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errence and stability:China-U.S. nuclear relationship
副标题:无
作 者:朱明权,吴莼思,苏长和著
分类号:
ISBN:978780009915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试图从威慑这一核心概念出发,探索中国和美国的核政策,并进而
研究它们的核关系。本书认为:核武器是一种不可首先使用的武器,它的作
用在今天应当得到淡化面非强化;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最低限度的核报复力
理就可以构成有效核威慑政策的物质基础。本书提出:维护巾荚核关系的稳
定乃是两因今后面对的重要任务,作为核大国的美国尤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除了不应损害双方已经形成的相互威慑以外,两国还应通过构建共同安
全机制和共同安全文化为此稳定提供新的动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威慑理论 苏长和
第一节 威慑概念
一、威慑的界定与逻辑
二、威慑与理性
三、威慑的有效性
第二节 权力、规范与威慑研究
一、政治现实主义与威慑理论
二、规范、认同与威慑
三、21世纪的威慑
小 结
第二章 中美核威慑政策 朱明权
第一节 美国的核威慑政策
一、核武器:一种超级炸弹
二、核威慑思想的发展
三、核威慑思想的最终确立
四、冷战后的核威慑政策
第二节 中国的核威慑政策
一、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二、核武库的小而全的结构
三、核威慑政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四、当前的核威慑政策
小结
第三章 中美核关系 朱明权
第一节 不稳定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一、朝鲜战争和印支战争期间
二、台海危机期间
三、中国进行第一次核爆炸试验前后
四、美国的核攻击遭到慑止的原因
第二节 稳定的时期:相互威慑和战略合作
一、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一福特一卡特时期
二、20世纪80年代:里根时期
第三节 稳定有所削弱时期:冷战后的中美核关系
一、中美关系的变化
二、美国:对中国核能力和核战略的怀疑与防范
三、中国:为维持中美核关系的稳定而努力
小结
第四章 中美核关系的走向 吴莼思
第一节 冷战后的战略格局与美国
一、美国的国际地位
二、美国的战略目标与威胁评估
三、美国的核战略
第二节 导弹防御与战略稳定
一、克林顿政府
二、小布什政府
三、导弹防御、威慑与战略稳定
第三节 维护稳定的中美核威慑关系
一、美国导弹防御对中国的影响
二、关于中国应对措施的思考
三、维护稳定的核威慑关系
小结
附录
一、中英译名对照表
二、主要参考资料
三、索引
第一章 威慑理论 苏长和
第一节 威慑概念
一、威慑的界定与逻辑
二、威慑与理性
三、威慑的有效性
第二节 权力、规范与威慑研究
一、政治现实主义与威慑理论
二、规范、认同与威慑
三、21世纪的威慑
小 结
第二章 中美核威慑政策 朱明权
第一节 美国的核威慑政策
一、核武器:一种超级炸弹
二、核威慑思想的发展
三、核威慑思想的最终确立
四、冷战后的核威慑政策
第二节 中国的核威慑政策
一、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二、核武库的小而全的结构
三、核威慑政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四、当前的核威慑政策
小结
第三章 中美核关系 朱明权
第一节 不稳定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
一、朝鲜战争和印支战争期间
二、台海危机期间
三、中国进行第一次核爆炸试验前后
四、美国的核攻击遭到慑止的原因
第二节 稳定的时期:相互威慑和战略合作
一、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一福特一卡特时期
二、20世纪80年代:里根时期
第三节 稳定有所削弱时期:冷战后的中美核关系
一、中美关系的变化
二、美国:对中国核能力和核战略的怀疑与防范
三、中国:为维持中美核关系的稳定而努力
小结
第四章 中美核关系的走向 吴莼思
第一节 冷战后的战略格局与美国
一、美国的国际地位
二、美国的战略目标与威胁评估
三、美国的核战略
第二节 导弹防御与战略稳定
一、克林顿政府
二、小布什政府
三、导弹防御、威慑与战略稳定
第三节 维护稳定的中美核威慑关系
一、美国导弹防御对中国的影响
二、关于中国应对措施的思考
三、维护稳定的核威慑关系
小结
附录
一、中英译名对照表
二、主要参考资料
三、索引
Deterrence and stability:China-U.S. nuclear relationship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