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6 项 “���������������������,2010” 相关结果
中国文化概论:教师用书
作者: 方克立,周德丰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中国文化概论(教师用书)》共十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史学、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古代哲学等。
Road to heaven
作者: (美)比尔·波特著;明洁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2010
简介: 《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1972年去往台湾。在一个佛教寺庙里生活了三年。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天亮前起来诵经,夜晚听钟声,一日三餐素食,一个房间,一张床,一顶蚊帐,没有钞票。如果我的腿太痛,我就读书。 三年后,他离开寺庙,隐居在一个山村里,开始着手翻译一些中国古代隐士的著作:寒山,拾得,丰干,石屋和菩提达摩。但最终,他决定自己亲自去寻访中国隐士,即使岁月流迁,他根本无法预知自己是否能够找到他们。或这种与宗教联结的生活方式是否存在。1989年,他找来自己的朋友,摄影师史蒂芬,两个人一起踏上去往终南山的路途。 后来他写了一本书。《空谷幽兰》。翻译出版是2001年,印了四千册。曾在一本先锋杂志上见到封面。是路途中拍下的照片。作者拄着登山的拐杖,穿蓝布衬衣,摄影师戴斗笠,身上斜背着包袋。两个对东方文化充满激情的成年美国男人。旁边站着年轻的和尚,路途装束,光头,浓黑的眉,左手手腕上绑着白毛巾。他们似正经过峻峭山顶的灌木丛,背后是尖耸的山峰和浓雾。
军阀与五四
作者: 张鸣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一个军人集团的裂变,一个少为人知的五四。 五四不仅是思想史上的标志事件,还是政治史中的一个巨大事件场域 。学生运动只是五四的表面浪潮,其下汹涌的,是那个时代纷繁复杂的军 阀政治——各个军阀和政坛派系都在捣鼓五四,而五四最终对于民国政治 的走向,起着扳道工的作用。 以往的五四研究,跟五四关系密切的军阀和政客,比如直皖之争,官 僚政客中的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之争,全都为人忽视了,好像五四期间,这 些政坛上的要角,全体失踪了一样。另外,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政治事件, 它的运作是怎么回事?怎么动员的,怎么宣传的?运动中的学生跟商民是 怎样的关系,跟军警又是怎么回事?好像都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五四对于中国政治的走向,不仅在直皖之争上扳了道岔,在走 向激进的大方向上,也推了一把。但是,中国最终走到今天,原因其实很 多,五四绝非根本性的推动力。
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
作者: 叶朗,朱良志著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简介: 《中国文化读本(黑白插图本)》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显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在读者面前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的人文形象。
武昌首义世纪读本
作者: 罗时汉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以独特的角度表现武昌首义。全书约50万字(含图片、资料等),前 后有著名学者章开沅、冯天瑜二位先生所作的序言和作者本人创作谈式的后 记。正文部分共18章,前面5章归纳了武汉的城市历史地位和酝酿武昌首义 的社会大环境;中间9章叙述了湖北地区革命组织的建立与武昌首义暨阳夏 保卫战的发生经过;后面4章回顾了武昌首义的意义及影响包括首义文化的 形成和发展。脉络清晰,结构合理。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作者: 余秋雨著
出版社:岳麓书社,2011
简介: 余秋雨先生七年来唯一新作。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一书的主体内容是余秋雨先生以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内容是中华文化史。它与大学规范的文化史课程不同,只探讨一个现代人应该对漫长的中华文化史保持多少记忆。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采用了一个新颖的形式来解读中华文化,即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再加上课后与学生间的“闪问”、“闪答”,使《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精彩纷呈而明白晓畅。对于中华文化史的讲述,《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也不是按部就班地泛泛而谈,而是以点带面。对于文明早期特别强烈的文化亮点,在余先生看来,它安顿了中华文化的精神魂魄,重点论述;而对于后期那些漫长的历史走廊,则快步走过。这是余秋雨心中的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一部充满强烈色彩感的中华文化史。余先生以其饱学和情感,向国人传递文化记忆,以人类四大古文明中保留最完整也最璀璨的中华文化,敲响世界文明之钟。《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一书繁体版2010年在台湾出版,在华语世界引起轰动。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远古时代
作者: 白至德编著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简介:《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远古时代》内容简介:这里描述了从考古资料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状况。上起人类的原始,下与夏商周对接,涉及中国史前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对象的方方面面。远古时代主要描述了我们的远古祖先(约180万年前-1万年前)、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1万年-前3500年)、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和周边地区(东北、甘青、东南、华南、西南)远古文化的辉煌。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已有分布广泛的人类活动。他们留下了原始社会的踪迹。 