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日常饮水为内容,以饮用水质为核心,以人体健康为目的,用
专业性科普读物的形式,围绕20个问题分20章,简明系统地阐述了人为什
么要饮水、喝什么样的水、如何正确饮水、饮水水质和健康的关系、饮用
水水质指标和标准的意义、饮用水卫生的监督与监测、自来水及各种商品
灌装水的制备工艺和水质特点、应急安全供水措施、供水水质突发事故应
急措施以及饮用水水质的保障措施等与饮水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和技术常识
。
本书可供中等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从事给水排水、城乡供水、
医疗卫生保健、环境保护及水利工程工作的人员,从事商品灌装水及其设
备制造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和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序(第一版)
第1章 地球上的水
1.1 地球上的水量
1.1.1 世界水资源量
1.1.2 中国水资源量
1.1.3 水资源及其特点
1.2 水的循环
1.2.1 水的自然循环
1.2.2 水的社会循环
1.3 水的结构和性质
1.3.1 水的组成结构
1.3.2 水的异常特性
1.3.3 水的热力学性质
1.4 水的类别名称
1.4.1 按自然循环系统分类
1.4.2 按社会循环系统分类
1.4.3 工业用水的其他分类
1.5 水的价值意义
1.5.1 水是自然环境的调节器
1.5.2 水是生命的基础
1.5.3 水是农业的命脉
1.5.4 水是工业的血液
1.5.5 水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2章 生命之水
2.1 水是机体的要素
2.1.1 人体水的含量
2.1.2 人体器官的含水率
2.1.3 人体的体液
2.2 人体的需水量
2.2.1 影响人体需水量的因素
2.2.2 人体需水量估算方法
2.2.3 体内水的更换周期
2.3 机体的水量平衡
2.3.1 机体失水的途径与水量
2.3.2 机体补水的途径与水量
2.3.3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
2.4 人体水缺乏的后果
2.4.1 机体脱水的严重性
2.4.2 水是维系生命的源泉
第3章 水的生理健康功效
3.1 水的生理功能
3.1.1 溶解消化功能
3.1.2 参与代谢功能
3.1.3 载体运输功能
3.1.4 调节抑制功能
3.1.5 润滑滋润功能
3.1.6 稀释排毒功能
3.2 水的健康功效
3.2.1 镇静功效
3.2.2 解热功效
3.2.3 急救功效
3.2.4 伴药功效
3.2.5 其他功效
3.3 水与机体异常
3.3.1 水和肥胖
3.3.2 水和便秘
3.3.3 水和体痛
3.3.4 水和怀孕
第4章 饮水的科学
4.1 饮水的品质和温度
4.1.1 优质饮用水
4.1.2 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
4.1.3 自来水不宜生饮
4.1.4 正确对待开水
4.1.5 不宜饮用的水
4.1.6 饮水的温度
4.2 饮水的数量和疾患
4.2.1 健康人的饮水量
4.2.2 宜多饮水的疾患
4.2.3 不宜多饮水的疾患
4.3 饮水的时间和方式
4.3.1 饮水根据需要
4.3.2 饮水讲究方法
4.3.3 饮水把握时间
4.3.4 饮水注意季节
第5章 水中矿物元素与健康
5.1 水中的矿物元素
5.1.1 矿物元素及其水溶性
5.1.2 水中矿物元素的类别
5.1.3 水中矿物元素的形态
5.1.4 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5.1.5 环境元素与生物元素的联系
5.2 常量矿物元素与健康
5.2.1 钙和镁
5.2.2 钾和钠
5.2.3 硫和磷
5.2.4 氯
5.3 微量矿物元素与健康
5.3.1 钒
5.3.2 锰
5.3.3 硅
5.3.4 硼
5.3.5 铜
5.3.6 锌
5.3.7 碘
5.3.8 铁
5.3.9 硒
5.3.10 氟
5.3.11 钴
5.3.12 铬
5.3.13 钼
5.3.14 镍
5.3.15 锶
5.4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作用
5.5 元素之间的作用
5.5.1 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5.5.2 取代关系
第6章 饮水水质和疾病
6.1 微生物与疾病
6.1.1 病毒引发的疾病
6.1.2 细菌引发的疾病
6.1.3 寄生虫引发的疾病
6.1.4 藻类引发的疾病
6.2 有机物与疾病
6.2.1 水中有机物种类
6.2.2 有机物的危害
6.3 矿物质与疾病
6.3.1 水中重金属
6.3.2 重金属与疾病
6.3.3 非金属有毒物质
第7章 水污染与水公害
7.1 水污染现状
7.1.1 水污染类型
7.1.2 世界的水污染
7.1.3 中国的水污染
7.2 水污染公害实例
7.2.1 国外水污染公害
7.2.2 国内水污染事件
7.3 水污染的控制
