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理天文学

副标题:无

作   者:曲安京著

分类号:P1-092

ISBN:978703021107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全面、翔实地论述中国古代历法的思想方法。按照传   统历法的编排次序,逐次论述了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的太阳运   动、月亮运动、日月交食与行星运动方面的算法沿革与理论体   系。书中解决了传统日食理论的一些遗留问题,构建了传统外   行星算法的天文模型,并据此清晰地勾勒出传统行星理论的发   展脉络。    本书适于科学史工作者、数学和天文学工作者,以及相关专   业大学师生阅读。   

目录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
一、 清代学者对传统历法的整理与研究
二、 日本与西方学者的研究
三、 当代中国学者的研究
四、 中国历法史研究的难点
第二节 历法沿革
一、 中国历法史的分期
二、 秦汉历法
三、 魏晋南北朝历法
四、 隋唐五代历法
五、 两宋历法
六、 辽金元明历法
七、 清代历法
第三节 传统历法的几个基本要素
一、 上元积年与历法结构
二、 中节与三正
三、 干支与纪日法
四、 干支纪月与干支纪时
五、 年与岁的异同
第四节 纪年法与岁星超辰
一、 从岁星纪年到干支纪年
二、 太初元年的岁名
三、 《三统历》岁星超辰法
四、 一行对岁星超辰法的评述
五、 小结
第二章 气朔发敛
第一节 平气的计算
一、 冬至时刻的一般算法
二、 岁实消长术
第二节 平朔的计算
一、 天正十一月经朔的一般算法
二、 捷法
三、 《统天历》算法
第三节 闰月的安排
一、 置闰规则
二、 置闰算法
三、 闰月分布的概率
第四节 没日与灭日
一、 没与灭算法简史
二、 没限与没日
三、 灭限与灭日
四、 盈虚与置闰
五、 为什么计算没日与灭日?
第五节 易卦与气候
一、 五行用事
二、 72候
三、 孟喜的易卦说
四、 京房的易卦说
第三章 太阳运动
第一节 中心差与日躔表
一、 行星中心差的理论算法
二、 日躔表
三、 隋唐时期的太阳运动理论
四、 日躔表的构造
第二节 中心差算法
一、 中心差与线性内插法
二、 等间距分段二次插值
三、 不等间距分段二次插值
四、 相减相乘法
五、 三次内插法
六、 定气与太阳改正
七、 太阳中心差偏大的原因
第三节 岁差
一、 坐标系与岁差的理论分析
二、 二十八宿赤道宿度
三、 冬至点与冬至时刻
四、 岁差与回归年常数
五、 岁差现象的存废之争
第四节 黄赤道坐标变换
一、 黄赤道差的理论算法
二、 黄赤大距
三、 东汉时期的黄赤道差算法
四、 隋唐时期的差分表算法
五、 边冈的逐次分段抛物内插法
六、 宋代的相减相乘法
七、 《授时历》的弧矢割圆法
第五节 赤道日度与黄道日度
一、 太阳的赤道日度
二、 二十八宿黄道宿度
三、 太阳黄道宿度的精细算法
四、 由黄道日度反推赤道日度
五、 黄道十二宫
第四章 晷影漏刻
第一节 晷影测量与晷漏表
一、 晷影测量与地理纬度
二、 正切函数表
三、 晷影漏刻表
四、 《宣明历》晷漏表的构造
第二节 晷影与漏刻算法模型
一、 地平坐标系与理论算法
二、 消息定数
三、 传统算法模型
四、 消息定数的意义
第三节 太阳视赤纬
一、 线性内插法
二、 《大衍历》算法
三、 《宣明历》的二次插值
四、 《崇玄历》的双二次函数
五、 《纪元历》的复合函数
六、 《知微历》算法
七、 《授时历》算法
第四节 晷影算法
一、 线性内插法
二、 《麟德历》的二次插值
三、 《大衍历》的晷影差分
四、 《崇玄历》的立方相减相乘
