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汽车工程应用力学》内容包括轮胎力学特性与轮胎、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汽车空气动力学。作者力求使《汽车工程应用力学》内容编排新颖、逻辑连贯、叙述通俗、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书中内容涉及汽车先进技术,如ABS、BAS、4WS、VSC等电控系统以及低风阻车身造型、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特殊性能轮胎、F1赛车尾部扩散器等空气动力学套件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轮胎与轮胎力学特性
1.1轮胎的纵向力学特性
1.1.1轮胎滚动阻力与滚动阻力系数
1.1.2轮胎道路阻力
1.1.3轮胎侧偏阻力
1.2轮胎的垂向力学特性
1.2.1轮胎的垂向变形
1.2.2轮胎的刚度
1.2.3轮胎噪声
1.3轮胎的侧向力学特性
1.3.1轮胎运动坐标系
1.3.2轮胎的侧偏现象
1.3.3轮胎的侧偏特性——侧偏力一侧偏角曲线
1.3.4轮胎的侧偏特性——侧偏回正力矩一侧偏角曲线
1.3.5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因素
1.3.6侧偏回正力矩的影响因素
1.4轿车子午线轮胎
1.4.1轿车子午线轮胎的结构
1.4.2子午线轮胎与斜交线轮胎的结构差异
1.4.3轿车子午线轮胎的带束层
1.5子午线轮胎的性能特点
1.6轮胎的标志
1.6.1轮胎的扁平比
1.6.2轮胎的标志方法
1.7胎面花纹
1.7.1花纹的基本功能
1.7.2各种花纹的附着性能特点
1.8特殊性能花纹轮胎
1.8.1防滑水花纹轮胎
1.8.2低噪声花纹轮胎
1.8.3冰雪路面防滑花纹轮胎
1.8.4全天候花纹轮胎
1.8.5不对称花纹轮胎
1.8.6单导向花纹轮胎
1.9 F1赛车轮胎
1.9.1 F1赛车轮胎的规格与种类
1.9.2 F1赛车轮胎应具备的性能
1.10轮胎的磨损
1.10.1轮胎的正常磨损
1.10.2轮胎的异常磨损
1.11讨论题
复习题
第2章汽车的动力性
2.1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
2.2汽车的动力性能
2.2.1轿车的动力性能
2.2.2世界著名跑车的动力性能
2.3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2.3.1驱动力
2.3.2行驶阻力
2.4汽车行驶条件
2.4.1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
2.4.2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2.4.3汽车行驶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2.4.4附着率
2.5动力性的评价方法——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2.5.1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
2.5.2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的应用
2.5.3动力特性图
2.5.4动力特性图的应用
2.6动力功率与阻力功率的平衡
2.6.1功率平衡方程式
2.6.2功率平衡图
2.7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
2.7.1发动机参数的影响
2.7.2传动系参数的影响
2.7.3汽车结构的影响
2.7.4底盘技术状况的影响
2.8汽车的动力性试验
2.8.1道路试验
2.8.2室内试验
2.9讨论题
复习题
第3章汽车的制动性
3.1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3.2地面制动力与制动器制动力
3.2.1地面制动力
3.2.2制动器制动力
3.2.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3.2.4硬路面的附着系数
3.2.5附着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3.3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
3.3.1制动减速度
3.3.2制动距离
3.4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4.1制动效能恒定性的主要指标
3.4.2影响抗热衰退性能的因素
3.4.3各种鼓式、盘式制动器的性能特点
3.5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3.5.1制动跑偏
3.5.2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丧失转向能力的试验
3.5.3单轴车轮抱死拖滑的运动分析
3.6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3.6.1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例分配的重要性
3.6.2制动时前、后车轮地面法向反力的变化
3.6.3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3.6.4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口
3.6.5同步附着系数()0
3.6.6汽车在不同()值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分析
3.6.7同步系数()0的选择
3.6.8制动强度与附着系数利用率
3.6.9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3.6.10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规范要求
3.6.11发动机制动对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效能的影响
3.6.12各类制动力辅助调节装置的性能特点
3.6.13制动防抱死系统
3.7汽车制动性试验
3.7.1道路试验(行车制动)
3.7.2室内制动试验
3.7.3驻车制动性能试验
3.8讨论题
复习题
第4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4.1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
4.1.1什么是操纵稳定性
4.1.2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
4.1.3车辆坐标系
4.1.4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的基本概念
4.2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4.2.1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基本假设
