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综合评价是人类社会中一项经常性的、极重要的认识活动,是决策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书介绍当今流行的几种综合评价及分类方法的理论、算法和应用。各种综合评价方法有简有繁,相对独立,可供各类人员选用。书中还介绍综合评价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属创新内容。
本书可作为系统工程、经济管理、应用数学、自动控制等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阅读。
目录
目录
第1章 评价概论
1.1 评价和评价系统
1.2 评价对象的属性集
1.3 评价方法
1 属性值的规范化
2 权重向量的赋值
1.4 评价发展简史
1.5 关于评价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1 从评价系统的视角探讨评价方法论
2 从评价方法的视角探讨评价方法论
3 从价值函数的视角探讨评价方法论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几种简易的评价方法
2.1 综合指数法
2.2 功效评分法
1 功效系数及其评分方法
2 功效权数的确定
2.3 TOPSIS法
2.4 最优权法
1 最优权法原理
2 最优权法算法
2.5 结论
1 四种评价方法的共同特点
2 无量纲化规则
3 确定指标权数的方法
4 评价方法的内涵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层次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梗概
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2 建立判断矩阵群
3 计算权重向量
3.2 单人单准则下权重向量的算法
1 特征向量法(EVM)
2 对数最小二乘法(LISM)
3 最小二乘法(LSM)
4 最小偏差法(LDM)
3.3 多人单准则下权重向量的算法
1 拓广优化算法
2 判断矩阵综合法
3 权重向量综合法
3.4 合成权重向量的算法
3.5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1 单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2 判断矩阵的分层整体一致性检验
3.6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过程
1 层次结构模型的设计
2 专家咨询工作
3 权重向量的计算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4 应用实例
3.7 结论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特征
2 刍议咨询工作中专家的行为规范
3 关于AHP中权重向量算法的等价和相似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主成分分析法
4.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2 主成分向量的有关性质
4.2 主成分分析法算法
4.3 多属性价值函数
1 优先序和次序关系
2 价值函数的存在性
3 价值函数的可分解性
4.4 主成分价值函数模型
1 单向主成分向量空间的性质
2 单向主成分向量空间中价值函数的存在性
3 单向主成分向量空间中价值函数的可分解性
4 主成分价值函数模型
4.5 结论
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特征
2 关于主成分价值函数模型
3 关于单向主成分向量空间中的偏好结构
4 关于正交阵的存在性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数据包络分析法
5.1 多指标评价的DEA模型——〓模型
5.2 DEA有效性的判定及DMU在相对有效平面上的投影
1 DEA有效性的判定
2 DMU在相对有效平面上的投影
5.3 生产可能集
5.4 技术有效与规模有效
5.5 〓模型及其他DEA模型
1 〓模型
2 FG模型
3 ST模型
4 锥比率的〓WH模型
5 带AHP约束锥的DEA模型
5.6 DEA有效性和Pareto解
1 DEA有效性与Pareto解的等价性
2 弱DEA有效性与弱Pareto解的关系
5.7 DEA法的应用
1 利用DEA法进行效率评价的主要作用
2 应用DEA法的一般步骤
3 企业科技活动的效率评价
5.8 结论
1 几个重要DEA模型的适用场合
2 DEA法的应用领域
3 DEA法的一些新发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模糊综合评价法
6.1 模糊数学的基础知识
1 模糊集合概述
2 隶属函数与隶属度
3 模糊集合的表示
4 模糊集合的运算
5 模糊集的截集
6 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
6.2 模糊数学的基本定理
1 分解定理
2 表现定理
3 扩展原理
6.3 模糊关系与模糊聚类
1 经典关系
2 模糊关系
3 模糊聚类
6.4 模糊模式识别与评价
1 模糊模式识别概论
2 贴近度
3 模糊模式识别的数学模型
4 模糊模式识别与评价
6.5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1 模糊综合评价问题
2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3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算子分析
6.6 企业评价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1 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
2 确定因素集的权重分配向量
3 建立综合评价矩阵R
4 计算每个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
5 向量〓的归一化处理
6 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
6.7 对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2 区间数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展望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评价方案优化系统
7.1 兼容度和差异度的概念
7.2 兼容度极大化模型
7.3 兼容度、差异度极大极小化模型
1 问题的提出
2 数学模型
3 算法
7.4 评价方案择优算法
7.5 评价方案优化系统
7.6 结论
