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8 项 “���������������������,2006” 相关结果
于丹《论语》心得
作者: 于丹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6
简介:《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注:全本双色印刷,配四色彩插
傅佩荣解读易经
作者: 傅佩荣著
出版社:线装书局,2006
简介:《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古老而又成熟的伟大经典。其内容涵盖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间让人类安身立命。其方法则是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情境,展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 本书是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傅佩荣教授将《易经》的六十四卦视做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并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在解读中,作者参考了传统注疏与历代学者的译注成果,同时又力求将其通俗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阅读本书,开启《易经》无限宽广与丰富的世界,读者必对此心领神会,达到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作者: 安启念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是一部充分体现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著作。作者站在 当今时代的高度,依据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取得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发展史研究中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 本书导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般规律作了探讨,运用当代诠释 学基本原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首先是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实践 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选择与解释。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化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产生了三种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正 文以1949年为界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论述了第一种形态,即以实事求是为理 论核心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着重分析了它的形成机制,它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联系。下编强调两种思想的冲突是1949年至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基本特点,在“文化大革命”中,脱离实际 的“左”的倾向在冲突中日渐占据上风。 本书最后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作了梳 理,强调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兴起及其重大理论意义,并尝试对“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的 深刻影响,更多>>
老子与百姓生活
作者: 姚淦铭主讲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简介: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惊喜地发现,很多电视观众越来越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家是想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享受生活;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更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明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走出象牙之塔,走向人气指数最旺的民间,去为普通百姓服务。 姚老师用他诗化的语言、通俗的比喻,将老子的非凡智慧与百姓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巧妙地用老子的智慧为我们分析现代人存在的许多问题。他演讲生动深刻,脱口成章,循循善诱,春风化人,很受电视观众欢迎,觉得老子原来离我们这样近,老子的智慧原来是这么贴近我们百姓生活! 本书是姚老师在《百家讲坛》演讲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本书的特点一如演讲,将深刻的哲理,用通俗的语言浅显地写出来,人人可读,人人可懂,人人可用。一书在手,可以启发新知,可以滋生新智,可以与大智者老子促膝谈心,可以与他结伴同行,心中永远盈满智慧。
Dialogue of two books from heaven:I Ching & DNA
作者: 谢文纬著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简介: WMPA全称为“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WMAP项目物理学家查尔斯·班尼特等人说,他们“最精确测量了婴儿期的宇宙”,发现了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万亿分之一秒内急速膨胀的新证据。这些证据来自科学家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分析。微波背景辐射是导致宇宙诞生的“大爆炸”留下的“余烬”。据WMPA最新观察结果,宇宙已存在137亿年,而恒星开始闪烁的时间为“大爆炸”后4亿年。 新的天文证据表明,发生在137亿年前的惊天动地的宇宙“大爆炸”,仅仅在万亿分之一秒内就占据了几十亿光年的空间,这样的爆炸规模是很难用一次“热力大爆炸”来解释的,答案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正物质构成的“宇宙黑蛋”与反物质构成的“宇宙黑蛋”相撞所产生的湮灭反应,引发了 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无极而太极”只是万亿分之一秒的一瞬间,这是物极必反,阴阳转化,阴生阳的一瞬间,两颗正、反物质凝聚的“宇宙黑蛋”,在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孵生出具有几十亿光年空间的阳性世界,而在这巨大无比的空间中,只有光子存在,这就是阴生阳,阴转化为阳。 正物质构成的“宇宙黑蛋”与反物质构成的“宇宙黑蛋”本是两块“黑冰”,整个宇宙由于能量全部耗尽,也变成一个冰冷的世界,但是两颗“宇宙黑蛋”的相撞,使世界立刻变得火光一片,因为正物质“宇宙黑蛋”与反物质“宇宙黑蛋”瞬间的湮灭反应,不仅产生了无数光子,而且释放出无数能量,于是宇宙立刻变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充满能量的火球。
