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大转型:互联的关系型合约理论与中国奇迹》内容简介: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决定出版“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是大型的、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学术理论丛书。它包括三个子系列:(1)当代经济学文库;(2)当代经济学译库;(3)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该丛书在学科领域方面,不仅着眼于各传统经济学科的新成果,更注重经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新成就;在选题的采择上,广泛联系海内外学者,努力开掘学术功力深厚、思想新颖独到、作品水平拔尖的“高、新、尖”著作。“文库”力求达到中国经济学界当前的最高水平;“译库”翻译当代经济学的名人名著;“教学参考书系”则主要出版国外著名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
目录
1 导言:中国经济奇迹的制度悖论
1.1 本书的研究动因:经济奇迹与“糟糕”的制度
1.2 本书的主要理论贡献和结论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2 市场互联性、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
2.1 引言
2.2 单一市场的关系型合约:基准情形
2.3 互联的市场与关系型合约
2.4 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的微观机制: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
2.5 结论
3 市场范围、合约形式与经济增长
3.1 引言
3.2 拓展市场范围的决策与经济增长
3.3 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和市场拓展之间的互动
3.4 交易成本、要素互补性和经济增长:历史与现实
3.5 市场范围、分工深化与合约形式
3.6 结论
4 互联的合约理论:我们站在哪里了
4.1 引言
4.2 传统社会的特殊性及一般关联合约研究模型的共同假定
4.3 互联合约的成因和优势
4.4 互联合约的局限性和其他相关问题
4.5 结束语:互联的关系型合约、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
5 理解中国的经济奇迹:互联合约的视角
5.1 引言
5.2 市场、政府与经济转型
5.3 作为一种互联的合约的乡镇企业
5.4 重新思考金融体制在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5.5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互联性制度安排
5.6 结束语:作为一种改革智慧的互联思维
6 重新理解东亚模式: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动态学
6.1 引言:什么是东亚模式
6.2 政府与经济发展:作为互联关系型合约的产业政策
6.3 社会规范、法律与经济发展
6.4 东亚模式的转型
6.5 东亚模式对经济发展的一般意义
6.6 结束语:东亚模式对中国转型的意义
7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论关系型合约的收益与成本
7.1 引言
7.2 中国关系型社会的历史基础
7.3 关系型社会在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7.4 关系型社会与市场机制的互补
7.5 转型和发展对关系型社会的消解
7.6 结束语:从关系型社会到规则型社会的转型与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1.1 本书的研究动因:经济奇迹与“糟糕”的制度
1.2 本书的主要理论贡献和结论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2 市场互联性、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
2.1 引言
2.2 单一市场的关系型合约:基准情形
2.3 互联的市场与关系型合约
2.4 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的微观机制: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
2.5 结论
3 市场范围、合约形式与经济增长
3.1 引言
3.2 拓展市场范围的决策与经济增长
3.3 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和市场拓展之间的互动
3.4 交易成本、要素互补性和经济增长:历史与现实
3.5 市场范围、分工深化与合约形式
3.6 结论
4 互联的合约理论:我们站在哪里了
4.1 引言
4.2 传统社会的特殊性及一般关联合约研究模型的共同假定
4.3 互联合约的成因和优势
4.4 互联合约的局限性和其他相关问题
4.5 结束语:互联的关系型合约、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
5 理解中国的经济奇迹:互联合约的视角
5.1 引言
5.2 市场、政府与经济转型
5.3 作为一种互联的合约的乡镇企业
5.4 重新思考金融体制在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5.5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互联性制度安排
5.6 结束语:作为一种改革智慧的互联思维
6 重新理解东亚模式: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动态学
6.1 引言:什么是东亚模式
6.2 政府与经济发展:作为互联关系型合约的产业政策
6.3 社会规范、法律与经济发展
6.4 东亚模式的转型
6.5 东亚模式对经济发展的一般意义
6.6 结束语:东亚模式对中国转型的意义
7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论关系型合约的收益与成本
7.1 引言
7.2 中国关系型社会的历史基础
7.3 关系型社会在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7.4 关系型社会与市场机制的互补
7.5 转型和发展对关系型社会的消解
7.6 结束语:从关系型社会到规则型社会的转型与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互联的关系型合约理论与中国奇迹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