五、 《明天历》的五次函数
六、 《纪元历》的有理函数
第五节 漏刻算法
一、 《大衍历》算法
二、 从《崇玄历》到《纪元历》
三、 《知微历》与《庚午元历》
四、 《授时历》的里差漏刻
第六节 九服晷漏
一、 《大衍历》算法
二、 《钦天历》算法
三、 从《崇玄历》到《观天历》
四、 从《纪元历》到《授时历》
第七节 计时制度
一、 十二时辰制
二、 辰刻制
三、 更点制
四、 日界
第五章 月亮运动
第一节 月亮中心差
一、 月离表
二、 月亮中心差的主流算法
三、 《皇极历》与《大衍历》的精细算法
四、 《明天历》的相减相乘法
五、 《授时历》的三次内插法
第二节 定朔
一、 定朔算法的理论模型
二、 定朔的计算
三、 进朔制度
四、 定朔时刻太阳的真黄经
第三节 九道术
一、 汉代的九道术
二、 三道术与阴阳历
三、 唐代以后的九道术
四、 合朔时刻月亮的轨道
五、 九道术的几何模型及其功能
第四节 黄白道差
一、 黄白道差的算法模型
二、 月球升交点的黄经
三、 隋唐时期的黄白道差算法
四、 宋代的黄白道差算法
五、 黄白道差的精度
六、 九道术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五节 《授时历》白赤道坐标变换法
一、 白道交周与白赤道交点
二、 白赤道坐标变换的理论算法
三、 月亮的赤纬
四、 月亮的白道宿度
第六章 日月交食
第一节 交食的判断
一、 日月食食限的理论模型
二、 入交定日
三、 早期的月亮极黄纬算法
四、 唐宋时期的月亮极黄纬算法
五、 《纪元历》的月亮极黄纬算法
第二节 视差与时差
一、 视差的天文意义
二、 时差的数值模型与食甚时刻
三、 日食时差算法沿革
四、 时差算法的精度分析
第三节 日食的食差
一、 日食食差的天文意义
二、 食差算法的理论模型
三、 食差算法的历史沿革
四、 传统日食食差算法的数学模型
五、 日食食差算法中的符号与常数
六、 精度分析与结论
七、 《大衍历》日食原理与九服蚀差
八、 两个命题的证明
第四节 食限与食分
一、 日食食分的算法模型
二、 中国古代日食食限与食分算法
三、 月食食分的算法模型
四、 中国古代月食食限与食分算法
五、 日月带食出没
六、 总结与讨论
第五节 交食的过程
一、 隋唐时期的日月食三限
二、 宋元时期的日食三限算法
三、 宋元时期的月食五限算法
四、 《九执历》与《回回历》
五、 日月食起讫算法的构造原理
六、 日月食亏复方位
七、 外域文化的影响
八、 小结
第七章 行星理论
第一节 导论
一、 基本问题与精度要求
二、 解决方案
三、 传统行星理论的算法结构
第二节 行星会合周期
一、 中积中星
二、 古人对五星会合周期的认识。
三、 会合周期表的结构
四、 行星地心平黄经算法的理论模型
五、 会合周期表的精度
六、 行星地心平黄经
第三节 五星盈缩差的理论模型
一、 传统盈缩差算法模型
二、 定合算法的理论模型
三、 盈缩差的数学模型与天文意义
四、 两个独立的自变量
五、 限度的意义
第四节 五星盈缩历
一、 行星入历度
二、 行星盈缩历起点的黄经及其进动
三、 盈缩历与中心差
四、 行星盈缩差算法
第五节 平合定积定星:行星改正
一、 隋唐历法中的常合与定合
二、 平合定积与平合定星
三、 行星在各个时段视运动的平均速度
四、 行星各段初日视运动速度
五、 行星的地心真黄经
第六节 定合定积定星:太阳改正
一、 诸段定积与诸段定星
二、 定合汎积
三、 定合定积与定合定星
四、 行星定始见伏时刻的修正
五、 本章小结
附录 中国历法表
参考文献
综合索引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数理天文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