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作者: 陈来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本书作为系统研究王阳明哲学的专著,思境恢弘,学理精审,史料详尽,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思想把握上的理论造诣和文献把握上的学术功力,代表了当代阳明学研究的高端水平。本书虽集中在王阳明哲学的研究,但其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对整个阳明学、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曲哲学的研究皆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Stories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作者: 唐那碧等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以点带面地勾勒了历史的线索。儒的故事,强调它在不同思想家那里不断生成的意义,面很宽;释的故事,则主要以释迦太子悟道传道为线索,体现了个体成长的过程,有很强的启发性;道的故事,则特别着重它在世事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包括负面的效应。 你想了解儒释道三教的历史和内蕴吗?本书以点带面地勾勒了儒释道三教历史的线索,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该书汲取中国传统思想的营养,让我们更谦逊,让我们更自信。
孟子说解
作者: 幺峻洲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2006
简介: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位有远见的母亲真是没有白费心思,她的儿子孟轲终于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誉,与儒学始祖孔子一道被称为“孔孟”,孟子本人也被尊为“亚圣。”在这部近三万五千字的著作中,作者构建了完整、庞大的孟学体系。千百年来,无数学者把这一庞大的学说体系条分缕析,或以注疏、章旨形式,或以旁通、体认等名目,指出孟学所蕴含的价值。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傅佩荣解读孟子
简介:《孟子》继承发扬孔子思想,是一部记载孟子周游列国与君主论政的对话录,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经典。孟子身处乱世,当时天下七国争雄,盛行合纵连横之权谋,而孟子却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君主对谈仁者王道,论辩滔滔,宏大深刻。 傅佩荣教授解读《孟子》,集中关注孟子无懈可击的辩才和精微深刻的思想,以现代白话译解,并综合与融会历代注家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引领读者跨越文字的隔阂,去探究孟子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作者特别凸显孟子的思想基础——人性论,将其视做儒家哲学思想大厦的基石,对于现世人生也颇有指导意义。
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
作者: 詹剑峰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图书简介: 老庄哲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三足鼎立,体系博大,内容精深。詹剑峰,已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涉西方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学贯中西,知识博洽,长于墨子和墨经以及老庄哲学等的研究。本书是作者老子研究的结晶,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精研覃思,考证老子身世,探析学脉流变。作者专门辟出两编介绍了老子思想中的“天道自然”观和“人法自然”论,老子思想之奇葩包罗其中,具有很高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开卷有益。
秦汉哲学
作者: 周桂钿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6
简介: 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崇尚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哲学思想几无发展。汉初记取秦亡教训,缓和矛盾,休养生息,黄老之学盛极一时。随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其后谶纬之学兴起,同时出现了王充等人的反正统思想。东汉后期,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社会危机频仍,哲学思想呈现复杂的新局面。汉代哲学主要围绕天人关系、宇宙形成、形神关系以及古今、人性等问题展开。本书共分秦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秦汉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秦汉哲学的特点、秦汉哲学的序幕等二十个章节。
Everyday talking about Mencius
作者: 周德波编著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2006
简介:《孟子》一书为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伟大的思想家孟轲及其学生所著,是儒家思想的一次重要的总结。也是一次重要的补充。和《荀子》一起成为战国时期儒学的两座巅峰。 作为地位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反映“亚圣”思想的《孟子》一书千百年来被奉为儒家的经典。是学子修身的必要教材。梁启超认为“为修养受用起见,《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被除及兴奋” 。 那么。祓除什么呢?当然是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我们是否在“进退辞让取与”之间游离不定呢?我们是否光明磊落。无私无偏呢?我们是否意志坚强,百折不回呢?我们是否愿意为天下苍生计,愿意济世救人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成功也是其人格的成功。孟子便以他高尚的人格,为我们支撑起了一座精神世界的高山。他矗立在交错的时空里,巍峨而又不屈。他穿过历史弥漫的风尘.清晰地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为我们拨开那些人性混沌的幔帐。 无论是人世间的儒家后来者给他戴了多少高帽.也无论历代的帝王给了他多少的桂冠,我们暂且放在一边。我们要先去看一个生逢乱世的哲人那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要去听那激动人心慷慨任气的话语。 我们要去看他为我们所描绘的理想国。那里充满了丰实、和谐、体谅和眷顾。 我们要去看他为我们描述的美政图景,那里统治者宽容、尊贤、使能和仁爱。 我们要去看他为我们描述的理想境界,那里只有善意、宽容、克制和关怀。 我们要去听那些激励我们人生的话,衡量一下我们人生的重量。 我们要去听那些充满着智慧的对白,体悟生活中的观念和乐趣。 在孟子的言行里,我们可以对这位智者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作诸多方面的考量。 虽然我们身穿着现代的服装,咀嚼着今天的美食,言说着当下的事物。但是在缓慢进化的人性里,还有许多普遍的原则,照耀在不同时空的人生里。 也许,我们的浮光掠影只是对于孟子这座高山的个别景观的欣赏。不能穷尽它的全貌。但我们相信,这也必将是一次有益的旅行。
傅佩荣解读老子
简介: 《傅佩荣解读老子》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对后世的影响既深且远 可与儒家比肩。傅佩荣教授特别指出,老子所谓的“道”是指“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路。傅教授根据自己研习中西哲学三十余年的心得,解读《老子》,特别注重书中传达的深刻哲理与智慧,以凸显哲学“爱好智慧’的本义。在每一章原文之后,用白话取代一般读本的注释,文字上力求通顺畅达。而在解读部分,则参考了历代注家制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专就关键概念加以解析,可作为了解老子及圭家思想简明易懂的入门书.