1 关于兼容度和差异度
2 关于兼容度极大化模型和兼容度、差异度极大极小化模型
3 关于评价方案择优算法
4 关于评价方案优化系统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聚类分析法
8.1 样品和变量相似性的度量
1 两种聚类分析问题
2 样品(个体)间的相似度
3 变量(指标)间的相似度
8.2 系统聚类法
1 类与类间的距离
2 系统聚类法的操作过程
3 最短距离法
4 最长距离法
5 重心距离法
6 类平均距离法
7 离差平方和距离法
8.3 有序样品的聚类
1 有序样品的聚类问题
2 有序样品聚类的基本思想
3 有序样品最优分割的Fisher算法与步骤
4 有序样品最优分割实例
8.4 结论
1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数学工具
2 关于系统聚类法的递推公式
3 其他聚类分析法简介
4 聚类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综合评价系统软件设计
9.1 概述
9.2 评价系统设计目标及设计实现方法
9.3 IEDSS中两级模型的可重用结构及其工作流程
1 模型对象的可重用结构
2 IEDSS中第一级模型的可重用结构及其工作流程
3 IEDSS中第二级模型的可重用结构及其工作流程
9.4 IEDSS中两级模型库的管理
1 数据库与方法库的管理
2 模型库动态管理系统的实现
9.5 基于IIEDSS知识的关系化表示与管理
1 知识库系统的结构
2 知识的关系化表示
3 建立知识库实例
4 知识库系统的管理
9.6 综合评价系统软件设计实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综合评价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10.1 选择新产品开发方案的层次分析法
1 引言
2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的设计
3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过程
4 点评
10.2 系统评价的赋权新方法——PCA-LINMAP耦合模型
1 引言
2 PCA-LINMAP耦合赋权模型
3 计算示例
4 点评
10.3 数据包络分析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1 引言
2 纵向比较分析
3 横向比较分析
4 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5 点评
10.4 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1 引言
2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3 利用模糊评价数学模型评定学生素质等级
4 点评
10.5 上海工业经济集约化特征聚类分析
1 引言
2 工业企业集约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3 工业企业分行业集约化类别特征的聚类分析
4 工业企业分行业集约化聚类的特征
5 聚类结果分析
6 点评
10.6 Fuzzy AHP方法及应用
1 引言
2 三角模糊数及其性质
3 Fuzzy AHP方法
4 案例
5 点评
10.7 基于三层BP网络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1 引言
2 多层人工神经网络与误差逆传播学习算法
3 应用实例
4 点评
10.8 属性数学及其在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 引言
2 属性数学基本知识
3 属性综合评价系统
4 质量评价的属性数学模型
5 结论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第1章 评价概论
1.1 评价和评价系统
1.2 评价对象的属性集
1.3 评价方法
1 属性值的规范化
2 权重向量的赋值
1.4 评价发展简史
1.5 关于评价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1 从评价系统的视角探讨评价方法论
2 从评价方法的视角探讨评价方法论
3 从价值函数的视角探讨评价方法论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几种简易的评价方法
2.1 综合指数法
2.2 功效评分法
1 功效系数及其评分方法
2 功效权数的确定
2.3 TOPSIS法
2.4 最优权法
1 最优权法原理
2 最优权法算法
2.5 结论
1 四种评价方法的共同特点
2 无量纲化规则
3 确定指标权数的方法
4 评价方法的内涵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层次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梗概
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2 建立判断矩阵群
3 计算权重向量
3.2 单人单准则下权重向量的算法
1 特征向量法(EVM)
2 对数最小二乘法(LISM)
3 最小二乘法(LSM)
4 最小偏差法(LDM)
3.3 多人单准则下权重向量的算法
1 拓广优化算法
2 判断矩阵综合法
3 权重向量综合法
3.4 合成权重向量的算法
3.5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1 单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2 判断矩阵的分层整体一致性检验
3.6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过程
1 层次结构模型的设计
2 专家咨询工作
3 权重向量的计算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4 应用实例
3.7 结论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特征
2 刍议咨询工作中专家的行为规范
3 关于AHP中权重向量算法的等价和相似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主成分分析法
4.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2 主成分向量的有关性质
4.2 主成分分析法算法
4.3 多属性价值函数
1 优先序和次序关系
2 价值函数的存在性
3 价值函数的可分解性
4.4 主成分价值函数模型
1 单向主成分向量空间的性质
2 单向主成分向量空间中价值函数的存在性
3 单向主成分向量空间中价值函数的可分解性
4 主成分价值函数模型
4.5 结论
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特征
2 关于主成分价值函数模型