7.3.1 物理污染控制
7.3.2 生物污染控制
7.3.3 有机污染控制
7.3.4 有毒物质污染控制
第8章 几种恶性疾病与饮用水质
8.1 饮水中的致癌致突变物质
8.1.1 癌症与饮水中的特殊化合物
8.1.2 饮用水中致癌物质种类
8.2 饮水中影响胚胎发育的物质
8.2.1 雌性激素与胚胎发育
8.2.2 饮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
8.2.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类
8.3 饮水中引起烈性中毒的化学物质
8.3.1 化学中毒症的特点
8.3.2 几种化学中毒症
8.4 生物性污染的水致急性传染病
8.4.1 介水传染病的特点及控制原则
8.4.2 几种主要介水传染病
8.5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8.5.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特点
8.5.2 几种主要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9章 饮用水水质指标和标准
9.1 天然水中的杂质
9.1.1 按杂质颗粒大小分类
9.1.2 按杂质化学结构分类
9.1.3 按杂质来源分类
9.2 水质指标
9.2.1 水质及其指标的含义
9.2.2 水质指标的类别
9.2.3 水质指标的替代参数
9.3 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制订
9.3.1 用水水质标准
9.3.2 饮用水水质标准制订的原则
9.3.3 选择需确定限值水质指标的依据
9.3.4 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内容组成
9.4 我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9.4.1 历史沿革
9.4.2 现行标准
9.5 国外几个重要饮用水水质标准简介
9.5.1 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
9.5.2 欧共体的《饮用水水质指令》
9.5.3 美国的《饮用水法规》
9.5.4 日本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9.5.5 几个国家和组织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指标项目数比较
第10章 饮用水水质的保障措施
10.1 加强保护水源
10.1.1 水源类型
10.1.2 水源选择
10.1.3 水源保护
10.2 加强水质净化
10.2.1 常规处理
10.2.2 深度处理
10.2.3 预处理
10.2.4 特殊处理
第11章 饮用水卫生的监督与监测
11.1 相关法规和机构
11.1.1 相关法规
11.1.2 相关机构
11.2 监督内容和要求
11.2.1 预防性监督
11.2.2 经常性监督
11.3 卫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1.3.1 监测内容
11.3.2 监测方法
第12章 自来水二次污染及其防治
12.1 自来水二次污染的状况
12.1.1 国外自来水二次污染状况
12.1.2 国内自来水二次污染状况
12.2 二次污染的原因
12.2.1 输水环节的二次污染
12.2.2 贮存环节的二次污染
12.2.3 用水环节的二次污染
12.2.4 净水环节的二次污染
12.3 二次污染的应对措施
12.3.1 提高出厂水水质
12.3.2 合理选用输配水管道
12.3.3 合理设计二次供水设施
12.3.4 正确使用
第13章 自来水、直饮水及矿泉水
13.1 自来水
13.1.1 自来水的意义
13.1.2 对自来水的要求
13.1.3 自来水的生产
13.1.4 自来水的企业特点
13.2 直饮水
13.2.1 直饮水的意义
13.2.2 直饮水的水质标准
13.2.3 直饮水的净化工艺
13.2.4 直饮水的供应方式
13.2.5 管道直饮水的工程实例
13.3 矿泉水
13.3.1 饮用矿泉水的意义
13.3.2 饮用矿泉水的分类
13.3.3 饮用矿泉水的水质标准和要求
13.3.4 饮用矿泉水的保健功能
13.3.5 饮用矿泉水的选用
13.3.6 饮用矿泉水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14章 安全水、健康水及功能水
14.1 安全水
14.1.1 安全水的涵义
14.1.2 安全水的水质特征
14.1.3 安全水的种类
14.2 健康水
14.2.1 健康水的涵义
14.2.2 健康水的水质条件
14.2.3 健康水的处理工艺
14.2.4 健康水的种类
14.3 功能水
14.3.1 功能水的涵义
14.3.2 水的活性化与活性水
14.3.3 功能水的特征
14.3.4 功能水的制备
14.3.5 电解水
14.3.6 频谱水
第15章 正确对待商品灌装水
15.1 灌装饮用水的门类
15.1.1 我国灌装饮用水的兴起
15.1.2 灌装饮用水的类别
15.2 几种灌装饮用水简介
15.2.1 饮用天然矿泉水
