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

副标题:无

作   者:李宣海等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11702615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二节 肿瘤病毒与病毒癌基因
四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五 纤维连结蛋白(FN)
六 层粘连蛋白(LM)
七 溶菌酶
八 肌红蛋白
九 肌球蛋白
十 蛋白多糖(PG)
十一 波纹蛋白
第三节 淋巴瘤标志物
一 免疫球蛋白(Ig)
一 DNA肿瘤病毒
二 CD45(全白血细胞抗原)
三 CD19、CD20和CD22(全B细胞抗原)
四 CD2、CD3、CD5和CD7(全T细胞抗原)
五 CD4和CD8(T细胞亚群抗原)
六 髓细胞和单核细胞标志物
七 CD30
八 CD10(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共同抗原)
九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
十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MHC)
第四节 神经源性肿瘤标志物
二 RNA肿瘤病毒与病毒癌基因
一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二 神经丝蛋白(NF)
三 S—100蛋白
四 突触囊泡蛋白(SY)
第五节 病毒性肿瘤标志物
一 巨细胞病毒(CMV)
二 EB病毒(EBV)
三 乙型肝炎病毒(HBV)
四 丙型肝炎病毒(HCV)
五 丁型肝炎病毒(HDV)
第三节 细胞癌基因
六 戊型肝炎病毒(HEV)
七 单纯疱疹病毒(HSV)
八 人乳头瘤病毒(HPV)
第六节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一 DNA多聚酶(DNA—pol)
二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三 Ki—67
第七节 凝集素
第八节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第九节 其他肿瘤标志物
一 细胞癌基因的概念
第五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检测
第一节 癌基因及其产物
一 c—abl及Ph1/Abl融合蛋白
二 neu(HER—2/C—erbB—2)及P185neu
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四 myc基因家族及其产物
五 ras基因家族及其产物
六 其他癌基因及其产物
第二节 抑癌基因及其产物
一 RB基因及其产物
二 细胞癌基因的产物及其分类
二 P53基因及其产物
三 MTS1及其P16
四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及其产物
五 其他抑癌基因及其产物
第六章 肿瘤的微量元素检测
一 砷(As)
二 镉(Cd)
三 铬(Cr)
四 铜(Cu)
五 铁(Fe)
三 细胞癌基因产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六 锰(Mn)
七 钼(Mo)
八 镍(Ni)
九 硒(Se)
十 锌(Zn)
十一 其他微量元素
第三篇 肿瘤标志物在各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七章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食管癌
四 细胞癌基因的激活机理
第三节 胃癌
第四节 大肠癌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第六节 胰腺癌
第八章 肿瘤标志物在呼吸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支气管肺癌
第三节 恶性胸腔积液
第九章 肿瘤标志物在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四节 抑癌基因
第二节 膀胱癌
第三节 肾癌
第四节 前列腺癌
第五节 睾丸肿瘤
第十章 肿瘤标志物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白血病
第三节 淋巴瘤
第十一章 肿瘤标志物在内分泌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甲状腺癌
第三节 肾上腺癌
第四节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第五节 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
第十二章 肿瘤标志物在神经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神经胶质瘤
一 星形细胞瘤
二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三 室管膜瘤
第一篇 肿瘤及肿瘤标志物基础
二 种类
四 少枝胶质细胞瘤
五 髓母细胞瘤
六 松果体细胞瘤
七 脉络丛乳头状瘤
八 神经节肿瘤
第三节 脑膜瘤
第四节 听神经瘤
第五节 垂体腺瘤
第六节 生殖细胞肿瘤
第七节 颅内转移瘤
三 抑癌基因产物的功能
第十三章 肿瘤标志物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第三节 乳腺癌
第十四章 肿瘤标志物在骨骼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骨肉瘤
第十五章 肿瘤标志物在耳鼻咽喉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鼻咽癌
四 新的抑癌基因候选者
第三节 喉癌
第十六章 肿瘤标志物在口腔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癌
第三节 骨肉瘤
第四节 多发性浆细胞肉瘤
第四篇 肿瘤标志物常用的检测技术
第十七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基本技术
第五节 肿瘤转移基因与转移抑制基因
一 酶免疫测定技术
二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三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
四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第十八章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因诊断的基本技术
一 DNA提取技术
二 DNA杂交技术
三 限制性内切酶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
一 肿瘤转移基因
四 PCR技术
第三节 肿瘤基因诊断
一 肿瘤相关病毒检测
二 肿瘤相关基因检测
第十九章 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估标准
一 灵敏度
二 特异性
三 阳性预期值
四 阴性预期值
五 准确率
二 转移抑制基因
六 正常临界值的制定
第六节 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凋亡
一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
二 细胞凋亡与肿瘤
第二篇 肿瘤标志物与检测
第一章 肿瘤与机体代谢调节
第三章 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检测
第一节 蛋白质类
一 α1酸性糖蛋白(α1AG)
二 α1抗胰蛋白酶(α1AT)
三 甲胎蛋白(αFP)
四 β2微球蛋白(β2M)
五 本—周氏蛋白(BJP)
六 癌抗原15—3(CA15—3)
七 癌抗原125(CA125)
八 癌胚抗原(CEA)
第一节 肿瘤的发生与有关的因素
九 铜蓝蛋白(CP)
十 去γ—羧基凝血酶原(DCP)
十一 铁蛋白(Fer)
十二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
十三 粘蛋白样癌相关杭原(MCA)
十四 骨钙蛋白
十五 胰癌胚抗原(POA)
十六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十七 甲状腺球蛋白(Tg)
十八 组织多肽抗原(TPA)
第二节 肿瘤与机体的代谢
第二节 酶类
一 酸性磷酸酶(ACP)
二 醛缩酶(ALD)
三 α—L—岩藻糖苷酶(AFU)
四 碱性磷酸酶(AKP)及同工酶
五 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
六 弹性蛋白酶
七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同工酶
八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九 乳酸脱氢酶(LD)及同工酶
第三节 生物膜与肿瘤
十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十一 5’—核苷酸磷酸二脂酶(5’—NPD)
十二 丙酮酸激酶(PK)
十三 胸苷激酶(TK)
第三节 激素类
一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二 降钙素(CT)
三 儿茶酚胺类
四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五 人胎盘催乳素(HPL)
第四节 肿瘤与染色体
六 胰高糖素
七 生长激素(GH)
八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PTHrP)
九 催乳素(PRL)
十 转化生长因子(TGFα)
第四节 鞘糖脂类
一 糖类抗原19—9(CA19—9)
二 糖类抗原50(CA50)
三 糖类抗原242(CA242)
四 糖类抗原72—4(CA72—4)
第二章 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五 透明质酸(HA)
六 脂类唾液酸(LSA)
第五节 多胺类
一 多胺(PA)
二 5—羟色胺(5—HT)
第四章 肿瘤标志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第一节 上皮性肿瘤标志物
一 甲胎蛋白(αFP)
二 血型物质
三 癌胚抗原(CEA)
第一节 概述
四 桥粒蛋白(DSP)
五 上皮膜抗原(EMA)
六 角蛋白
七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八 甲状腺球蛋白(Tg)
九 组织多肽抗原(TPA)
第二节 间叶组织肿瘤标志物
一 肌动蛋白
二 胶原蛋白
三 结蛋白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