中国先哲的智慧
作者: 林语堂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作者简介是: 林语堂(1895—1 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话堂。l 91 2if-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 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 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l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l 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l927年任外交部秘书。l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l 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l935年后,在
老子的智慧
作者: 林语堂著;黄嘉德译
简介:追寻中华文化之源,用经典的智慧点亮人生。老子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本书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并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老子。 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子是道家的开山鼻祖,影响深远。 《老子的智慧》1948年由蓝登书屋出版,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本书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闭幕式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老子。
傅佩荣解读论语
简介:本书融汇傅佩荣教授二十年钻研儒家思想的心得,目的在于为当代人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地阅读《论语》的方法,并将个人心得和创见与读者分享。 在每一章原文之后,作者用白话取代一般《论语》读本的注释,与原文——对应,文字简明畅达,易于理解。解读部分,是在详细研读各家资料的基础上,从中拣择分辨,作出准确合理的解法,并多有契合当代人心灵需求的创见。
处世的至境
作者: 子思原著;丹明子解译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2006
简介:《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重要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的朱熹把《中庸》从《礼记》四十九篇中分割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它的内容主要是发挥和贯通了孔子“中庸”的思想。“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 以“中庸”为名就是启发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中庸》一书还希望人们以“至诚”的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这本《〈中庸〉的智慧》,是作者将自己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的陈述。
《周易》译注
作者: 周振甫译注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简介: 《周易》作为百经之首,自古以来注本颇多,各派观点纷繁芜杂、莫衷一是。周振甫先生在参考各大经典注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力求挖掘出这部古老经典的真正价值。全书对《周易》的版本流传、理解《周易》的方法以及《周易》中卜筮的具体过程、卦象的来历、爻辞的含义、各卦的地位都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注释详尽,译文通俗易懂,是我们读《周易》必不可少的译注本。
《孟子》注评
作者: 鲁国尧,马智强注评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6
简介:梁惠王上① 共七章 (一)孟子见梁惠王②。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③。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日‘何以利吾家④?’士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⑤,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⑥。未有仁 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上:《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 》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 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②梁惠王:即战国时魏惠王魏藿,前369~前319年在位。魏原来都城在安 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因秦国的压力,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故魏也被称为梁,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惠”是其死后的谥号。③ 仁义:“仁”是儒家的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 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义”,儒家学说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 ④大夫:先秦时代职官等级名,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家:大夫的 封邑。封邑是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在内),又称采(cai)地。 ⑤乘:音sheng,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当时 战争的形式主要是车战,一辆兵车由四匹马拉,车上有三名武装战士,后有 若干步兵。古代常以兵车的多少衡量诸侯国或卿大夫封邑的大小。 ⑥餍: 满足。 【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 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大 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 ‘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 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 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 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 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 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 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二)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①:‘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 囿②,唐鹿攸伏,唐鹿濯濯,白乌鹤鹤。王在灵沼,於轫鱼跃。’文王以民 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日灵台,谓其沼日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③:‘时日害丧④,予及女偕亡 ⑤。’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①《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 典,故称《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期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 、小雅、大雅、颂四类。此章所引为《大雅·灵台》。 ②王:此指周文王 姬昌,殷王纣时的诸侯,子武王伐纣,灭殷。 ③《汤誓》:《尚书》中的 一篇。《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是儒 家经典之一。《汤誓》这一篇,记载商汤讨伐暴君夏王桀的誓词。传说,夏 桀曾自比太阳,说太阳灭亡他才灭亡。此章所引是百姓诅咒夏桀的话。④时 :这。害:同“曷”,何时的意思。 ⑤女:同“汝”,你。 【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观赏着鸿雁麋鹿,一面问道 :“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 孟子答道:“只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 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上说:‘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 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 活更积极。文王巡游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 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台深 池,但人民却高高兴兴,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沼叫做灵沼,为他能 享有麇鹿鱼鳖而高兴。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汤誓》中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人民要跟 他同归于尽,(他)纵然拥有台池鸟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周易纵横谈
作者: 黄庆萱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 《周易纵横谈》既有对于《周易》横切面的剖析:从《周易》的名义、内容、大意、要籍谈起,说到如何由数明象,依象言理,以掌握《周易》朴素简易的思辨历0程,然后探讨《周易》的时间观念,以体验《周易》周变流易,与时偕行的人生哲学,并以“元亨利贞”为例,展示学习《周易》的一种可行途径;也包括《周易》纵横发展的点线:从《周易》与孔子的关系谈起,再将《彖传》“乾道变化”与宋儒“礼一份殊”概念详作比较,归结于《周易》的文学价值。是书初问世于港台,享誉海内外十余载。庆萱先生之文字平实、流畅可亲,而分析颇细致精详,堪为初探易学者之入门读物,亦可供深入研究者借鉴发阐。
中华书局,2006
线装书局,200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齐鲁书社,2006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武汉出版社,2006
哈尔滨出版社,2006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