒介与国际传播、媒介与传播规范、后记。
Activating the Media
作者: 陆小华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04
简介:不断变化的现实、充满生机的实践与一个个复杂交织的问题,引导着作者对传媒竞争对策作出系统的思考与分析。《激活传媒》正是在梳理传媒代际更替轨迹与机会判断的基础上,基于对信息消费方式与受众需求偏好变化规律的跟踪,系统探讨了不同形态传媒如何实施跨媒体整合与聚合,如何实施市场适应性调整,如何激活传媒的内在潜力、增强竞争力,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六大对策方案。 本书相比“传媒竞争对策”系列之《整合传媒》和《再造传媒》,作者有了很多更新的思考和发现,从方法论的层面上给出了更具启迪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统对策方案,读后定会令你眼前一亮,茅塞顿开!
媒介形象
作者: 宣宝剑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 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 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 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 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formation-based society in Japan
作者: 方爱乡著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论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目的是全面总结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及经验教训,通过日本的实践从理论上认识信息社会,为推进我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论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第一手最新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具体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逻辑思路,以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法制建设,政府的战略、计划与政策措施为主线,全面论述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分析日本信息社会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总结了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12条基本经验: (1)实施技术创新立国战略,推进IT技术研究开发;(2)实施IT立国战略,引领信息社会发展方向;(3)加强信息社会法制建设,保障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4)建立IT战略本部,加强信息社会建设领导体制;(5)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 (6)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7)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数字鸿沟;(8)用IT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9)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改革,营造信息化的社会环境;(10)加强信息安全和信息保护,建设安全放心的社会;(11)加强IT教育,培养IT人才; (12)加强信息统计,提供充分可靠的统计资料。 《论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研究的理论目的,是从特殊到一般,把现象层面的对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了解和认识,上升到规律层面的了解和认识。为此,《论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围绕信息社会与服务社会,信息社会主要的生产与信息社会发达的标志,信息社会的发展道路,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信息经济,国际信息中心与信息大国、信息强国,以及推进信息社会建设的领导体制七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总结与理论思考,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认识和观点。
孔子VS基督
作者: 蔡德贵著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简介:《孔子VS基督》的主要内容:欧美的节日,都是为神过节,圣诞节,复活节等等。不为人过节,不为自然过节,人的脑子中尽是魔鬼与神灵。上帝是主人,甘心做奴隶。中国人的节日是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因大地万物而欢乐,因人间生灵而喜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自然为美。因而中国画多是山水画、人物画。欧美人活着怕魔鬼,死了怕地狱。因而欧美的绘画,多是圣经故事。只有神,没有人,更少自然之美。欧洲的圣人,装神弄鬼。把自己吹牛成上天的儿子。以恐吓和诅咒传教,信我者上天堂,不信我者下地狱。这就是欧美人的圣人。让一代代的欧美人,几千年来生活在魔鬼的恐吓之中。 欧美的节日,都是为神过节,圣诞节,复活节等等。不为人过节,不为自然过节,人的脑子中尽是魔鬼与神灵。上帝是主人,甘心做奴隶。中国人的节日是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等,因大地万物而欢乐,因人间生灵而喜庆。
Media business model
作者: 孔炯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传媒赢利模式:首次揭示媒体经营成败的关键》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文化学分析
作者: 郝书翠著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作者郝书翠《真伪之际--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文化学分析》中对“李约瑟难题”进行哲学文化学分析的初衷在于,以这一“难题”为个案,通过对其所产生的争论的分析,澄清种种争论的理论依据,试图找到能够使争论双方达成一致的逻辑。沿着这一思路展开论述,前文依次揭示了争论所以形成的理论背景、文化人类学领域的相对论与进化论的对立、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悖论、理性与价值的分裂,并由此探讨了超越争论和对立的途径——马克思建立在实践本体论上的唯物史观。
Moral intelligence pk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作者: 贾格拉底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是一部科普读物。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道、器、阴阳、五行等学说和以《时间简史》为代表的西方机械观进行对比分析,力图说明中西文化的异同。
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与大学图书馆
作者: 郑兰主编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在信息社会,信息素质己成为人们信息化生存的必备条件;已作为信息社会学习者的执照;已成为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本着帮助大学生了解信息时代下信息素质的要求,了解如何利用图书馆培养自己的信息素质,并为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信息指示门径目的,本书介绍了大学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并从培养读者信息意识的角度,介绍了各类型信息的找寻、检索路径;从培养读者信息能力的角度,介绍了OPAC和跨平台检索;从培养读者的信息道德角度,介绍了图书馆与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知识。本书既可作为大学生入馆教育的基础教材和“文献检索课”的入门读本,也可作为一般读者提高利用大学图书馆能力的参考读物。同时,还可以作为大学图书馆馆员的上岗培训教材。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 and American communication styles
