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林学概论是一门综合介绍林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教材以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为主线,从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系统地介绍了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与方法。内容涵盖森林植物、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利用等学科领域,充分体现了林学的系统性和知识结构的时代特点。
本教材可作为农林经济管理、林产化工、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旅游管理等非林学专业选修课程教材,也适合作为农林院校的公共选修课用书。此外,本教材还可供林业、水土保持、园林、森林保护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森林、林业、林学
一、 森林的定义
二、 林业的定义
三、 林学的定义
第二节 森林和林业的作用
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柱
二、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
三、 森林是国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 林业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第三节 林学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学科历史概述
二、 学科发展的特点、现状和趋势
三、 我国林学学科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森林资源及分布
第一节 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一、 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二、 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第二节 世界森林资源及分布
一、 世界森林资源现状
二、 世界主要森林类型及分布
三、 世界森林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森林资源及分布
一、 中国森林资源现状
二、 中国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三、 中国森林资源特点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森林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问题
一、 环境的基本概念
二、 环境质量与环境评价
三、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 温室效应
二、 臭氧层破坏
三、 酸雨
四、 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 土地荒漠化
六、 森林面积锐减
七、 物种灭绝
第三节 森林在缓解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与清洁发展机制(CDM)
二、 森林的碳素储存功能及其评价
三、 造林绿化与碳汇项目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森林植物
第一节 植物分类系统
一、 植物分类的方法
二、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
三、 植物的命名
四、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应用
五、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二节 我国主要的森林植物种类
一、 我国森林植物中种子植物种类概述
二、 我国主要的森林树种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一、 生物多样性概述
二、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三、 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
四、 生物多样性保护
五、 我国森林植物资源的保护
六、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管理
第一节 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 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三、 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二、 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
三、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四、 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五、 森林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一、 生态平衡的概念
二、 生态平衡的失调
第四节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一、 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
二、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三、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林木遗传和良种选育
第一节 林木遗传理论
一、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二、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三、 林木群体的遗传基础
第二节 林木良种选育
一、 林木育种
二、 良种繁育
第三节 现代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一、 细胞工程
二、 基因工程
三、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林木种苗生产
第一节 林木种子
一、 林木的结实
二、 种实的采集
三、 种实的调制
四、 种子的贮藏
五、 种子品质检验
第二节 苗木培育
一、 圃地耕作
二、 播种苗培育
三、 营养繁殖苗培育
四、 移植苗培育
五、 苗木出圃与苗木质量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森林培育
第一节 森林营造培育的生理生态基础
一、 森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
二、 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森林营造技术
一、 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
二、 林分结构及其调控技术
三、 造林地立地调节
四、 造林方法
第三节 森林抚育管理
一、 林地及林木抚育
二、 森林抚育采伐
三、 林分改造
第四节 森林采伐更新
一、 森林采伐更新的概念
二、 择伐作业与更新
三、 皆伐作业与更新
四、 渐伐作业与更新
五、 其他采伐作业法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森林计测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第一节 森林计测
一、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二、 林分调查
三、 林分蓄积量和生长量测定
第二节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一、 概论
二、 森林区划
三、 森林资源调查
四、 森林评价
五、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六、 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七、 森林收获调整
八、 森林经营方案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森林保护
第一节 森林病害及防治
一、 森林病害基本概念
二、 森林病害侵染性病原
三、 森林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四、 森林主要病害及控制
第二节 森林虫害及防治
一、 森林昆虫学基础
二、 森林虫害的类型
三、 林木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节 森林防火
一、 林火及其种类
二、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三、 林火预防
四、 林火扑灭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森林资源利用
第一节 木质资源利用
一、 木材学基础
二、 原木加工利用
三、 人造板
四、 造纸
第二节 非木质资源利用
一、 树脂
二、 栲胶
三、 香精油
四、 栓皮
五、 其他产品
第三节 森林旅游
一、 森林的旅游价值
二、 森林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三、 森林游憩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城市林业
第一节 城市林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 城市林业产生的背景
二、 城市林业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二节 城市林业的研究内容及价值
一、 城市林业的研究内容
二、 城市林业的价值
第三节 城市林业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 森林生态学理论
二、 景观生态学理论
三、 人文生态学理论
四、 城市生态学理论
第四节 城市林业规划与设计
一、 城市林业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 城市林业规划和设计的理念
三、 城市森林景观构图的基本规律
四、 城市森林的树种选择
五、 城市林业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节 城市林业的经营和管理
一、 城市森林的营造
二、 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林业生态工程
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内容
一、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二、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与类型
第二节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
一、 森林培育学
二、 生态学理论
三、 环境科学理论
四、 经济学理论
五、 生态经济学理论
六、 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
七、 控制论理论
八、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依据
二、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步骤
第四节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第五节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一、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
二、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分析评价的内容
三、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研究的分析评价方法
