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在学术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毁誉参半。许多青年入学赞之为提供了崭新的范式变革。紧接此文,本书以数十年的新文学历程和哲学上“现代新儒家”等论题,简明而深入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诸多重要方面和问题,或明或暗地显现了上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身影、悲欢和坎坷命运。书中论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文则结合对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分析,说明由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迷信战争经验等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
目录
内容提要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一、 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
二、 救亡压倒启蒙
三、 转换性的创造
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
一、 二十年代科玄论战
二、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三、 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一、 提倡白话文与新范式
二、 革命战士
三、 提倡启蒙 超越启蒙
青年毛泽东
一、“动”、“斗”的宇宙一人生观
二、“贵我”的“道德律”
三、“通今”的经验理性
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一、1918年-1927年
二、1927年-1949年
三、1949年-1976年
四、1976年-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
一、 转换预告
二、 开放心灵
三、 创造模式
四、 走进农村
五、 接受模式
六、 多元取向
略论现代新儒家
一、 熊十分
二、 梁漱溟
三、 冯友兰
四、 牟宗三
漫说“西体中用”
一、“中体西用”的由来和演化
二、历史经验和“西体中用”新释
后记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一、 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
二、 救亡压倒启蒙
三、 转换性的创造
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
一、 二十年代科玄论战
二、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三、 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一、 提倡白话文与新范式
二、 革命战士
三、 提倡启蒙 超越启蒙
青年毛泽东
一、“动”、“斗”的宇宙一人生观
二、“贵我”的“道德律”
三、“通今”的经验理性
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一、1918年-1927年
二、1927年-1949年
三、1949年-1976年
四、1976年-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
一、 转换预告
二、 开放心灵
三、 创造模式
四、 走进农村
五、 接受模式
六、 多元取向
略论现代新儒家
一、 熊十分
二、 梁漱溟
三、 冯友兰
四、 牟宗三
漫说“西体中用”
一、“中体西用”的由来和演化
二、历史经验和“西体中用”新释
后记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