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llection of Tagore’s Poems
作者: (印)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著;徐翰林译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2005
简介:泰戈尔虽然在文学的各个方面诗歌。小说、戏剧都有许多作品,但他还是以诗人著称,被世界上不少国家称为“诗圣”。在印度,他的诗家传户确,传唱不衰。正如他自己所说:当我的声音困死亡而沉寂时,我的歌仍将在你活泼泼的心中唱着。
泰戈尔很早就表现出诗歌创作的天赋,少年时代就喜欢写诗,表达了诗人自由的不受拘束的思想,抒发了青春的欢乐,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这些诗打破了孟加拉传统诗歌的格律,创造了新的韵律,引起了读者注意。诗人早期的创作最有价值的是《故事诗》。故事诗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宗教、历史传说,篇幅短小。作者把它们加工后,借古讽今,反映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与殖民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表达了印度人民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种姓制度和反对封建压迫的强烈愿望。最重要的故事诗是揭露和控诉封建地主强取豪夺的《两亩地》。
泰戈尔的诗歌创作是多方面的,各个时期的特点也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个总的思想倾向,始终贯穿全部的诗歌,那就是反帝反封建。他的诗继承了他的民族传统又有新的发展。他继承了印度古代梵文和孟加拉民族诗歌的优秀传统、采用了生动流利的音乐性较强的孟加拉人民的口语,想象力丰富,抒情味强,韵律优美,节奏新奇,形成了自己清新健康的独特风格,深受人民欢迎。泰戈尔的爱国诗充满了对英国殖民者的愤怒和对爱国者的热切鼓励;反映了印度人民对民族解放的渴望,反映了斗争道路的曲折和艰巨,同时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泰戈尔的爱国诗艺术性很高,不是标语口号式的呼喊,表达出了印度人民内心深处的声音,语言朴素、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深得群众喜爱。
后来泰戈尔的诗境界越来越高,不仅关心自己祖国的命运,而且把世界人民反帝斗争与自己祖国人民的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表达过对非洲人民的同情,讽刺过日军在华的罪行,鼓舞过加拿大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争。我们从泰戈尔的诗歌道路中可见其人民性越来越强,这为许多诗人树立广光辉的榜样。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泰戈尔发表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集。差不多这些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含有浓厚的哲理性。这几部诗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这些诗集与反帝爱国、反封建的时代潮流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的代表诗作。1911年,50岁的泰戈尔从自己已发表的诗中选出103首,亲自译成英文,取名《吉檀迦利》,1913年出版并获诺贝尔文学奖。“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献歌”,即“歌的奉献”。103首诗取自不同的诗集,但排列上仍然有一个大体的顺序。整个《吉擅迹利》表达了作者对“神”与人的关系的理解,表现了一种泛神论的思想,充满了对神的歌颂。什么是泛神论思想呢?主张神无处不在,万物都是神的表象。这些作品往往因此而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