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ste Philosophie (1923

副标题:无

作   者:24)

分类号:B516.52

ISBN:978710004264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第一哲学1923/4》由上卷《批判的理念史》和下卷《现象学还原的理论》两卷组成。胡塞尔在本书中一方面通过的批判将自己的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哲学与历史上已发生的种种超越论哲学尝试加以对比,以突出自己的超越论现象学的哲学之特征与本质;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自己哲学的方法的详细阐明突出了自己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而将自己的哲学作为一门全新的哲学之整体向世人展示出来。由于这两个部分的这种独特设计和巧妙配合,为人们正确理解他的思想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导。

目录

目录
第一哲学(1923/24)
下卷
现象学还原的理论
编者导言
第一篇 对哲学确真的开端之预备性沉思①
第一章 导论:对在绝对状况中开始的哲学家之动机的说明
第二十八讲 历史中的哲学之理念和对开始哲学探讨的主观之动机进行说明的状况。
第二十九讲 正在生成的哲学家之习惯生活形式的建立。
第三十讲 纯粹的一般文化信念,以及哲学彻底精神的最初形成。
第二章 确真的自明性之理念和开端的难题
第三十一讲 自然的自明性和超越论的自明性,确真的自明性和切合的自明性。
第三十二讲 诸可能的出发点:“我在”——和“我作为开始的哲学家”;“我在”——“这个世界存在”。
第二篇 对世间经验的批判。——通向超越论还原的第一条道路
第一章 对世界的知觉和对世界的相信
第三十三讲 “世界存在”:这个命题之不可消除的偶然性。
第三十四讲 超越论的假象和经验的假象。关于“反对疯癫”。
第二章 关于“反对疯癫”的补充和澄清
第三十五讲 关于“移情作用”的学说。
第三十六讲 超越论的唯我论。对世间经验之批判的否定结果。
第三章 开辟超越论的经验之领域。超越论的,现象学的和确真的还原
第三十七讲 对世界可能非实存之确真的确信和对主观性之超越论的生活的揭示。
第三十八讲 作为超越论批判之课题的超越论经验的领域。
第三篇 关于现象学还原的现象学。开辟通向超越论还原的第二条道路
第一章 主观性的超越论生活流之超越论的时间形式
第三十九讲 普遍的超越论的自身经验之全部内容:超越论的现在,过去和将来。
第四十讲 作为自我分裂的反思以及自我在流动着的生动的现在中的同一性。
第二章 关于现象学家的理论态度的理论:悬搁的意义与成就
第四十一讲 反思与理论兴趣,采取态度行为的自我分裂。
第四十二讲 兴趣,“态度”,“课题”这些最普遍的概念。
第四十三讲 在现象学悬搁和反思中纯粹对主观存在感兴趣之可能性。
第三章 自然的自我生活之意识的现实性以及向纯粹主观性的还原
第四十四讲 断定的行为和准—断定的行为以及它们的还原:悬搁和准—悬搁。
第四十五讲 作为行为主观的自我之自然的世界生活和现象学上纯粹的自身思考之非自然东西。关于思想进程。
第四十六讲 对现象学方法的重新拟定和深入探讨:走向超越论还原的笛卡儿式的道路和心理学家的道路。
第四篇 现象学的心理学,超越论的现象学和现象学的哲学
第一章 现象学—心理学的还原之成就和问题
第四十七讲 意向的关联和意向的重迭。
第四十八讲 关于从对当下行为实行心理学的还原向普遍的现象学的悬搁和还原过渡的问题。
第二章 在第二条道路上开辟超越论经验的领域
第四十九讲 生动地流动着的现在之地平线。
第五十讲 生活之无限的时间流以及普遍的反思和悬搁之可能性。
第五十一讲 向普遍的悬搁和普遍的还原过渡。纯粹普遍的生活及其体验世界。