作者: 贾雪睿著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中美交际风格比较研究》从口语交际和语篇组织结构两个视角来比较中美文化的交际风格,这两个视角不仅与信息交流有关,而且与交际中的社会关系的处理有关。《中美交际风格比较研究》指出,间接式与直接式风格在中美文化中分别占有主导地位,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口语的交往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笔语的语篇组织结构方面。这种相同或一致性表明,中美之间在交际风格方面的差异绝不是偶然现象。这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日常交际,甚至在学术写作中系统的和一贯的做法。《中美交际风格比较研究》的分析和探讨证实了中国文化中的交际与语篇组织结构对间接式风格更为侧重,而美国文化中的交际与语篇组织结构对直接式风格更为侧重。尽管几乎所有的文化在日常的交往与交际中都采用这两种风格,然而,侧重程度因文化而异。为了分析和解释两国文化的交际与语篇组织结构风格的差异,书中提供了一个框架。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习题集
作者: 张友生,刘洋波主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简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习题集》由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组织编写,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级别考试的辅导与培训教材。本书根据最新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大纲,对2005-2011年考试真题进行了归类总结,并给出了解答,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应考,实践性较强。 考生可通过做本书的习题,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考试内容的分布,以及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法律文献检索教程
作者: 于丽英,罗伟编著
出版社:
简介:《法律文献检索教程》对各种资源的内容、特点、获取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有机地将图书馆传统馆藏、工具书、数据库、网络资源和搜索引擎结合在一起,形成融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为一体的检索方法和应用体系。 全书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内容力求创新,通过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的介绍,从法律学科整体高度把握法律文献的研究和应用。第二,结构组织具有系统性、合理性。全书分为规范性法律资源、非规范性法律资源、法律检索工具等几个主要部分组织相关内容,以清晰地把握丰富、多元的法律文献信息,达到综合、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结果。第三,实践性强,突出了法律文献检索的特色。总之,通过学习和训练,将有助于培养法律专业人员的信息素质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其能够了解本学科信息的类别与类型;了解本学科常用的信息源与检索策略;能够对本学科文献的内容做出有效的评价;能够对本学科文献中举出的证据、例子的有效性做出判断等等。全书注重法律检索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视文献检索、获取和利用等应用技能的传授,循序渐进地提供了综合应用文献信息的知识和方法。这既是对专业人员的实践性训练,也是一种研究思维的训练。当然,这种技巧和方法并不能只通更多>>
Media studies : 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 /
作者: Lisa Taylor and Andrew Willis = 媒介研究 : 文本、机构与受众 / 利萨·泰勒, 安德鲁·威利斯.
简介:媒介研究通常被分为三个研究领域,这也是本书所用的分类模式:文本、机构和受众。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媒介研究领域的分类、主要概念、核心问题、研究切入点等,为初学者提供了进入这个学术领域并能够利用专业的概念和思路参与讨论的基础知识。作者提供的文本分析“工具”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介内容:通过梳理关于媒介机构的争论,作者审视了提供媒介内容的组织机构,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媒介产业;在有关受众的章节中,作者对受众的各种情况及其对媒介的消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从本书的内容和组织结构还可以看出以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为核心的欧洲媒介研究与美国主流大众传播研究在课程设置、思路和方法论上的一些差别,以及二者近些年来在学术界的互动与融合。
作者:
简介: 《中国媒介与女性研究报告(2005—2006)》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 介与女性”教席的执行机构、中国首家媒介与女性研究机构——中国传媒 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的新近研究果。 该报告第一次全面梳理中国媒介与女性研究的理论建树,系统呈现中 国媒介与女性实践的发展动态,综合考察了中国当代媒介与女性的互构关 系。历史考察与热点解读相结合,宏观政策分析与深度实践总结相融合, 个案透视与社会调查、专题数据相对照,角度多元、议题丰富,拓展了我 国媒介与女性研究的内涵。 该报告汇聚了多学科的学界、业界专家学者的智慧,贯穿社会性别视 角,对我国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中女性与媒介相互建构的复杂关系,如女 性传媒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媒介传播中社会性别观念的表达、传播媒介对 女性的影响以及当代女性媒介的经营等诸多前沿课题,进行理论探讨、实 证分析,体现了近年我国媒介与女性研究的重要发展。
暗访调查实务
作者: 张少科著
简介:本书作者具有丰富的暗访实践经历,暗访时间历时10年,暗访卧底500余次,暗访对象涉及三教九流、各行各业,这在国内传媒界是罕见的;在10年的暗访实践中,作者未因暗访的手段、过程和结果引起过诉讼,这更加难得。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突破过去一些新闻理论书籍从观点到观点、从理论到理论的枯燥说教,把近百个暗访案例穿插其中,使本书读来引人人胜,令人不忍释卷;同时,书中的独到见解、精辟阐释也使本书增色不少。作为国内第一本由暗访记者撰写的暗访理论书籍,本书是为老记和未来的老记们量身定做的,也可作为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
作者: 岳海翔主编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简介:《新闻传媒写作要领与范文》内容为:消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是新闻文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新闻是报道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传播媒体向社会输出新鲜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科学出版社,201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华艺出版社,2008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中信出版社,2004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