4.2.2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4.2.3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汽车三种稳态转向特性
……
第5章汽车空气动力学
附录世界各类轿车(部分)风阻系数CD值
参考文献
第1章轮胎与轮胎力学特性
1.1轮胎的纵向力学特性
1.1.1轮胎滚动阻力与滚动阻力系数
1.1.2轮胎道路阻力
1.1.3轮胎侧偏阻力
1.2轮胎的垂向力学特性
1.2.1轮胎的垂向变形
1.2.2轮胎的刚度
1.2.3轮胎噪声
1.3轮胎的侧向力学特性
1.3.1轮胎运动坐标系
1.3.2轮胎的侧偏现象
1.3.3轮胎的侧偏特性——侧偏力一侧偏角曲线
1.3.4轮胎的侧偏特性——侧偏回正力矩一侧偏角曲线
1.3.5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因素
1.3.6侧偏回正力矩的影响因素
1.4轿车子午线轮胎
1.4.1轿车子午线轮胎的结构
1.4.2子午线轮胎与斜交线轮胎的结构差异
1.4.3轿车子午线轮胎的带束层
1.5子午线轮胎的性能特点
1.6轮胎的标志
1.6.1轮胎的扁平比
1.6.2轮胎的标志方法
1.7胎面花纹
1.7.1花纹的基本功能
1.7.2各种花纹的附着性能特点
1.8特殊性能花纹轮胎
1.8.1防滑水花纹轮胎
1.8.2低噪声花纹轮胎
1.8.3冰雪路面防滑花纹轮胎
1.8.4全天候花纹轮胎
1.8.5不对称花纹轮胎
1.8.6单导向花纹轮胎
1.9 F1赛车轮胎
1.9.1 F1赛车轮胎的规格与种类
1.9.2 F1赛车轮胎应具备的性能
1.10轮胎的磨损
1.10.1轮胎的正常磨损
1.10.2轮胎的异常磨损
1.11讨论题
复习题
第2章汽车的动力性
2.1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
2.2汽车的动力性能
2.2.1轿车的动力性能
2.2.2世界著名跑车的动力性能
2.3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2.3.1驱动力
2.3.2行驶阻力
2.4汽车行驶条件
2.4.1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
2.4.2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2.4.3汽车行驶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2.4.4附着率
2.5动力性的评价方法——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2.5.1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
2.5.2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的应用
2.5.3动力特性图
2.5.4动力特性图的应用
2.6动力功率与阻力功率的平衡
2.6.1功率平衡方程式
2.6.2功率平衡图
2.7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
2.7.1发动机参数的影响
2.7.2传动系参数的影响
2.7.3汽车结构的影响
2.7.4底盘技术状况的影响
2.8汽车的动力性试验
2.8.1道路试验
2.8.2室内试验
2.9讨论题
复习题
第3章汽车的制动性
3.1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3.2地面制动力与制动器制动力
3.2.1地面制动力
3.2.2制动器制动力
3.2.3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3.2.4硬路面的附着系数
3.2.5附着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3.3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
3.3.1制动减速度
3.3.2制动距离
3.4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4.1制动效能恒定性的主要指标
3.4.2影响抗热衰退性能的因素
3.4.3各种鼓式、盘式制动器的性能特点
3.5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3.5.1制动跑偏
3.5.2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丧失转向能力的试验
3.5.3单轴车轮抱死拖滑的运动分析
3.6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3.6.1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例分配的重要性
3.6.2制动时前、后车轮地面法向反力的变化
3.6.3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
3.6.4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口
3.6.5同步附着系数()0
3.6.6汽车在不同()值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分析
3.6.7同步系数()0的选择
3.6.8制动强度与附着系数利用率
3.6.9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3.6.10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规范要求
3.6.11发动机制动对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效能的影响
3.6.12各类制动力辅助调节装置的性能特点
3.6.13制动防抱死系统
3.7汽车制动性试验
3.7.1道路试验(行车制动)
3.7.2室内制动试验
3.7.3驻车制动性能试验
3.8讨论题
复习题
第4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4.1汽车操纵稳定性概述
4.1.1什么是操纵稳定性
4.1.2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
4.1.3车辆坐标系
4.1.4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的基本概念
4.2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4.2.1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基本假设
4.2.2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4.2.3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汽车三种稳态转向特性
……
第5章汽车空气动力学
附录世界各类轿车(部分)风阻系数CD值
参考文献
汽车工程应用力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