第三章 超越论的现象学的还原之哲学意义
第五十二讲 哲学作为超越论的主观性根据超越论的自身经验以系统的超越论的自身理论研究之形式的系统的自身阐明。
第五十三讲 共主观性的问题。
a) 纯粹现象学之超越论朴素性的可能性以及对于超越论经验之确真批判的哲学任务。
b) 超越论的自我学(“唯我论的现象学”)和向共主观的还原过渡。
第五十四讲 通向超越论唯心主义的现象学还原道路,以及作为超越论单子论的这种超越论唯心主义之现象学的意义。
增补
A.文章
关于处于绝对自身负责之中的个人的生活和共同体的生活之理念的沉思
作为活动的沉思——关于对普遍科学之目的进行沉思的现象学
完整的存在论之理念
通过实证的存在论和实证的第一哲学进入作为绝对的和普遍的存在论的超越论现象学之道路
实证科学的不充分性和第一哲学
在走向有关超越论的主观性之科学的道路上划分阶段的尝试
通过对实证科学的批判通向超越论现象学的道路,《理念》一书中笛卡儿式的道路和预先给予的生活世界的问题
进入超越论现象学的两条道路:笛卡儿式的道路和普遍的现象学的心理学之道路
B.附录
附录Ⅰ 路德维希·兰德格雷贝编制的内容目录。(1924年)
附录Ⅱ 胡塞尔对思想进程的批注(由本书编者编制)。(1924/25)
附录Ⅲ 传统,与宣告一个“划时代”的开始。(1925年)
附录Ⅳ 关于一切科学判断的充足理由原则。(1924/25年)
附录Ⅴ 普遍的认识这个目标不是根本无意义的吗?(1923年)
附录Ⅵ 开始的诸问题。(1924年)
附录Ⅶ 理则化和使人理解。(1924年)
附录Ⅷ 作为一切认识追求之前提的确真的绝对的被给予之物。(1923年)
附录Ⅸ 对于经验和经验科学之经验的批判和超越论的批判。(1923年)
附录Ⅹ 世界的真实性之可能性问题。(1924年)
附录Ⅺ 关于世界的非实存之可能性。(1924年)
附录Ⅻ 客观的世界科学之问题和交往的共主观性之问题。(1924)
附录ⅩⅢ 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为有关存在者之认识提出确真性的要求?(1925年)
附录ⅩⅣ 自然和经验着自然的自我。(1924年)
附录ⅩⅤ 一切存在都以主观性为前提。(1924年)
附录ⅩⅥ 自我之双重“隐匿”。(1924年)
附录ⅩⅦ 我不能消除的这个自我是一种什么样的自我?(1924年)
附录ⅩⅧ 现象学还原的意义。(1924年)
附录ⅩⅨ 现象学还原的第二种形态。(1920年)
附录ⅩⅩ 对我于1907年和1910年在其中获得还原之理念的两个阶段的批判。(1924年)
附录ⅩⅪ 关于对潜在东西之揭示的重复。(1924年)
附录ⅩⅫ 在自然的(心理学的)态度之范围中向心理学的内在性还原。(1924年)
附录ⅩⅩⅢ 批判1923/24年冬季讲课中关于心理学的还原与超越论的还原之区别的错误表述。(1925年)
附录ⅩⅩⅣ 关于样式的自身给予。与期待相对的重新回忆——关于充实。(1924年)
附录ⅩⅩⅤ 现象学的心理学和超越论的现象学。(1925年)
附录ⅩⅩⅥ 进入作为普遍的和绝对被证明为正当的科学的哲学之两条道路。(1924年)
附录ⅩⅩⅦ 现象学还原和绝对的科学。(1924年)
附录ⅩⅩⅧ 内在的切合性和确真性以及在流动着的—当前的我—在中构成的客观的主观性或该我—在本身的主观的(为这个生动的自我构成的)客观性之作为确真形式的内在时间。(1925年)
附录ⅩⅩⅨ 在现象学还原的道路上最深刻地奠立作为普遍科学的哲学之诸种困难。(1923年)
附录ⅩⅩⅩ 臆想的困难,即停留于悬搁之中的人“绝回不到世界之中”。(1924年)
附录ⅩⅩⅪ 超越论唯心主义之奠立。彻底克服唯我论。(1923年)
附录ⅩⅩⅫ 现象学的还原和绝对的正当性证明。(1924年)
在本书中提示参阅的胡塞尔的其他讲课和著作
人名索引
译后记
"!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Erste Philosophie (1923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