15.2.2 饮用纯净水
15.2.3 蒸馏水
15.2.4 富氧水
15.2.5 磁化水
15.2.6 电解水
15.2.7 矿物质水
15.2.8 深海健康水
15.2.9 冰泉水
15.2.10 饮用净水
第16章 家用净水机及其科学选用和使用
16.1 使用目的
16.1.1 保障健康
16.1.2 满足现代人生活习惯
16.2 类型结构
16.2.1 按净水机理分
16.2.2 按结构形式分
16.2.3 按功能分
16.3 选用方法
16.3.1 适应原水水质
16.3.2 注重产品质量
16.3.3 注意性能档次
16.4 使用与维护
16.4.1 正确使用
16.4.2 注意维护
第17章 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
17.1 公共场所的分类
17.2 几种公共场所的饮用水水质要求
17.2.1 旅店业饮用水水质
17.2.2 公共交通场所的饮水
17.2.3 游泳池水质
17.2.4 公共浴室水质
第18章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饮用水供给
18.1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
18.1.1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18.1.2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18.2 应急安全供水的特点
18.2.1 应急安全供水的意义
18.2.2 应急安全供水的特点
18.3 应急安全供水措施
18.3.1 宣传饮水卫生,发放消毒药物
18.3.2 运送成品安全饮用水
18.3.3 新水源的寻找、选择和保护
18.3.4 应急供水的净化消毒处理
第19章 公共供水水质突发事故应急措施
19.1 技术措施
19.1.1 强化净化措施
19.1.2 投加专用药剂
19.2 行政措施
19.2.1 事故分级
19.2.2 组织机构与职责
19.2.3 运行机制
19.2.4 应急保障
第20章 水是健康之本
20.1 人以水为先
20.1.1 饮食与水
20.1.2 衰老与水
20.2 水质决定体质
20.2.1 健康与水
20.2.2 长寿与水
20.3 爱护生命从水开始
20.3.1 爱水护水 人水和谐
20.3.2 惜水节水 清水流长
附录
附录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附录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附录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附录4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附录5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
附录6 美国《饮用水法规》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序(第一版)
第1章 地球上的水
1.1 地球上的水量
1.1.1 世界水资源量
1.1.2 中国水资源量
1.1.3 水资源及其特点
1.2 水的循环
1.2.1 水的自然循环
1.2.2 水的社会循环
1.3 水的结构和性质
1.3.1 水的组成结构
1.3.2 水的异常特性
1.3.3 水的热力学性质
1.4 水的类别名称
1.4.1 按自然循环系统分类
1.4.2 按社会循环系统分类
1.4.3 工业用水的其他分类
1.5 水的价值意义
1.5.1 水是自然环境的调节器
1.5.2 水是生命的基础
1.5.3 水是农业的命脉
1.5.4 水是工业的血液
1.5.5 水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2章 生命之水
2.1 水是机体的要素
2.1.1 人体水的含量
2.1.2 人体器官的含水率
2.1.3 人体的体液
2.2 人体的需水量
2.2.1 影响人体需水量的因素
2.2.2 人体需水量估算方法
2.2.3 体内水的更换周期
2.3 机体的水量平衡
2.3.1 机体失水的途径与水量
2.3.2 机体补水的途径与水量
2.3.3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
2.4 人体水缺乏的后果
2.4.1 机体脱水的严重性
2.4.2 水是维系生命的源泉
第3章 水的生理健康功效
3.1 水的生理功能
3.1.1 溶解消化功能
3.1.2 参与代谢功能
3.1.3 载体运输功能
3.1.4 调节抑制功能
3.1.5 润滑滋润功能
3.1.6 稀释排毒功能
3.2 水的健康功效
3.2.1 镇静功效
3.2.2 解热功效
3.2.3 急救功效
3.2.4 伴药功效
3.2.5 其他功效
3.3 水与机体异常
3.3.1 水和肥胖
3.3.2 水和便秘
3.3.3 水和体痛
3.3.4 水和怀孕
第4章 饮水的科学
4.1 饮水的品质和温度
4.1.1 优质饮用水
4.1.2 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
4.1.3 自来水不宜生饮