白寿彝: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49年,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代表,并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此后,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并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 朱筱新编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公共选修课程中的一门课程, 本教材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需求,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 具代表性,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一定帮 助的中国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通过阐述,深入分析和揭示其所蕴涵的人文内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 良传统和魅力。本教材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较强,不仅对 于高校师生而言是一本难得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而且对于其他有 志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而言也是难得的入门书籍。
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
作者: (英)庄士敦著;李伯宏译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一位是末代王朝的逊位皇帝,一位是中国历史上首任、也是独任的外籍 帝师。 当时,中国正值新旧交替之际。民国刚刚建立,清朝皇帝宣布退位,但 仍保存帝号,留住紫禁城。民国总统徐世昌同郡王载涛等开明皇族协商,决 定为14岁的溥仪聘请一位英文“师傅”,后选定时任威海卫英租界行政长官 的庄士敦。 庄士敦,英文名为瑞吉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人 ,1898年牛津大学毕业,被派往香港任港督卜力的秘书。后取中文名庄士敦 ,宇志道,取《论语》“士志于道”之意,志在探求中国文化真谛。 庄士敦在皇宫任帝师近6年。这位帝师不仅教英文,还讲历史地理、社 会政治,让学生阅读各样报刊,与溥仪逐渐建立了师生情谊。同时他也更多 地参与宫中事务,甚至担任过颐和园的大总管,受赐头品顶戴。这期间,他 还接触皇族成员、亲王大臣、民国总统、国会议员、各界名流,甚至包括各 路军阀,同他们论天下、斗计谋、争曲直、结友情。在帝制转向共和的历史 背景下,他详尽记述了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宫内官外的大小事件,写成这 部独具历史价值的煌煌大书:《紫禁城的黄昏》。
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
作者: 杨奎松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国共关系研究上的成果之一。作者历经数年,搜集整理了 两党在抗战前后十多年间谈判的草案、提案和谈话录,以及在各时段开具的 条件;直接或间接引证了各种涉及谈判问题的来往信件、电报、报告、情报 及会议记录等材料;解密解析了“‘收编’与‘改编’”“‘合并’与‘跨 党’”“新四军问题交涉”“蒋毛会面之流变”“马歇尔调处的成与败”“ 打亦谈来谈亦打”“南京代表团的困境”等一系列谈判的核心问题;真实再 现了在云谲波诡形势下,国共两党谈判的曲折过程和历史真相。
China,1900: the eyewitnesses speak
作者: (美)弗雷德里克·A. 沙夫( Frederic A. Sharf),(英)彼德·哈林顿(Peter Harrington )编著;顾明译注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1900年:西方人的叙述:义和团运动亲历者的书信、日记和照片》内容简介:1900年,在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曾让西方人胆战,也反映出中国人面对强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一百多年来,关于叉和团有种种论说,其中西方人是如何评说这场运动的,从《1900年:西方人的叙述:义和团运动亲历者的书信、日记和照片》中可以见其一斑。 《1900年:西方人的叙述:义和团运动亲历者的书信、日记和照片》将一些西方人在当时留下的文字展示出来,从中可以看到那年6月打响第一枪后发生的中西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冲突它们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但同时也是属于西方人视角下的记述.其立场的偏颇,记录中的某些失真,均须请读者予以认真甄别。
作者: 张岂之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性读物。绪论扼要论述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随后分十一章介绍传统文化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哲学、伦理、史学、文学、宗教、文物、教育、书法、绘画、医药、养生、饮食、建筑、节日诸方面,从而展示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相互影响。最后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遇到的挑战。在结束语中则展望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向。全书图文并茂、文字流畅、叙述清晰、可读性强,适合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尤其适宜作为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的教材,以及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读物。
中华文化史
作者: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以宏大的构思、新颖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和严谨而优美的文笔,全 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生成机制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上编从地理背景、经济 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机制,重理论而又多有丰 富史料的佐证;下编勾画了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 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 生的发展历程,有描述而又不乏精辟议论的概括。 本书既可作为文化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又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 精髓提供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指引。
戊戌政变记
作者: 梁启超著
简介: 本书乃梁启超就亲身参预的戊戌变法及继之政变的一个总的说明,意在 为变法张目,为改良辩诬。全书纲举目张,条理俱备,文质并举,慷慨激昂 。梁氏的这一文本百年来已成为关于戊戌变法及政变的权威叙事,虽有论老 详细抽绎梁氏行文的背景、动机及叙事后果,仍不碍百年后今之读者重温旧 事,鼓荡激情焉。