3 关于单向主成分向量空间中的偏好结构
4 关于正交阵的存在性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数据包络分析法
5.1 多指标评价的DEA模型——〓模型
5.2 DEA有效性的判定及DMU在相对有效平面上的投影
1 DEA有效性的判定
2 DMU在相对有效平面上的投影
5.3 生产可能集
5.4 技术有效与规模有效
5.5 〓模型及其他DEA模型
1 〓模型
2 FG模型
3 ST模型
4 锥比率的〓WH模型
5 带AHP约束锥的DEA模型
5.6 DEA有效性和Pareto解
1 DEA有效性与Pareto解的等价性
2 弱DEA有效性与弱Pareto解的关系
5.7 DEA法的应用
1 利用DEA法进行效率评价的主要作用
2 应用DEA法的一般步骤
3 企业科技活动的效率评价
5.8 结论
1 几个重要DEA模型的适用场合
2 DEA法的应用领域
3 DEA法的一些新发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模糊综合评价法
6.1 模糊数学的基础知识
1 模糊集合概述
2 隶属函数与隶属度
3 模糊集合的表示
4 模糊集合的运算
5 模糊集的截集
6 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
6.2 模糊数学的基本定理
1 分解定理
2 表现定理
3 扩展原理
6.3 模糊关系与模糊聚类
1 经典关系
2 模糊关系
3 模糊聚类
6.4 模糊模式识别与评价
1 模糊模式识别概论
2 贴近度
3 模糊模式识别的数学模型
4 模糊模式识别与评价
6.5 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1 模糊综合评价问题
2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3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算子分析
6.6 企业评价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1 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
2 确定因素集的权重分配向量
3 建立综合评价矩阵R
4 计算每个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
5 向量〓的归一化处理
6 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
6.7 对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2 区间数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展望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评价方案优化系统
7.1 兼容度和差异度的概念
7.2 兼容度极大化模型
7.3 兼容度、差异度极大极小化模型
1 问题的提出
2 数学模型
3 算法
7.4 评价方案择优算法
7.5 评价方案优化系统
7.6 结论
1 关于兼容度和差异度
2 关于兼容度极大化模型和兼容度、差异度极大极小化模型
3 关于评价方案择优算法
4 关于评价方案优化系统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聚类分析法
8.1 样品和变量相似性的度量
1 两种聚类分析问题
2 样品(个体)间的相似度
3 变量(指标)间的相似度
8.2 系统聚类法
1 类与类间的距离
2 系统聚类法的操作过程
3 最短距离法
4 最长距离法
5 重心距离法
6 类平均距离法
7 离差平方和距离法
8.3 有序样品的聚类
1 有序样品的聚类问题
2 有序样品聚类的基本思想
3 有序样品最优分割的Fisher算法与步骤
4 有序样品最优分割实例
8.4 结论
1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数学工具
2 关于系统聚类法的递推公式
3 其他聚类分析法简介
4 聚类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综合评价系统软件设计
9.1 概述
9.2 评价系统设计目标及设计实现方法
9.3 IEDSS中两级模型的可重用结构及其工作流程
1 模型对象的可重用结构
2 IEDSS中第一级模型的可重用结构及其工作流程
3 IEDSS中第二级模型的可重用结构及其工作流程
9.4 IEDSS中两级模型库的管理
1 数据库与方法库的管理
2 模型库动态管理系统的实现
9.5 基于IIEDSS知识的关系化表示与管理
1 知识库系统的结构
2 知识的关系化表示
3 建立知识库实例
4 知识库系统的管理
9.6 综合评价系统软件设计实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综合评价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10.1 选择新产品开发方案的层次分析法
1 引言
2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的设计
3 层次分析法的操作过程
4 点评
10.2 系统评价的赋权新方法——PCA-LINMAP耦合模型
1 引言
2 PCA-LINMAP耦合赋权模型
3 计算示例
4 点评
10.3 数据包络分析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1 引言
2 纵向比较分析
3 横向比较分析
4 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5 点评
10.4 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1 引言
2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3 利用模糊评价数学模型评定学生素质等级
4 点评
10.5 上海工业经济集约化特征聚类分析
1 引言
2 工业企业集约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3 工业企业分行业集约化类别特征的聚类分析
4 工业企业分行业集约化聚类的特征
5 聚类结果分析
6 点评
10.6 Fuzzy AHP方法及应用
1 引言
2 三角模糊数及其性质
3 Fuzzy AHP方法
4 案例
5 点评
10.7 基于三层BP网络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1 引言
2 多层人工神经网络与误差逆传播学习算法
3 应用实例
4 点评
10.8 属性数学及其在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 引言
2 属性数学基本知识
3 属性综合评价系统
4 质量评价的属性数学模型
5 结论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