4.1.4 正确对待开水
4.1.5 不宜饮用的水
4.1.6 饮水的温度
4.2 饮水的数量和疾患
4.2.1 健康人的饮水量
4.2.2 宜多饮水的疾患
4.2.3 不宜多饮水的疾患
4.3 饮水的时间和方式
4.3.1 饮水根据需要
4.3.2 饮水讲究方法
4.3.3 饮水把握时间
4.3.4 饮水注意季节
第5章 水中矿物元素与健康
5.1 水中的矿物元素
5.1.1 矿物元素及其水溶性
5.1.2 水中矿物元素的类别
5.1.3 水中矿物元素的形态
5.1.4 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5.1.5 环境元素与生物元素的联系
5.2 常量矿物元素与健康
5.2.1 钙和镁
5.2.2 钾和钠
5.2.3 硫和磷
5.2.4 氯
5.3 微量矿物元素与健康
5.3.1 钒
5.3.2 锰
5.3.3 硅
5.3.4 硼
5.3.5 铜
5.3.6 锌
5.3.7 碘
5.3.8 铁
5.3.9 硒
5.3.10 氟
5.3.11 钴
5.3.12 铬
5.3.13 钼
5.3.14 镍
5.3.15 锶
5.4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作用
5.5 元素之间的作用
5.5.1 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5.5.2 取代关系
第6章 饮水水质和疾病
6.1 微生物与疾病
6.1.1 病毒引发的疾病
6.1.2 细菌引发的疾病
6.1.3 寄生虫引发的疾病
6.1.4 藻类引发的疾病
6.2 有机物与疾病
6.2.1 水中有机物种类
6.2.2 有机物的危害
6.3 矿物质与疾病
6.3.1 水中重金属
6.3.2 重金属与疾病
6.3.3 非金属有毒物质
第7章 水污染与水公害
7.1 水污染现状
7.1.1 水污染类型
7.1.2 世界的水污染
7.1.3 中国的水污染
7.2 水污染公害实例
7.2.1 国外水污染公害
7.2.2 国内水污染事件
7.3 水污染的控制
7.3.1 物理污染控制
7.3.2 生物污染控制
7.3.3 有机污染控制
7.3.4 有毒物质污染控制
第8章 几种恶性疾病与饮用水质
8.1 饮水中的致癌致突变物质
8.1.1 癌症与饮水中的特殊化合物
8.1.2 饮用水中致癌物质种类
8.2 饮水中影响胚胎发育的物质
8.2.1 雌性激素与胚胎发育
8.2.2 饮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
8.2.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类
8.3 饮水中引起烈性中毒的化学物质
8.3.1 化学中毒症的特点
8.3.2 几种化学中毒症
8.4 生物性污染的水致急性传染病
8.4.1 介水传染病的特点及控制原则
8.4.2 几种主要介水传染病
8.5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8.5.1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特点
8.5.2 几种主要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9章 饮用水水质指标和标准
9.1 天然水中的杂质
9.1.1 按杂质颗粒大小分类
9.1.2 按杂质化学结构分类
9.1.3 按杂质来源分类
9.2 水质指标
9.2.1 水质及其指标的含义
9.2.2 水质指标的类别
9.2.3 水质指标的替代参数
9.3 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制订
9.3.1 用水水质标准
9.3.2 饮用水水质标准制订的原则
9.3.3 选择需确定限值水质指标的依据
9.3.4 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内容组成
9.4 我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9.4.1 历史沿革
9.4.2 现行标准
9.5 国外几个重要饮用水水质标准简介
9.5.1 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
9.5.2 欧共体的《饮用水水质指令》
9.5.3 美国的《饮用水法规》
9.5.4 日本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9.5.5 几个国家和组织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指标项目数比较
第10章 饮用水水质的保障措施
10.1 加强保护水源
10.1.1 水源类型
10.1.2 水源选择
10.1.3 水源保护
10.2 加强水质净化
10.2.1 常规处理
10.2.2 深度处理
10.2.3 预处理
10.2.4 特殊处理
第11章 饮用水卫生的监督与监测
11.1 相关法规和机构
11.1.1 相关法规
11.1.2 相关机构
11.2 监督内容和要求
11.2.1 预防性监督
11.2.2 经常性监督
11.3 卫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1.3.1 监测内容
