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昔张横渠先生有四句话,今教诸生立志,特为拈出,希望竖起脊梁,猛著精采,依此立志,方能堂堂的做一个人。须知人人有此责任,人人具此力量,切莫自己诿卸,自己菲薄。此便是“仁以为己任”的榜样,亦即是今日讲学的宗旨,慎勿以为空言而忽视之。
语曰:“举网者必提其纲,振衣者必挈其领。”先须识得纲领,然后可及其条目。前讲六艺之教可以该摄一切学术,这是一个总纲,真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学者须知六艺本是吾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吾人性量本来广大,性德本来具足,故六艺之道即是此性德中自然流出的,性外无道也。从来说性德者,举一全该则曰仁,开而为二则为仁知、为仁义,开而为三则为知、仁、勇,开而为四则为仁、义、礼、知,开而为五则加信而为五常,开而为六则并知、仁、圣、义、中、和而为六德。就其真实无妄言之,则曰“至诚”;就其理之至极言之,则曰“至善”。故一德可备万行,万行不离一德。知是仁中之有分别者,勇是仁中之有果决者,义是仁中之有断制者,礼是仁中之有节文者,信即实在之谓,圣则通达之称,中则不偏之体,和则顺应之用,皆是吾人自心本具的。
心统性情,性是理之存,情是气之发。存谓无乎不在,发则见之流行。理行乎气中,有是气则有是理。因为气禀不能无所偏,故有刚柔善恶,(《通书》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先儒谓之气质之性。圣人之教,使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便是变化气质,复其本然之善。此本然之善,名为天命之性,纯乎理者也。(气质之性,自横渠始有此名。汉儒言性,皆祖述荀子,只见气质之性。然气质之性亦不一向是恶,恶只是个过不及之名。故天命之性纯粹至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方为定论。若孟子道性善,则并气质亦谓无恶。如谓:“富岁,子弟多赖;凶年,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又曰:“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才即是指气质。孟子之意是以不善完全由于习,气质元无不善也。汉人说性,往往以才性连文为言,不免含混,故当从张子。然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并非是两重。程子曰:“论性不论气则不备;论气不论性则不明;二之则不是。”气质之性有善有不善,犹水之有清浊也。清水浊水,元是一水。变化气质,即是去其砂石,使浊者变清。及其清时,亦只是元初水,不是别将个清的来换却浊的。)此理自然流出诸德,故亦
目录
本书说明
卷端题识
泰和会语
引端
论治国学先须辨明四点
横渠四句教
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
论六艺统摄于一心
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
举六艺明统类是始条理之事
论语首末二章义
君子小人之辨
理气 形而上之意义 义理名相一
知能 义理名相二
附录
论老子流失
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序
对毕业诸生演词
宜山会语
说忠信笃敬
释学问 先释学问之义 后明问答之旨
颜子所好何学论释义
说视听言动 续义理名相一
居敬与知言 续义理名相二
涵养致知与止观 续义理名相三
说止 续义理名相四
去矜上 续义理名相五
去矜下 续义理名相六
附录
拟浙江大学校歌 附说明
卷端题识
泰和会语
引端
论治国学先须辨明四点
横渠四句教
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
论六艺统摄于一心
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
举六艺明统类是始条理之事
论语首末二章义
君子小人之辨
理气 形而上之意义 义理名相一
知能 义理名相二
附录
论老子流失
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序
对毕业诸生演词
宜山会语
说忠信笃敬
释学问 先释学问之义 后明问答之旨
颜子所好何学论释义
说视听言动 续义理名相一
居敬与知言 续义理名相二
涵养致知与止观 续义理名相三
说止 续义理名相四
去矜上 续义理名相五
去矜下 续义理名相六
附录
拟浙江大学校歌 附说明
泰和宜山会晤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