第六节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概况
一、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布局
二、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简介
复习思考题
附录 中拉植物名称对照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森林、林业、林学
一、 森林的定义
二、 林业的定义
三、 林学的定义
第二节 森林和林业的作用
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柱
二、 森林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
三、 森林是国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 林业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第三节 林学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学科历史概述
二、 学科发展的特点、现状和趋势
三、 我国林学学科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森林资源及分布
第一节 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一、 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二、 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第二节 世界森林资源及分布
一、 世界森林资源现状
二、 世界主要森林类型及分布
三、 世界森林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森林资源及分布
一、 中国森林资源现状
二、 中国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三、 中国森林资源特点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森林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问题
一、 环境的基本概念
二、 环境质量与环境评价
三、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 温室效应
二、 臭氧层破坏
三、 酸雨
四、 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 土地荒漠化
六、 森林面积锐减
七、 物种灭绝
第三节 森林在缓解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与清洁发展机制(CDM)
二、 森林的碳素储存功能及其评价
三、 造林绿化与碳汇项目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森林植物
第一节 植物分类系统
一、 植物分类的方法
二、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
三、 植物的命名
四、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应用
五、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第二节 我国主要的森林植物种类
一、 我国森林植物中种子植物种类概述
二、 我国主要的森林树种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一、 生物多样性概述
二、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三、 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
四、 生物多样性保护
五、 我国森林植物资源的保护
六、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管理
第一节 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 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三、 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二、 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
三、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四、 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五、 森林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一、 生态平衡的概念
二、 生态平衡的失调
第四节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一、 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
二、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三、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林木遗传和良种选育
第一节 林木遗传理论
一、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二、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三、 林木群体的遗传基础
第二节 林木良种选育
一、 林木育种
二、 良种繁育
第三节 现代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一、 细胞工程
二、 基因工程
三、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林木种苗生产
第一节 林木种子
一、 林木的结实
二、 种实的采集
三、 种实的调制
四、 种子的贮藏
五、 种子品质检验
第二节 苗木培育
一、 圃地耕作
二、 播种苗培育
三、 营养繁殖苗培育
四、 移植苗培育
五、 苗木出圃与苗木质量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森林培育
第一节 森林营造培育的生理生态基础
一、 森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
二、 森林立地质量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森林营造技术
一、 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
二、 林分结构及其调控技术
三、 造林地立地调节
四、 造林方法
第三节 森林抚育管理
一、 林地及林木抚育
二、 森林抚育采伐
三、 林分改造
第四节 森林采伐更新
一、 森林采伐更新的概念
二、 择伐作业与更新
三、 皆伐作业与更新
四、 渐伐作业与更新
五、 其他采伐作业法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森林计测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第一节 森林计测
一、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二、 林分调查
三、 林分蓄积量和生长量测定
第二节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一、 概论
二、 森林区划
三、 森林资源调查
四、 森林评价
五、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六、 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七、 森林收获调整
八、 森林经营方案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森林保护
第一节 森林病害及防治
一、 森林病害基本概念
二、 森林病害侵染性病原
三、 森林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四、 森林主要病害及控制
第二节 森林虫害及防治
一、 森林昆虫学基础
二、 森林虫害的类型
三、 林木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节 森林防火
一、 林火及其种类
二、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三、 林火预防
四、 林火扑灭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森林资源利用
第一节 木质资源利用
一、 木材学基础
二、 原木加工利用
三、 人造板
四、 造纸
第二节 非木质资源利用
一、 树脂
二、 栲胶
三、 香精油
四、 栓皮
五、 其他产品
第三节 森林旅游
一、 森林的旅游价值
二、 森林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三、 森林游憩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城市林业
第一节 城市林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 城市林业产生的背景
二、 城市林业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二节 城市林业的研究内容及价值
一、 城市林业的研究内容
二、 城市林业的价值
第三节 城市林业建设的基本理论
一、 森林生态学理论
二、 景观生态学理论
三、 人文生态学理论
四、 城市生态学理论
第四节 城市林业规划与设计
一、 城市林业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 城市林业规划和设计的理念
三、 城市森林景观构图的基本规律
四、 城市森林的树种选择
五、 城市林业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节 城市林业的经营和管理
一、 城市森林的营造
二、 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林业生态工程
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内容
一、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二、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与类型
第二节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
一、 森林培育学
二、 生态学理论
三、 环境科学理论
四、 经济学理论
五、 生态经济学理论
六、 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
七、 控制论理论
八、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一、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依据
二、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步骤
第四节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第五节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一、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
二、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分析评价的内容
三、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研究的分析评价方法
第六节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概况
一、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布局
二、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简介
复习思考题
附录 中拉植物名称对照
参考文献
林学概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