11.3.2 监测方法
第12章 自来水二次污染及其防治
12.1 自来水二次污染的状况
12.1.1 国外自来水二次污染状况
12.1.2 国内自来水二次污染状况
12.2 二次污染的原因
12.2.1 输水环节的二次污染
12.2.2 贮存环节的二次污染
12.2.3 用水环节的二次污染
12.2.4 净水环节的二次污染
12.3 二次污染的应对措施
12.3.1 提高出厂水水质
12.3.2 合理选用输配水管道
12.3.3 合理设计二次供水设施
12.3.4 正确使用
第13章 自来水、直饮水及矿泉水
13.1 自来水
13.1.1 自来水的意义
13.1.2 对自来水的要求
13.1.3 自来水的生产
13.1.4 自来水的企业特点
13.2 直饮水
13.2.1 直饮水的意义
13.2.2 直饮水的水质标准
13.2.3 直饮水的净化工艺
13.2.4 直饮水的供应方式
13.2.5 管道直饮水的工程实例
13.3 矿泉水
13.3.1 饮用矿泉水的意义
13.3.2 饮用矿泉水的分类
13.3.3 饮用矿泉水的水质标准和要求
13.3.4 饮用矿泉水的保健功能
13.3.5 饮用矿泉水的选用
13.3.6 饮用矿泉水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14章 安全水、健康水及功能水
14.1 安全水
14.1.1 安全水的涵义
14.1.2 安全水的水质特征
14.1.3 安全水的种类
14.2 健康水
14.2.1 健康水的涵义
14.2.2 健康水的水质条件
14.2.3 健康水的处理工艺
14.2.4 健康水的种类
14.3 功能水
14.3.1 功能水的涵义
14.3.2 水的活性化与活性水
14.3.3 功能水的特征
14.3.4 功能水的制备
14.3.5 电解水
14.3.6 频谱水
第15章 正确对待商品灌装水
15.1 灌装饮用水的门类
15.1.1 我国灌装饮用水的兴起
15.1.2 灌装饮用水的类别
15.2 几种灌装饮用水简介
15.2.1 饮用天然矿泉水
15.2.2 饮用纯净水
15.2.3 蒸馏水
15.2.4 富氧水
15.2.5 磁化水
15.2.6 电解水
15.2.7 矿物质水
15.2.8 深海健康水
15.2.9 冰泉水
15.2.10 饮用净水
第16章 家用净水机及其科学选用和使用
16.1 使用目的
16.1.1 保障健康
16.1.2 满足现代人生活习惯
16.2 类型结构
16.2.1 按净水机理分
16.2.2 按结构形式分
16.2.3 按功能分
16.3 选用方法
16.3.1 适应原水水质
16.3.2 注重产品质量
16.3.3 注意性能档次
16.4 使用与维护
16.4.1 正确使用
16.4.2 注意维护
第17章 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
17.1 公共场所的分类
17.2 几种公共场所的饮用水水质要求
17.2.1 旅店业饮用水水质
17.2.2 公共交通场所的饮水
17.2.3 游泳池水质
17.2.4 公共浴室水质
第18章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饮用水供给
18.1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
18.1.1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18.1.2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18.2 应急安全供水的特点
18.2.1 应急安全供水的意义
18.2.2 应急安全供水的特点
18.3 应急安全供水措施
18.3.1 宣传饮水卫生,发放消毒药物
18.3.2 运送成品安全饮用水
18.3.3 新水源的寻找、选择和保护
18.3.4 应急供水的净化消毒处理
第19章 公共供水水质突发事故应急措施
19.1 技术措施
19.1.1 强化净化措施
19.1.2 投加专用药剂
19.2 行政措施
19.2.1 事故分级
19.2.2 组织机构与职责
19.2.3 运行机制
19.2.4 应急保障
第20章 水是健康之本
20.1 人以水为先
20.1.1 饮食与水
20.1.2 衰老与水
20.2 水质决定体质
20.2.1 健康与水
20.2.2 长寿与水
20.3 爱护生命从水开始
20.3.1 爱水护水 人水和谐
20.3.2 惜水节水 清水流长
附录
附录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附录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附录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附录4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附录5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
附录6 美国《饮用水法规》
参考文献
后记
饮水·水质·健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