Big picturebook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 叶朗,朱良志原著;小奎,左左[绘]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10
简介:《中国文化绘本(人生智慧)》是一套用漫画的方式介绍中国文化的读物。我们希望,读者从这《中国文化绘本(人生智慧)》中可以感受到活的中国文化,也就是说,读者不仅可以从书中获得中国文化的具体知识,而且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感受到中国人活生生的性格、灵魂和情趣。 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的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 我们从儒家哲学和中国画家的山水花鸟画,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生命的爱,看到中国人对人与万物一体之美的欣赏。
中国文化史
作者: 陈辉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为高校中国文化史课程的配套教材。全书在介绍中国文化史知识 的基础上,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着力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 审美情趣,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与时代感 为一体。全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有:中国古代文物评价与欣赏、中国 古代文学艺术、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中国古代的教育和职官制度、中国 的民俗文化、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化名人评价与欣赏、中国古 代的科学技术等。
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
作者: 喻学才,王健民著
简介: 本书是国家文物局人文社科“十五”发展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文化遗 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结题之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文化 遗产保护基础篇;下篇是风景名胜区建设主旨篇。 上篇11章中,对“文化遗产”作出了新定义;创建了价值构成、价值 评价体系、评估准则、评价程序和案例;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危机的历史 背景、保护传统,以及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经验;回顾了我国文化遗产 保护的实践,并提出了开展文化基因组工程等若干决策性战略和策略建议 。 下篇7章中,探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各种关系;阐述了 彼此之间如何和谐互动、存在怎样的矛盾,以及如何化解的指导思想、途 径和方法等。 书后附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名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录等7个重要资 料。 本书可供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相关部门管理人 员参考。
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 晁中辰主编;林红,王镇富著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叙述了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最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中华文化形成的基础和特点、先秦秦汉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萌生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的区域性交流与碰撞、隋唐五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等。
读《左传》悟人生
作者: 高坊清编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左传》是历史画卷,是文学鼻祖。是道德全书,是智慧宝库,是治 国箴典。本书从《左传》中精选出近七十个对现实人生有较强启迪教育意 义的故事文段,进行了较通俗的编译和较中肯的析解,并结合当今社会有 关社会人生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感悟),从而把 经典文化传承与现实生活观照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的求实精神。另外还撷取了《左传》中的大部分警言佳句以飨读者。是书 以其较强的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鉴赏性和针对性。为弘扬民族传统 文化、思考现实人生问题开辟了另一片天地,是一部构思新颖、可读性强 的国学新作。
这样读资治通鉴.全本(第二部),大国崛起:从汉高祖到汉武帝
作者: 锐圆著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2010
简介:该书以鲜明的个性跃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使294卷的《资治通鉴》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令人忘而却步,与普通读者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使历史变得亲近了许多。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是该书最大的特点。该书在还原历史现场的同时,不失时机地以现代意识对当时制定政策的策略、用人的方法、战争中敌我双方的用兵战术和心理揣摩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尤其对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专制、权力人格、政治斗争以及政治手段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具有以往所没有的另一种认识。该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解读历史反观当下,因为历史的经验也昭示着卓越的管理智慧。本书的文笔兼具尖锐辛辣和轻松幽默的风格,读起来有生动之感,让人重温了文史不分家的传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南海出版公司,201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岳麓书社,2011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新星出版社,2010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新世界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