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史进行考察
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近代西方社会的公共性理念是一种消极的公共性理念
,既政府应严格扮演好“守夜人”角色,从而使广大民众权利的实现不受政
府和他人的干涉。其次,提出并论证到了20世纪,既现代社会,由以往的消
极的公共性理念占主导地位转向了消极主张政府应借助公共权利或利用公共
资源积极地为广大民众的权利,使公共性受到了自利性的侵蚀,出现了现代
政府的公共性困境。再次,考察社群主义在分析公共性困境的根源方面带给
我们的有益启示。最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市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
重塑公共职业精神、重建公共职业文化是解决现代政府的公共性困境的一个
不可或缺的方面。
本书试图突破的难题有:
1. 将以往的公共性理念区分为消极的公共性理念和积极的公共性理念
。
2. 现代政府公共性危机或困境是一个包含诸多环节的复杂问题。
3. 重建现代政府公共性理念必须是建立在作为超越浪漫理想主义和消
极现实主义的积极现实主义基础之上。更多>>
目录
目录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环境保护理念及环境保护
(二) 环保理念重构的提出
(三) 环境保护理念重构的意义
二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 自然观——环境保护理念重构的基点
(二) 论文的逻辑思路和基本方法
三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 提出了一个考察问题的新视角
(二) 赋予环保以新的意境
第一章 一种理论前提的描述
一 人类生活实践及其基本类型
二 自由观与自然观的内在相关性——人类生活实践与自由观及自然观
(一) 人类生活实践与自由观
(二) 人类生活实践与自然观
小结 新视角
第二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环境危机的产生(上)——古代自然观及自由观
一 蒙昧时代的神话自然观
二 古代有机自然观
三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小结 “退场”与“登场”
第三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和环境危机的产生(中)——近代机械自然观与环境危机
一 工业文明的产生及文化特质
(一) 工业文明的产生及兴起
(二) 工业文明的文化特质
二 工业文明时代人的存在方式
(一) 技术化
(二) 物化
(三) 主体性的悖论
(四) 一次性
三 普罗米修斯自由理念的凸现及内涵
(一) 普罗米修斯自由观的凸现
(二) 普罗米修斯自由观的基本内涵
四 机械自然观的形成
(一) 人工与自然之差异的消除:人可以制造自然
(二) 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培根和笛卡尔
(三) 世界图像的机械化
五 机械自然观与环境危机的产生
小结 祛魅的自然观与生态危机
第四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和环境危机的产生(下)——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之反思
一 现代有机自然哲学与机械自然观的抗争
(一) 德国有机自然哲学
(二) 柏格森创化论的自然观
(三)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二 法兰克福学派对机械自然观的反思
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
小结 “超越”的反思
第五章 复合自然观——一种环保理念的提出(上)
一 潘多拉魔盒:普罗米修斯自由观的困惑
(一) 人类超越性的充分体现与绝对化
(二) 主客关系的基本框架和唯一化
(三) 物质向度的突出和精神向度的衰微
二 新启蒙:普罗米修斯自由观之超越
(一) 西方寻找精神家园的努力
(二) 新启蒙:意义世界的重建
小结 新启蒙
第六章 复合自然观——一种环保理念的提出(下)
一 实践哲学的理路和辩证的解释学
二 走向一种复合自由观——环保理念确立的前提
三 复合自然观的提出——一种环保理念的确立
(一) 复合自然观的提出及内涵
(二) 复合自然观的深层性
小结 自然观的转向
第七章 走向深层的环保
一 中国自然观的困境和复合自然观的提出
二 复合自然观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观
(一) 可持续发展观应立足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理解之上
(二) 可持续发展观应蕴涵着评价人生意义的新的价值尺度
(三) 可持续发展观应体现“两种关系”的统一
三 走向深层的环保:复合自然观的现实内化
(一) 精神世界的“环保”——复合自然观深层性之所在
(二) 物质世界的环保——复合自然观渗透下的“传统环保”
小结 在实践中升华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论文
后记
'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环境保护理念及环境保护
(二) 环保理念重构的提出
(三) 环境保护理念重构的意义
二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 自然观——环境保护理念重构的基点
(二) 论文的逻辑思路和基本方法
三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 提出了一个考察问题的新视角
(二) 赋予环保以新的意境
第一章 一种理论前提的描述
一 人类生活实践及其基本类型
二 自由观与自然观的内在相关性——人类生活实践与自由观及自然观
(一) 人类生活实践与自由观
(二) 人类生活实践与自然观
小结 新视角
第二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进与环境危机的产生(上)——古代自然观及自由观
一 蒙昧时代的神话自然观
二 古代有机自然观
三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小结 “退场”与“登场”
第三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和环境危机的产生(中)——近代机械自然观与环境危机
一 工业文明的产生及文化特质
(一) 工业文明的产生及兴起
(二) 工业文明的文化特质
二 工业文明时代人的存在方式
(一) 技术化
(二) 物化
(三) 主体性的悖论
(四) 一次性
三 普罗米修斯自由理念的凸现及内涵
(一) 普罗米修斯自由观的凸现
(二) 普罗米修斯自由观的基本内涵
四 机械自然观的形成
(一) 人工与自然之差异的消除:人可以制造自然
(二) 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培根和笛卡尔
(三) 世界图像的机械化
五 机械自然观与环境危机的产生
小结 祛魅的自然观与生态危机
第四章 人类自然观的演进和环境危机的产生(下)——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之反思
一 现代有机自然哲学与机械自然观的抗争
(一) 德国有机自然哲学
(二) 柏格森创化论的自然观
(三)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二 法兰克福学派对机械自然观的反思
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机械自然观的批判
小结 “超越”的反思
第五章 复合自然观——一种环保理念的提出(上)
一 潘多拉魔盒:普罗米修斯自由观的困惑
(一) 人类超越性的充分体现与绝对化
(二) 主客关系的基本框架和唯一化
(三) 物质向度的突出和精神向度的衰微
二 新启蒙:普罗米修斯自由观之超越
(一) 西方寻找精神家园的努力
(二) 新启蒙:意义世界的重建
小结 新启蒙
第六章 复合自然观——一种环保理念的提出(下)
一 实践哲学的理路和辩证的解释学
二 走向一种复合自由观——环保理念确立的前提
三 复合自然观的提出——一种环保理念的确立
(一) 复合自然观的提出及内涵
(二) 复合自然观的深层性
小结 自然观的转向
第七章 走向深层的环保
一 中国自然观的困境和复合自然观的提出
二 复合自然观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观
(一) 可持续发展观应立足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理解之上
(二) 可持续发展观应蕴涵着评价人生意义的新的价值尺度
(三) 可持续发展观应体现“两种关系”的统一
三 走向深层的环保:复合自然观的现实内化
(一) 精神世界的“环保”——复合自然观深层性之所在
(二) 物质世界的环保——复合自然观渗透下的“传统环保”
小结 在实践中升华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论文
后记
'
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